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春雷1979 > 第191章 家家在搞钱

第二天,韩春桃带着小铃铛,就跟着娘家人一起动身离开了车头村。

这一幕,正巧被车头大队的村民们看见了。

这浩浩荡荡的阵势,村民们不知所以然。

哪有刚出月子就带娃回娘家的?

莫不是昨晚,魏家跟韩家闹别扭了?

有好闲话的村民,跑到魏家去打听,不过魏运锁和老伴儿并没有多做解释。

魏建设虽然舍不得媳妇和闺女回娘家,但只有她们娘俩离开,他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改革茶厂。

短暂的分别,只为下次更好的相聚。

这话是小舅子韩春雷昨晚跟他说的。

讲得真好。

他很纳闷,都是小学文化,为啥差距总这么大呢?

……

韩春雷在家待了三天,跟老支书韩占奎、还有上塘竹制厂的李和平,都分别聚了一下之后,才启程回了深圳。

因为是临时买的火车票,没买到座票,所以韩春雷只能在餐车上要了一份餐,蹭个位置坐,不然一路站到深圳,得二十几个小时呢。

他在餐车上没坐多久,就看到对面位置有个人冲自己招了招手。

这人长得有些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韩春雷瞅着有点眼熟,但脑子一宕机,忽然记不起对方名字。

那人看出了韩春雷的尴尬,赶紧自我介绍道:“韩春风的哥哥韩春雷吧?我是柴家坞小学的吴青禾啊!”

“吴青禾老师?”

韩春雷终于记起起对方的名字了。

前几天不是还听春风说,他们吴老师不教课了,回老家卖蛤蟆镜去了吗?

他赶紧站了起来,走过去跟吴青禾握了手:“哈哈,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火车上遇到你啊,吴老师。”

“是啊,这也太有缘分了,春雷,坐!”

吴青禾笑容和熙,请韩春雷坐了下来,说道:“我刚刚还担心自己认错人了呢。你这趟是从杭州回深圳?”

韩春雷颔首:“是啊。”

吴青禾:“我之前听你弟春风讲过,说你现在在深圳都当大老板了,真是年轻有为,又可畏啊!春雷。”

韩春雷一头黑线,春风这小子估计没少拿自己在学校里吹牛。

他不迭扶额摇头,道:“我哪是什么大老板啊?混口饭吃而已,别听我弟吹牛。吴老师,你这是去哪里啊?”

“我回温州呀!前两天送了点货来杭州,这不,送完就回去了。”吴青禾扶了扶眼镜,似乎对自己辞职人民教师,去送货干买卖这件事,有些汗颜。

这倒也正常。

这年头干倒爷虽然挣钱,但绝对没有人民教师来的光荣啊。

在老派人眼中,吴青禾这是自甘堕落。

不过韩春雷倒是不以为意,说道:“我这次回家听春风讲过吴老师的事了,没想到吴老师也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了。”

“下海……这词儿倒是应景啊。”

吴青禾轻笑了一下,叹道:“说来惭愧啊,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当老师,教书育人,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很开心,也充实。”

吴青禾的这番话,有些出乎韩春雷的意料之外。

听他这意思,下海倒腾蛤蟆镜,好像不是他本人的意愿?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生意上,所以话讲到这里,韩春雷也就点到为止,不打算再往下问了。

问多了,反而有点让人不舒服。

他客套地回应了一句:“吴老师,下海做买卖,也挺好的。”

谁知他不打算往下问,吴青禾却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道:“春雷,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之前回苍南当了老师,现在他们学校都关门了!”

韩春雷好奇问道:“怎么学校都能关门啊?”

吴青禾嗤笑一声,说道:“因为我老家那边,大家都在搞私货生意,每天都有十几艘渔船从台湾那边过来。学生们都被家里人叫去卖蛤蟆镜、卖收音机了。没有了学生,学校当然要关门。”

韩春雷知道,他口中的“私货生意”,就是走私。八十年代的浙南沿海走私猖獗,这段历史他清楚。

吴青禾继续道:“我那位同学,老师当不成了,一家老小又要养活,于是被帮那些船老大拉去做账。每次分点私货,他转手一卖,一次就能几十上百的进账,抵得上我们当老师大半年的工资了。这不,我家里人才催我回去,说我教一辈子书,都没有卖涤纶布的文盲挣钱。”

吴青禾的语气中透着落寞和失意。

韩春雷没有想到,吴青禾他们那边会到了学校都关门,全民皆走私的地步。

“吴老师你现在也是在卖私货?”韩春雷问。

“是啊。卖涤纶布。生意还不错,一天能卖掉两三百米的布。”

吴青禾指了指杭州的方向:“这次,有个杭州的朋友想要点这个货,所以我就给送来了。”

韩春雷若有所思:“这涤纶布得多少钱一米啊?”

“我们卖的话,就三块一米。不过没他们转手挣得多。”吴青禾直接道。

韩春雷点了点头,这一点吴青禾说得大实话。

这涤纶布,还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的确良”。

在这个物资缺乏的时代,人们穿衣主要以棉布为主。但是棉布的颜色比较单一,而且不耐穿。的确良这种料子光滑、耐用,还可以印染出鲜亮的色彩和图案。这个时候,要是能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那绝对是一个追赶潮流的时髦人。

去年韩春桃结婚,毛玉珍买过几块的确良的布,大概是要10块钱一米,价格很是不菲。

吴青禾说,他一天就能卖出去两三百米涤纶米。就算他一天平均能卖两百米的涤纶布,按照他三块钱一米的价格,一天就能营收六百,一个月将近两万的营业额。

就算他50%的利润,这一个月净利润都能上万啊!

靠,一个月,一个人,挣出一个万元户???

两个月的净利润,就顶上了他春雷茶业去年一年的利润?

走私,真踏马是暴利啊!

韩春雷这么默默一算,心里有些酸了。

难怪蔡井泉又是大金链子、又是大金牙的,在东门墟招摇过市,看来这家伙是真挣了不老少。

吴青禾看着韩春雷一脸震惊的样子,并不奇怪。

因为他当初也这么被震撼过!

他压低着声音,说道:“我们这个涤纶布,挣得并不算多。他们卖手表的,有人一天能卖出2000只,那个真叫日进斗金啊!”

“一天卖两千只手表???”

韩春雷闻言,不禁咋舌:“你们这货怎么卖?是在船上,还是?”

“有专门的市场。光我们公社就有七八个这种市场,有能耐的就在市场里占个位置。没能耐的就背着东西满街跑呗。”吴青禾道,“我哥干这个买卖干得早,所以我们家在市场里占了两个位置。”

韩春雷点了点头,这事绝非他一个人能行的,肯定是整个家族在走私。

就在这时,餐车乘务员送来了铝制饭盒装的餐食。

吴青禾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说道:“春雷,你要是想买什么香港货、台湾货,你就跟我说,保证比你从深圳买的要便宜。”

“好啊!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你说的市场看看,我很想见识一下。”韩春雷饶有兴趣。

“欢迎啊,你也不用什么有没有机会,你要是这趟不赶时间回深圳,就跟我一起下车呗。再过两站就到我们温州站了,方便的很。”吴青禾一边吃饭,一边发出了邀请,“我还能带你去我们拿货的码头看看,每天那些渔船进港时,真是千帆入港,船桅林立,蔚为壮观啊!”

“还可以去码头参观吗?”韩春雷颇为意外。

“当然可以啦,这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这么说定了,一会儿跟我下车!”吴青禾说着,猛挖了两口饭。

吴青禾对柴家坞的人很有感情,对韩春雷自然也是格外热情,加上韩春雷对他说的这些,也真的非常感兴趣。

于是乎,韩春雷临时改道,跟着吴青禾在温州站下了车。

之后跟着他转了小巴,辗转一路,到了吴青禾的家乡——温州乐清三山乡。

************

作者的话:文中提到的关于当时浙南沿海全民走私,就连学校都关门停课的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这段故事,我取材于《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这是我翻查资料的时候,意外查到的当年媒体的一篇报道。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乡村教师吴定法的故事。当时随着走私的风刮到村里,村民们的思想都跟着变了,村上流行起了一句顺口溜:“一次走私走成功,可抵种田300工”。

“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人都发了大财,凭什么?”这个念头烧灼着吴定法心神难安。

直到有一天,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5个学生,吴定法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最后一课。

这节课后不久,学校全面停课。

文中提到,当时那个氛围,家家在搞钱,全民皆走私,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不用百度《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和吴法定,百度上你们查不到的。)

(https://www.tbxsvv.cc/html/89/89874/4695778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