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欲扬明 > 第十一章 巧舌如簧

?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严嵩将头侧了过来,低声说:“马阁老,你可还记得,两月之前,礼部观政杨继盛上呈奏疏,非议皇上御边驭夷之策的事情?”

    去事不远,且关系到自己的官秩荣衰,马宪成当然记得一清二楚不过,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早就于嘉靖二十年高中杏榜,科名不是很靠前,先在京城里的衙门当观政、授主事,如今已外放到江南做州牧;次子一直在国子监就学,勤勉用功,小有文名,应试中式应该不成问题,并不需要靠朝廷的恩荫才能有个出身,因此,杨继盛的奏议对他来说并没有切肤之痛,他的心里甚至还隐隐替那个刚直敢言、风骨不俗的年轻官员感到有些惋惜但他也知道,如果此次圣驾巡幸草原一事的成败得失再有什么别的说法,让严嵩那个不学无术的孙子把刚穿了几天的六品官服再脱下来还给朝廷,这让身为当朝辅的严嵩如何能下得来台?

    想到这里,马宪成忙假装关切地问道:“那个迂阔生杨继盛已被皇上贬谪充军,元辅提到他,究竟为着何事?”

    严嵩忿忿不平地说:“有人给皇上上呈了一道奏疏,要替他鸣冤叫屈”

    宦海浮沉本是寻常之事,加之大明朝屡兴大狱,官员朝不保夕,渐渐就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官员获罪,不管是否有冤情,甚至不管犯下了多大的罪行,总有一帮同年、乡谊或同僚上疏救援可是,杨继盛此次被贬谪充军,却没有人敢上疏替他说话——概因他所论争之事与皇上这些年来一直施行的御边驭夷之策背道而驰,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触皇上的霉头何况皇上借此机会遍赏群臣,内阁学士和六部九卿都得了彩头,不是增加俸禄就是恩荫子孙,一年多个几十上百石粮食几百上千两银子对那些位高权重的当道大僚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能让一个儿子或孙子不用经过严苛的科举考试就能直接进入官场,无疑是给那些老臣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如果皇上采纳了杨继盛的谏言,势必要将那些封增恩荫都要追夺,等若将满朝达官显贵全部得罪光了,谁会去做这种千夫所指的傻事?因此,满朝文武之中尽管不乏与杨继盛一样腹诽皇上驭夷治边之策的人,却都碍于种种顾虑而噤若寒蝉,缄口不言杨继盛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被剥去了官服,押到大同,灰头土脸地换上号衣戍边值守

    马宪成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听说还有人替杨继盛说话,不禁来了兴趣,问道:“什么人如此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竟还要疏救那个狂生?”

    严嵩低声说:“正是贵部云贵铜政使司铜政御史海瑞”

    既然是自己部衙的人,又是那个动辄就把大明朝堂搅得不可安宁的海瑞,此人上疏在皇上面前很有分量,以前无论论争的是多大的事情、弹劾的是哪一等的显爵高官,皇上都是见一本准一本,既然如此,马宪成就不能不再置身事外,忙问道:“元辅,那个海瑞的奏疏是何时收到的?皇上可有御批?”

    严嵩说:“奏疏是前日呈进大内的,已被皇上淹了”

    “淹了?”马宪成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原来皇上根本没有把海瑞的奏疏回内阁拟票,而是径直扔进了字纸篓里严嵩有个在通政使司任右通政的门生赵文华,又有个在御前办公厅任协办的儿子严世蕃,当然能对皇上的态度了如指掌,这是官场之上人尽皆知的秘密,是他严嵩得天独厚的便利之处

    继而一想,他是哑然失笑:海瑞上疏论争的事情根本毫无意义——云贵距离京师千山万水,等到海瑞这道奏疏递上来,事情已过去了两三个月,皇上不可能再重提旧事;何况,取消所有的加官进秩、封增恩荫,这是大明王朝开国两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惊天动地的大丑闻,杨继盛和海瑞两个明明狗屁不懂,偏还要妄议国事的酸秀才迂生想要扫大家的兴,皇上还要顾及自己的千秋圣名呢严嵩为他那个不成器的孙子的前程担心,真是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不过,既然皇上对海瑞的奏疏不屑一顾,严嵩为何这般惶恐不安,让马宪成的心中不免又泛起了疑云,沉吟着说:“既然奏疏已被皇上淹了,我们就只好装做不知道此事,不能对那个海瑞的生之见做诛心之论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下官会去信给他,让他安守臣职,把才具用在本分上”

    严嵩摇摇头,说:“信不能去,去也没有用”

    马宪成没想到一向醇和的严嵩竟然如此小觑自己,不由得生气了,沉声说道:“元辅莫非以为下官无能,不足以御下治衙?”

    听出马宪成话语之中的不满,严嵩忙说:“马阁老误会了,误会了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马阁老精明强干,治衙理事无一不精,仆岂敢轻慢于贵驾不过,那个海瑞是个油盐不进的官场野人,毫无感恩图报之心马阁老或许不知道,他当年进国子监、入营团军、叙功任知县,乃至后来应试制科,都是吕公公一手操办,这么大的恩德,他说翻脸就翻脸,一封奏疏直指所有内官,且不顾内廷也有如吕公公那样识大体、顾大局之人……”

    听严嵩如此不顾自己身为内阁辅弼重臣的气度和风范,恣意攻讦一个品秩低自己许多的官员,马宪成深为之不齿,而且海瑞毕竟是自己部衙职官,打狗还要看主人,严嵩的这些话让他听了很刺耳,不禁生出了护犊之心,便说:“元辅大人这话,下官可不敢苟同海瑞那道疏论的是内宦干政的制度,对事不对人,皇上明见万里,即时就准了他的奏;吕公公也有海纳百川之雅量,自然也不会与他一般见识年许之前,海瑞自湖广巡按任上改调我户部掌铜政,他的寡母和家眷还是吕公公派镇抚司的人从琼州接到南京来住的……”

    严嵩似乎没有听出马宪成的不满,径自继续说道:“若只是不知感恩图报,只是人品有差,也算不得什么惟是此人最是目无上宪,亵渎纲常在昆山任知县期间,与省、府各级上司衙门关系闹得很僵;巡按湖广之时,又搞出一个什么《巡按条例》,连各地官府每日供给他这个巡按御史的饭食钱不能过两分银子都堂而皇之的写在上面,好象我大明朝的官员,除了他一个,就再无清廉之人一样是以仆以为,你马阁老虽是他的堂官,他也未必会卖你的账啊”

    马宪成冷笑一声:“他是我大明朝的官员,深受皇恩,吃的又是朝廷的俸禄,不卖我的账,未必连皇上的账也不卖?皇上将他的奏疏淹了,圣意如何,他应该是很清楚的,断不会不知好歹,再在已有定论的事情上纠缠不休”

    “话是这么说,可是,鄙乡有句俚语,说的是‘猪尿脬打人,疼倒不疼,可臭得很’此话虽丑,其中却有几分道理……”严嵩长叹一声,说:“今日既说到这里,仆有些心里话想与你马阁老倾吐倾吐这些年里,你我一直身在中枢,朝局动向不可谓不清楚皇上自嘉靖二十二年之初奋万世之雄心,推行富国强兵之政,欲革故鼎,创我大明中兴之伟业,是何等的英明睿智奈何国朝承平日久,积弊重重,从推行一条鞭法到子粒田征税、官绅一体纳粮等等诸多政,哪一件事情不是千难万险?从举子罢考、朝士论争再到边帅投敌、江南造逆,哪一件事情不是天下震动?仰赖列祖列宗护佑、皇上洪福齐天,如今总算是能略见成效了,我大明中兴有望、盛世可期,堪称家国社稷之幸、百官万民之福不过,所有的这些举措,主意是皇上拿的,但将它们付诸实施的是谁呢?当此多事之秋,又是谁义无返顾地追随皇上,同仇敌忾,毁家纾难,以一腔热血力撑危局,扶社稷之将倾,挽冰山于既倒?除了国朝泰山北斗的夏阁老之外,不都是在此次招抚北虏中得了一点好处的这些官员吗?”

    说着说着,严嵩霍地站了起来,手按玉带在值房里急地踱起步来

    马宪成从未见过一向雍容大度的严嵩竟然这么激动,加之严嵩如此推心置腹,而且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没有把所有的功劳都归结于“吾皇圣明”,令他感到十分惊诧,怔怔地叫了一声:“元辅……”

    不容他往下说,严嵩伸手拦住了他,气哼哼地说:“正是这些得了一点好处的官员,六年来不避利害不计险阻,不计生前荣衰、不惜身后毁誉,掖着脑袋跟着皇上披荆斩棘、克难攻坚,始有眼下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他们都是推行嘉靖政、开创我大明中兴伟业的功臣皇上天纵睿智,信赏明罚,不会对臣下的功绩熟视无睹嘉靖二十四年朝廷平定江南叛乱,本是普天同庆的一件大喜事,奈何美中不足,竟让徐、汤、刘那三个逆贼遁逃隐匿,未能克尽全功,便不好遍赏群臣今次圣驾巡幸草原,招抚北虏各部,亦为国朝定鼎两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喜事,有人却还要质疑皇上的驭夷治边之策,非但是诋毁君父、扰乱朝局,让所有追随皇上共创政的干臣良将心寒齿冷依仆看来,那些人,无异于怀私罔上、讪君买直的奸佞小人”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https://www.tbxsvv.cc/html/0/471/24878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