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五三二章:又想骗我移民

  现在的大唐真的可以用稳如狗来形容。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李元吉做出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决定,可以实际情况来看,每一项决定都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职业化的军队,可以让军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确保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顶尖的。

  时间的限制,丰厚的待遇,不努力就要走人的压力之下,军中没有偷懒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大唐这面坚硬无比的墙角呢?

  没有人想离开,可军中的规定就是这样,每一年,服役期到的将士,必须要有人离开,而且离开的比例还不在少数。

  同一期招募的士兵,在四年过后的退役期内,会走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一百个人里,只有最多二十个人可以留下,竞争力之大,根本不是之前的府兵制可以相比的。

  在军中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还不低,回了家,又能干什么?职业军人不再是府兵,不再是终身制,不再享受均田优待,回了家,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在军中混出个人样来。

  正是这种紧迫感,得以让军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训练热情,而每年都有新兵来到,都有老兵离去,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兵撇子带坏新兵的事情发生。

  而在政治方面,对外,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唐,耽罗已经内附,并且做掉了高厚,自此之后,数百年之后,济州将会从历史上就属于大唐。

  西域方面也在加紧联络着,通商,成为了大唐与西域最紧密的联络手段,而且在唐俭的操纵下,现如今已经通过商业化的手段,逐渐的加大了大唐在西域诸国的话语权。

  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封王在长安生活着,虽然顶着某某王的头号,可实际上两者却早就没了联系。

  唐俭正在计划着对西域进行更近一步的控制,而这个控制,在之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于是,唐俭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计划,修建一条长安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依靠铁路来经商,同时运输部队,通过铁路来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从而彻底打破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在铁路建成后的十年内,将整个西域彻底变成大唐的领土。

  而在国内,官员们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四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字。

  但他代表的含义却大为不同,这代表着井井有序,代表着整个大唐的运转是流畅的,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而各司其职最大的劣势在于,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的太过清楚了,以至于有些时候,这个部门觉得这不是他们的负责范围之内,应该是另一个部门的,而另一个部门也觉得不是自己的职责,所以就会出现扯皮现象。

  在后世这种行为屡出不穷,但更多的,并不是因为部门职责中没有规定这属于他们管辖,而是因为不想担任这个责任,不想去办那些没有明文规定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如果是好事,这些部门怕是会争着抢着去做。

  虽然目前还没有展现出来这种矛盾,但李元吉却很有先见之明的成立了一个,预询衙门。

  当出现扯皮,或者不知道该找谁的时候,就去找预询衙门,如果是自己搞不清楚去询问的,预询衙门会告诉你这个事归谁管,如果是因为各衙门相互扯皮而导致搞不清楚的,预询衙门会开具一份证明,让他们拿着证明去找负责衙门,与此同时,也将会将此案件记录在案,当累积到五次的时候,预询衙门便会将其上报吏部,吏部出面进行训诫,超过十次,抱歉,直接领导将被立案调查,如果查证属实,直接拜拜回家。

  古代就这么点好处,什么铁饭碗不铁饭碗的,这里就没有铁饭碗。

  经济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经济方面是目前为止,最让人满意的一方面。

  随着长洛铁路的开通,经历了初期的惨淡,到现在的忙碌,生意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甚至现在想要发货什么的,都需要提前预定才可以。

  而铁路最直接的好处就在于,直接辐射了周围上百里的地区,当然,另一个好处在于,铁路的运载量大,价格便宜,直接导致了铁路辐射区内的物价的下降,成本的下降,加上商业的竞争,物价方面最近一直在下降,谁也不知道会降到什么程度。

  而商业的繁荣,必定需要大量的人群来工作,于是,一个被李元吉称之为生态圈的概念就这么形成了。

  不过,虽然整体是朝着好的一面发展的,但大唐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铁路的开通,物价的下降,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地区的百姓开始朝着辐射区内迁徙。

  而长洛铁路周围,又都是狭乡,这么一来的结果就是,人口越来越多,本就紧张的工作,现在变得更紧张了。

  而自李元吉提出工业化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上街头,或是寻着工作,或是无奈的聚在一起胡侃着,而因为工作机会的原因而导致的打架斗殴案件也是越来越多。

  先进的农业工具投入使用,让以前需要时刻待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有了大量的时间,以往需要忙上几个月,现在一个月不到就干完了,余下的时间干啥去?

  有工作还好说,没工作,不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一时半会儿的自然没什么,时间一长,这些人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可工业化刚刚开始,根本就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是解决不了的。

  于是乎,李元吉只能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

  泾阳县,作为取消宵禁的急先锋,试验地。

  虽然已经全面放开了宵禁,其本身的政策魅力已经不再,对泾阳的人流打击影响还是比较大。

  但泾阳也因此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利用啤酒作坊就在泾阳的优势,直接将原本就很被看好的小吃街做大,现如今,泾阳已经是大唐境内规模最大的小吃城。

  在这里,各地的美食都能见到,大唐各州各县的,西域的,甚至其他地方的,无论你想吃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而且味道还都不错。

  而泾阳也利用两年的时间,彻底的转型成功,收入比之之前虽有短暂的下滑,但是很快就出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到现在,新年才刚刚开始两个多月,泾阳的税收已经达到了五千多贯。

  税收,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人流程度。

  “移民?”当朝廷的移民召集令贴在泾阳城头的时候,瞬间便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围观。

  “济州?济州在哪里?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济州?大唐有这个州吗?”一名书生模样的男子愣了愣,绞尽脑汁的回想着,可怎么也想不起济州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好像是前段时间刚刚内附大唐的一个国家,陛下将其改名为济州。”有人觉得有点耳熟,仔细一想,便想起了济州这个地方。

  “哦!”书生模样的男子应了声,大致的看了遍召集令上的内容,虽然很心动,但也仅仅只是心动那些条件而已,实际上,他从未想过要移民。

  不仅仅只是他,围观在这里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现在也不考虑移民这件事。

  早在之前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羡慕那些移民到镇北的人,虽说镇北现在发展的不错,可那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想回来一趟都很难。

  而且那里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甚至当初移民过去的,已经有人想办法要回来了。

  有地,有牧场,能赚钱,可在那个地方,荒无人烟的,赚那么多钱给谁花?花到哪去?

  所以,当朝廷的召集令上写明了移民的待遇,大家最多也只是看个热闹,真正想去响应号召的,却没多少人。

  虽然移民的待遇比当初移民镇北的待遇还好,不仅给地,每户五口负责安排一人工作,十口安排两人,以此类推。

  可是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有什么好的?

  生活好了,心态也就变了,李元吉没打算继续用封建君主的愚民那一套去统治,所以他必然要准备好迎接这个后果。

  民智,不是想开就能开的,一旦开了民智,影响肯定是有的。

  当然,泾阳的百姓不心动,那是因为他们自身有谋生的出路,待在泾阳就很好,没必要出去。

  但是在其他地方,那些自身经济不行的,人口又多的,移民反倒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到了那里不仅有地,还有工作,会比这里生活的更好。

  去镇北的那些人的确有想回来的,但那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想回来的,而且那帮人贼有钱,听说打算全体募集资金,请求朝廷修一条镇北通往长安的铁路,这样的话,他们回乡探亲就比较容易了。

  坐在县衙内足足等了一天的时间,上官仪脸上的表情却是越来越不淡定,甚至焦急了起来:“情况怎么样了?”

(https://www.tbxsvv.cc/html/86/86663/37034154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