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

  编写化学课本无疑是个大工程,从来没有过独自一个人去编写一本教材的。

  而这样做的弊端也很多,比如比较容易遗漏某些内容,或者无法发现其中的错误。

  可李元吉没有什么选择,他只能这样做。

  除此之外,因为时间过去的较久的缘故,饶是记忆力不错的李元吉,也无法准确的回忆起初中化学教材上的内容。

  更不要说按照上下两册去编写,而在编写的途中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比如很多实验用到的材料,这个时代都没有,其中一些是李元吉知道的,但更多的还是他不知道的。

  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水平,自学高中知识的人来说,你又能对他提出多高的要求?

  所以,一个月后,这套四不像的化学课本正式落成。

  为什么将他称之为四不像?很简单。

  这是李元吉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编写出来的,一些没有的材料,或者自己不知道的材料,只能从课本中剔除。

  现阶段只能让这些学生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然后去逐步的探索,将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材料给发现。

  这是个笨方法,可却也是唯一的方法,除非自己能找到一个化学天才,或者直接把后世所有关于化学方面的课本照搬过来。

  而面对着这套并不完善的课本,李元吉却陷入了沉思。

  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谨慎的决定。

  化学不是数学,数学人人都可以学,即便是学的精通了,无非也就是在某一行业内大发光彩,或者说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为百姓创造更多的便利。

  化学虽然也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两者的本质。

  一个数学高手,就算是有什么歹念,他又能做点什么?假账?还是忽悠人?

  可化学高手呢?一旦这种人有了歹念,谁又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搞出点什么大新闻出来?

  ……

  二月,各大书院最为忙碌的一个月,也是最为紧张的一个月。

  正旦假期之前,各地纷纷组织了异常考试。

  这场考试在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期末考试。

  而对于学期将满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参加科举前的一次摸底考试。

  每一名进入书院的学生都要经历这一步,没有人可以逾越,除非能够拒绝参加科考,可来了这里的人,又有几个不想参加科考的?

  统一的试卷,由军队负责保管,试卷全部从长安统一押送过来,几乎杜绝了一切泄题的可能性。

  而每一个州府的所有考生,都要进行这次的测试,这个测试算是摸底考试,也算是决定每一个学生前途的考试。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可以进长安赶考的,这次的摸底考试,其实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个进京赶考的资格。

  一个州府内所有的学生同时开考,然后按分排列,每个州府能够参加科考的人数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近乎固定的数量。

  所以,想要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就只能保证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至少也要确保可以在名额数量之内。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获得科考资格的学生就这么拜拜了。

  各州府,各县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参加科考的,考中之后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员,而这些没有获取资格的考生,则可以在各地进行另一个考试。

  这个跟科考差不多,只不过考取的衙门不同,他们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个衙门。

  至于两次考试都落榜的,那就只能无能为力了,有条件的,可以复读,然后来年继续考试。

  但复读并不是免费的,而要缴纳相对较高的学费,而学校的补贴什么的也就没了,也就是说,复读就意味着自费。

  原则上来说复读是可以无限制的,但复读的时间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弃读,或者只复读一年。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各大小书院也都分为了两个批次,一个是全力准备去长安赶考,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进行突击培训。

  其实也就是之前程知节搞的那些培训,主要是让各考生心中有个数,免得到了时候慌了手脚。

  而另一个,则是开始朝着实用化进行培训,虽说从书院到衙门,初期是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但衙门也不是托儿所,培养新人的同时,自然也要保证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所以,在正旦开始以后,这些学生实际上就在各衙门的考核范围之内了,到三月考试之间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个评比。

  而这个评比的结果,将很大程度的决定到他们将来是否能够被录取。

  虽然这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况,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只能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这次的评比其实也并不是最主要的,这只是个参考意见,最终还是要以成绩和面试来决定的。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半个月前,朝廷发来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大书院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送到长安。

  这种情况在书院建立以来便从未发生过,不过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么照做就是了。

  而且对于各书院来说,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被选走的这些人,是不用参加科举的,而他们原本的名额,也自然会让给其他人。

  至于其他的担忧,这个完全就是多想了。

  四大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四大书院,是因为这里的教学实力最为雄厚,学生也都是最优秀的。

  每年科举的名额,但凡是四大书院所在的州府,基本上有九成九以上的名额都被四大书院给垄断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选人的条件有些太过苛刻了。

  成绩好,为人正直,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胆大,心细,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较强实践能力。

  老实讲,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的命令摆在这里,各大书院甚至都以为皇上这是在选婿呢。

  但皇帝的命令他们又不敢违抗,所以只能在毕业生中扒拉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多方了解评比,确认无误之后才将名单给报了上去。

  不过名单不是立即报上去的,而是跟学生一起送过去的,跟那些赶考的学生不同,他们这些人要走的是官方驿站,也会有军队进行护送,至于让他们去干什么,这个就谁也不知道了。

  翟亮就是其中的一个,论成绩,在书院中他的成绩并不算好,甚至属于吊车尾的那种类型。

  可吊车尾也只是相对的,四大书院毕竟是四大书院,就跟后世清华北大随便拉出来一个学生,将他的成绩放在一个小县城的高中里,那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反正根据这次的摸底考试,洛州书院排名最差的学生在整个洛州三百四十六位,而洛州书院的毕业生有三百二十位,也就是说,整个洛州,三千多名同届学生,只有二十五人的成绩超过了洛州书院成绩最差的学生。

  所以说,翟亮的成绩,其实也还算是不错的。

  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命令中那一条条苛刻至极的条件,不然的话,不论怎么选,也不可能把翟亮这个排名二百五的家伙给选上。

  而且,三百二十个毕业生,最终符合全部条件的,竟然只有七个人。

  这就比较尴尬了……

  “陈公,您说咱们若是只送七个人过去,陛下那边会不会有意见啊?”金裕满额头的黑线,愁眉苦展的问着。

  金裕是洛州书院的副院长,主管教学,以前是个老儒生,不过思维转变的比较快,及时的投降了李元吉,所以才混了个洛州书院副院长的职位当当,而金裕又是从长安调来的,多年以来也都生活在长安,人脉关系什么的自然也都在长安。

  虽说儒生现在备受打压,但打压的只是顽固不冥的那一部分,对于能看清楚事实的,李元吉倒也没有刻意的去打压他们。

  陈公全名陈俊美,同为儒生出身,不过仅在早年在朝中担任过职位,后来便一直闲赋在家,在洛州有较高的名望,且当初也曾帮助过屈突通和段纶等人,所以才坐上了院长这个位置。

  不过这个院长,倒不如说是个闲职,许多事情都有分管的副院长,他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不出乱子就好。

  “可是有何风声?”陈俊美知道金裕有些门路,能够打听到一般人打听不到的消息,见他如此惆怅的问起,陈俊美又怎会不知这其中有隐情?

  当然,就算金裕不问,他也能知道这里面有隐情,搞到朝廷都直接下了命令,这能是小事吗?

  金裕点了点头,他的确打听到了,但这事他又不敢外传,不然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是点头确认一下。

  “人在精而不在于多,我等皆是按照陛下之命选拔人才,只要我等没有糊弄陛下,想必陛下是不会责怪我等的。”陈俊美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管事,但这件事情也是亲自参与了的,知道选出来的这七个人是绝对符合要求的。

(https://www.tbxsvv.cc/html/86/86663/37318756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