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170 刘玄德思急勤王(七)

太原郡府的堂上烛火通明,亮如白昼,高朋满座,酒香四溢。

    婢女们捧着各色的菜肴,如穿花蝴蝶也似,流水一般的分别送往各个案几,又有丝竹歌舞在堂下佐助酒兴。却是曹操於今晚宴请属吏。参宴的众人里边,除了程立、满宠等曹操帐下的旧吏以外,又有十余张较为陌生的面孔。这十余人或老或少,年长者已过六旬,年少者不过二十出头,这些人是曹操近辟的新吏,或为太原郡本郡的名士,或者出自太原郡本郡的冠族。

    酒席是从入夜开始的,到现下已然进行了一个多时辰,酒早过三巡,曹操已然微酣。

    他双颊带着酡红,胡须上沾了不少的酒水,坐於主位之上,举起酒杯,向着右手边诸吏中的一人,笑道:“彦云,来,我再与卿共饮一杯!”

    被曹操呼作“彦云”的此人年岁不大,二十三四岁,相貌不凡,颇有气度。“彦云”是此人的字,他的大名叫做王凌,其叔父便是故司徒王允。却王允杀掉董卓以后,李傕、郭汜从贾诩之计,杀入长安,随后为董卓报仇,族诛了王允的全家老小,独王凌与其兄王晨当时年龄稍小得脱,翻城墙逃回到了太原。曹操到了太原,广为征辟当地的右姓子弟,就把王凌和他的哥哥王晨都征入了他的郡府之中,分别授以掾吏之职。

    王凌尽管年轻,但文武具瞻,颇有才干,再加上他是王允的从子,因很得曹操的看重。王令也有点醉了,起得身来,恭敬捧杯,向曹操半揖应道:“诺!”举杯将酒饮下,还入座中坐好。

    曹操问王凌,说道:“彦云,今天我刚又接到了王河东的一封来书,书中他再次称赞贾梁道,我闻知你与梁道少为好友,此事可有?”

    “梁道”者,即贾逵是也。

    贾逵是河东郡襄陵乡人,河东与太原接壤,所以王凌与贾奎年少时就结为好友。

    王凌答到:“回明府君的话,凌与梁道确是旧识。”

    曹操抚须说道:“上次我率部入河东剿灭白波黄巾贼时,与这贾梁道见上过几面,其人忠壮风烈,有高才干也。我深爱其才,惜乎他现在河东为吏,吾不能常与之见。”

    王凌说道:“梁道忠直有谋,若论才干,凌不及也。”

    曹操摇了摇头,说道:“彦云,你此话不对。”

    王凌问道:“敢问明府君,凌哪里错了?”

    曹操笑道:“你此话错就错在,太谦虚了!梁道固然高才君子,然卿风骨方正,以我观之,卿与梁道实并为一时之俊彦也。卿与梁道为友,正可谓意气相投,不相上下。”

    王凌谦逊不已。

    曹操举杯,又向与王凌同席而坐的边上一士笑道:“文舒,来!我与你也再共饮一杯!”

    被曹操呼为“文舒”的此人年方若冠,比王凌小上了几岁,这人名叫王昶,“文舒”是他的字。太原郡姓王的,最有名的於今有两家,一家是祁县王氏,一家是晋阳王氏。王凌其家在祁县,王昶则是出自晋阳县的王氏。

    ——却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这祁县王氏与晋阳王氏於后世的时候,两家的族谱合二为一,并作为了一家,俱称太原王氏,而实际上两家原本没有血缘关系。

    王昶与王凌年纪相仿,二人同郡,又俱姓王,也是打小相交,王凌年纪大些,王昶把他兄长敬重,二人却是齐名郡中。

    王昶恭敬举杯,将酒饮下。

    曹操说道:“文舒,方才咱们讨论贞之所编撰之《诗十九首》,你发的一些意见相当中肯,深合我心。若为贞之闻之,我想贞之也一定会把你引为知己的。”把手中的酒杯放下,又笑与王昶说道,“卿字文舒,果然字如其人。”

    舒者,舒展、舒畅之意也,“文舒”可以理解为文采舒展。曹操这是在用王昶的字来称赞王昶於文学上的见识。

    王昶答道:“昶才疏学浅,不敢当明府君如此谬赞。”

    曹操佯装不快说道:“我怎么能是谬赞呢?文舒,你若说我是谬赞,那你就是在说我的眼光不准,无识人之名,无辨才之能么?”

    王昶慌忙请罪,说道:“启禀明府君,昶绝无此意!”

    曹操畅怀而笑,说道:“我在与卿说笑!文舒,快起来,起来坐。”

    王凌、王昶等这些新晋之士,尽管与曹操相识的时间还不很长,但对曹操的脾气都已较为了解,知曹操是个不拘小节,好诙谐戏谑的人,因刚才王昶的请罪,其实也并不是真的以为曹操生气了,闻得曹操此言,遂就顺势起身,回到席上坐下。

    却曹操口中所言,“贞之所编撰之《诗十九首》”,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荀贞既然有意想在他治下的领地中,搞一个东南、乃至影响力延及到中原的文化都会出来,那么他当然对此要付诸一些行动,除了广辟文士,以充实他幕府的文采之外,他本人在这方面也是身体力行,亲自从流行於当下的五言诗中,择选了十九首出来编作一本,题名即为《诗十九首》。

    这五言古诗发端於两汉之交,发展到现下,已到比较成熟的时期了,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文人,能写、善写五言诗者,着实很多,写出来的好的五言诗也有很多,却又则荀贞为何只择选了其中的十九首编为一册?说来也容易理解,这与荀贞前世的经历有关。

    前世的时候,汉末之五言诗最得为广为流传的是《古诗十九首》,因荀贞这回选编就还是只选了十九首,且其所选之此十九首,还正就是后世所流传的那十九首。

    也不仅是简单的选编,在每首诗的后头,荀贞都写下了对此诗的评语。

    这十九首诗非是出自一人之作,而是近五十年来,出於不同的作者之手,但因都是作於近代,甚至有的是才流传开来,是以诗中表达的各种情绪,如及时行乐,如渴望出人头地,如思乡等等,俱皆非常符合当下士人的心态,又荀贞所选之此十九首既能流传於后世,其诗之好也不需多言,故荀贞编选好后,就立刻风行开来,便是远在太原的曹操,也於月前得到了一册。

    今晚曹操设的这个酒宴开宴前,是一场曹操主持的高会清谈,谈论的主题就是《诗十九首》。

    王凌、王昶等人皆知曹操与荀贞的关系,知道他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可后来因为争夺兖州而彼此为敌,曹操更是因被荀贞打败,才不得不西到太原而来,然而曹操却肯召集府中诸吏一起来讨论荀贞编撰的《诗十九首》,并在宴前的讨论中,曹操对荀贞附於每首诗后的评语和他别的不选,独选此十九首诗编为一册的眼光,还都是大加称赞,——不得不说,通过曹操此举,王凌等人却是由此对曹操的胸怀得到了一个新的认识,俱是赞佩不已。

    曹操饮酒痛快,刚在与王昶说笑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胡须又沾到了案上的碗中,汤汁混上酒水,甚是淋漓,顺着往下淌到了他的衣襟上。

    侍立於曹操案后的一个身形雄壮的武吏取巾在手,呈给曹操,请他擦拭。

    曹操接过布巾,一边擦拭胡须,一边扭脸对这武吏说道:“伯道,你不去席中喝酒,老是站在我后边作甚?”

    “伯道”是此人的字,这人名叫郝昭,亦太原人也。

    与王凌、王昶等士不类,郝昭非是士族出身,他少年从军,在太原郡兵中此前任职部曲督。曹操到了太原,高干把太原郡兵分了些给他,郝昭在其间。去年曹操进讨白波黄巾,郝昭时在夏侯惇帐下,於西河一战中,立下了很大的战功,遂因夏侯惇举荐,得被曹操擢入府中。

    郝昭恭恭敬敬地说道:“宴上诸君皆是高士,昭粗野之辈,哪里敢与诸士同饮?自当从侍将军身侧便是。”

    曹操不满地说道:“伯道,你哪里都好,就这一点不好!”招招手叫郝昭进前来。

    郝昭进前两步。

    曹操说道:“你附耳过来。”

    郝昭俯下身子。

    曹操把嘴放到他的耳边,放低声音,与他说道:“伯道,为人固不可骄傲自满,可却也不该妄自菲薄。比之家世,你是不如文舒、彦云诸君,可是伯道,你也有他们所不及之处。今后,你万不可再这般自轻自贱,知道了么?”

    话入郝昭耳中,郝昭的整个肺腑都是暖洋洋的,他躬身应道:“诺!昭谨记明将军教令。”

    曹操知他定不会入席间饮酒,就亲自取了酒杯来,倒上一杯,塞给他,又举起自己的酒杯,笑道:“来,咱俩也饮一杯!”

    郝昭带着感激、感动,举杯一饮而尽。

    曹操也把酒饮完。

    这时,堂外进来一吏,急趋至程立案后,把手中的一件东西呈给程立,小声地说了两句什么,随之退出堂去。

    程立拿着东西,来到曹操案前,向曹操禀报,说道:“明公,长安有信来。”

    曹操早就看到了那吏进来、给东西与程立这一幕,便把信接过,拿在手中,看了看,是丁冲所写,笑与程立说道:“是幼阳的来信。”把信打开,取出信纸观看,神色微变,但旋即就又恢复如常,看完后没说什么,只把信叠好,重新放回信匣。

    在曹操看信的时候,程立已经瞧见了他面色的变化,因问道:“敢问明公,不知丁侍郎信中所写是何。”

    曹操目光往堂上热闹饮宴的诸吏身上略转了一圈,笑与程立说道:“且等宴罢,我再与公言。”

    二更天后,酒宴方散。

    王昶、王凌、郝昭等人络绎拜辞离去,程立留了下来。

    曹操唤曹昂取凉水来,洗了把脸,把毛巾丢入盆中,转顾程立,说道:“程公,你不是问我幼阳来信,所言何事么?”

    程立说道:“是,明公。立方才见明公观信使,脸色有变,不知丁侍郎此信,信中是何内容?”

    曹操说道:“李傕、郭汜两人生了内斗,幼阳建议我率兵赶赴长安,勤王救驾。”

    尽管程立城府深沉,骤闻此言,也是神色登变,说道:“李傕、郭汜生了内斗?”

    曹操说道:“程公,幼阳建议我勤王救驾,公意何如?”

    程立心思电转,口中答道:“明公,此诚明公实现匡扶天下,辅佐天子之壮志时也!可是要想成此大事,明公却需得先做一事。”

(https://www.tbxsvv.cc/html/9/9621/1503457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