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丈夫 > 第727章 突袭蒲津上

?    甘肃之地贫瘠,加上清军不攻大城,获得的补给自然有限。

    八万清军在雍凉之地肆掠近一个月,斩获不多,人吃马嚼之下,粮食很快就消耗了大半。

    这时摆在清军面前的道路也有三条,一是见好就收,先退回草原,二是拔一座大城,获得补给,三是尽快突入关中平原,那里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杀进去不仅斩获丰厚,还能扩大此次入寇的战果,重创西魏的士气。

    甘肃巩昌府会宁县。

    鳌拜与索尼在兰州府会师后,大军向西南转进,进入巩昌府,打下了只有三百守军和一千青壮的守卫的会宁县,大军暂时驻扎于此。

    在小城的四周,已经被清军的连营包围,入目望去,俱是一片白色的军帐,难以计数。

    这时一队队马匹上挂着人头,押着一串串妇女回营的鞑子骑兵,进入营地。

    在营地四周丢弃了不少白花花,赤裸而扭曲的妇人尸体,军帐中不时有,女人的惨叫声和求饶声,伴随着淫笑声传出。

    在城中县府大堂内,架起了火炉,烤着肥羊,清军将领齐聚一堂,商议着军情。

    大堂外一名被打断双腿的魏军训导,被清军按在地上,黄甲的鞑子兵正用力揪住他的头发,头发连着头皮,一起被扯下来,鲜血淋漓,疼得训导发出声声惨叫。

    清军临城,知县跑了,训导官组织守城,城破被清军抓住,鳌拜让他下跪投降,训导官不屈,惹怒了鳌拜,鳌拜便让人将他的腿打断,再拔光他的头发,看蛮子到底有多硬气。

    堂外惨叫声一阵阵的传入大堂内,里面光着发青的头皮,脑袋后晃动着小辫儿的鞑子将领,却吃着流油的肥羊,欢声笑语。

    坐在大堂之上的鳌拜,露着光顶,身穿铁甲,脸上满是粗鲁野蛮的气息,他一脸骄横的咀嚼着羊肉,对众人冷笑道:“在朝中时,常听说高蛮子的兵马,精锐善战,我看他们这么说,纯粹是掩饰他们的无能。这次庄王爷和肃王爷一出手,高蛮子还不是顾此失彼,被我们耍得团团转。”

    “就是,要不是多铎被高蛮子抓住,我看王爷他们也该打进陕北了!”下面的人笑道。

    在场的大多是豪格一派,受过皇太极恩惠过的两黄旗、两蓝旗的将领,对于多尔衮一派早就十分不满。

    清军初入关中,剿灭李自成,横扫北方时,多尔衮如日中天,他们只能蛰伏,但近两年来,多尔衮的策略频频出错,威望大损,他们的不满便直接表现出来。

    鳌拜冷笑一声,“打进关中,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次,本将就要让两白旗的废物们看一看,我们的厉害!”

    “对,打进关中,看摄政王怎么说!”下面的将领一片附和。

    索尼道:“护军已经有打进关中的策略呢?”

    鳌拜外表粗狂野蛮,像是个没开化的野蛮人,让人与他站在一起,心中都会生出一股恐惧,但是他内心其实很细腻。

    这时他扫视众人,“这是自然,你们都近前来,本将有话要说。”

    ~~~~~~

    先秦之时,秦国为四塞险固之地,所谓四塞,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关之内称“关中之地“。四关巩固,则秦旺;四关失,则秦灭。

    秦为何则四地建关,就是因为只要控制这四地后,从别的方向便很难打进来。

    要么绕道太远,要么就道路难行,总之要杀入关中,最好走的道路,就是破掉其中一关。

    陇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关中西北屏障,萧关就在陇山山口的河谷低地,扼住从陇西通往关中的要道。

    为了防备雍凉劫掠的鞑子窜入关中,魏军在此驻军一万,由大将郝摇旗统领。

    五月二十六日,大晴天,关城上的魏军士卒,正忙碌的搬运箭矢、擂木、石块、火油等物。

    城墙上红夷大炮,大将军炮等火器一字排开,手持长矛的士卒站在火器旁边,远眺着关外。

    忽然,山谷中一阵轰鸣声传来,正搬运物资的士卒,不禁纷纷站起身来,扭头西望,感受到大地轻微震动,山谷中黄尘漫天。

    城上一名掌旅脸上一惊,看见快速向关墙移动的滚滚黄尘,顿时一声大喊,“有敌情!”

    一阵警钟敲响,大批穿着盔甲的魏军士卒,跑步登上城墙,郝摇旗也来到墙边,远眺关外,问身边一名将领道:“什么情况?来了多少鞑子!”

    将领拉长着脸,摇摇头,“将军,谷地蜿蜒,无法看见后面,但瞧着声势,至少数万!”

    郝摇旗一拳捶在墙垛少,“好,最好全来!”说完他一扭头,喝令道:“快马飞报王京,鞑兵来攻萧关!”

    ~~~~~~

    陕西与山西之间,有黄河为界,黄河绕开黄土高原后,撞上吕梁山,被山脉逼得向南改道。

    黄河从北向南疾冲,水流湍急,造成陕西与山西之间,绝大多数河段,都无法渡河,再加上有吕梁山阻隔,陕西和山西虽然一河相邻,但是来往却并不方便。

    两地之间,唯一便利的通道,就是位于南部的蒲津渡。

    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便于陕西和山西的联系,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蒲津渡搭建了浮桥,到唐朝开元年间,李隆基为了进一步增强两地间的联系,令兵部对蒲津浮桥进行了翻修,以沉重的铁牛、铁柱深埋两岸,又以铁索作缆,上覆巨木,建起永久性的固定浮桥。

    这座浮桥在此后数百年间,数次遭受破坏,又数次被官府修复,如今依然健在。

    而清军和西魏出于对日后的考虑,都没有毁坏蒲津浮桥,使得浮桥依然连接两岸,而防止遭受对方的突袭,魏军和清军在蒲津渡两边,都各自驻扎着重兵。

    清军一边,主要是防守浮桥东面的蒲津关和蒲州府,魏军则防守东面的同州府,还有桥头堡。

    蒲津关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

    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杀入关中,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眼下,蒲津渡成为魏清两军必争之地,魏军掌握浮桥,则将清军堵在山西,并能威胁太原。清军掌握此地,退可保山西,进可入关中。

    有鉴于此,多尔衮派完满将喀喀木坐镇蒲州府,驻兵一万人,防备魏军夺取蒲州,并交代他务必要守住蒲津关,保证山西一地的安全,并为清军攻打关中做好准备。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https://www.tbxsvv.cc/html/88/88517/80129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