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琏面露难色,求助地看向苏轼:“苏大人…”
苏轼已成竹在胸,却不急回答,只是笑着说道:“江南藏龙卧虎,在座又不乏饱学之士,知道答案的一定众多。苏某就不献丑了。”
众人各自思索着。坐在一旁的杭州名士陆洵向自己的儿子陆文元看了看,陆文元了然,这是父亲要自己露一手。于是起身朗声道:“这个谜面并不难,‘六’字下面一个‘一’,一个‘十’,是个‘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是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加一点,是个‘状’字。‘完’挂冠,是个‘元’字。令尊是辛未年的状元谢员外。不知可否答对。”
坐在一旁的陆洵满意地点点头。
苏轼对陆文元的机智,也很是赞许。
李琏高兴地:“贤侄真是聪明啊。陆员外,文元日后必定高中魁元。”
陆洵心中甚喜,嘴上却谦虚道:“哪里,哪里,雕虫小技罢了。”趁机向苏轼介绍儿子:“苏大人,这是犬子陆文元,文元,快见过苏大人。”
陆文元上前施礼道:“晚生陆文元拜见苏大人。”
苏轼点头笑道:“不错,自古才俊出少年。”众人均笑。
送礼人说道:“展开贺礼。”两个小厮展开一副山水画,笔蕴潇洒,气势磅礴,众人忍不住喝彩。气氛正热烈,小厮却溜了过来,对李琏耳语道:“老爷,外面有一个人找您。”
李琏有些不高兴地:“没看到我正招呼客人吗?”
小厮:“他说是你的旧相识,非见不可。”
李琏起疑:“旧相识?走,去看看。”趁众人夸赞陆文元,李琏悄然退了出来。
厢房里,牛二已等候多时。李琏一看牛二,脸色立时沉了下来:“怎么是你?”
牛二却笑道:“李管家别来无恙啊。”
李琏不悦道:“你来干什么?”
牛二:“你开了这醉飘香,我当然是来道贺的。”
李琏心知来者不善,不想多纠缠,冷冷回道:“心领了,来人啊,给这位先生单独准备一桌酒菜,好生伺候。今日开张,事务繁多,恕李某不奉陪了。”转身要走。
牛二忙道:“等一下。”
李琏站住,却并不回头:“还有何事?”
牛二:“昔日故人来访,李老板就这么待客吗?”
李琏不耐烦地吩咐道:“走的时候再给这位先生准备十两银子。”
牛二:“你把我当要饭的了吧?”
李琏脸上显出鄙夷之色,并不言语。
牛二恬不知耻地坐下来,自顾倒上茶,自斟自饮:“其实你也不用害怕,我只是想叙叙旧。”
李琏冷冷地:“你我没有什么旧可叙。”
牛二装模作样地:“哦,是吗?我的耳边可是常响起李管家你的教诲呀。”
李琏怒目瞪视牛二:“你究竟想怎么样?”
牛二:“李管家,我真是佩服你。你得了那么一大笔钱,为了掩人耳目,等了十五年才露面在这里开酒楼。城府之深,兄弟跟你比可真是差太远了。”
李琏:“说这些干什么。我和你现在没有任何关系。”
牛二:“我想和你合作。”
李琏:“合作?”
牛二看了看四周:“你这醉飘香还不错,多了我也不要,三分股。”
李琏冷笑:“空手就要我三分股,你这算盘也打的忒精了吧。”
牛二厚脸皮地喝着茶:“李管家,这醉飘香日进斗金,反正你一个人也花不完。兄弟帮你花花。”
李琏:“你凭什么要我三分股?”
牛二:“就凭…”
李琏抢道:“你别忘了,你也有份儿。说出来,大家都没好下场。”
牛二:“我当然清楚,不过光脚不怕穿鞋的。我现在身无分文,每天只能做些没本钱的生意。我可不能和你李老板比,这醉飘香一开起来,以后怕是要发大财了。”
李琏大怒:“你…你给我滚出去。”
牛二耍赖:“今儿个我就不走了,住这儿了。”
李琏喊道:“来人啊,给我把这个无赖扔出去。”
“呼啦”屋内涌进几个壮汉,把牛二架了起来。
牛二急喊道:“李琏,你可要想好了,别后悔。老匹夫,你还欠老子一份呢,你给我记着。”壮汉将牛二架了出去。李琏脸上阴云密布,久久无法平息,似乎想起了异常可怕之事。
翌日,杭州府赫赫有名的万松书院门口,几个学子们正围着看墙上的一副上联,原来是书院的卢院士新出的考题。上联是“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却是一张白纸,等着学子们在上面应对。几个学子冥思苦想。此时学子庞敬来到书院。看到众人,不由问道:“怎么啦?”
李甲:“庞敬,你看卢院士出了一个上联,要我们对下联。”
段兴:“庞敬,你是书院的才子,怎么样?能对出来吗?”
庞敬看了看上联,不以为然:“这是一个回文联,对上来又有何难。”说罢,拿起笔在纸上写道“天连水尾水连天”。
众学子喝彩,庞敬脸上很是骄傲。此时,陆文元来到书院。看了看墙上的对联,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傲然走开。
庞敬瞥眼瞟了陆文元一眼,很是不服。
李甲对众人悄声说道:“听说昨晚醉飘香开张,陆文元在宴席上露了一手,很得苏轼苏大人的赏识。”
段兴:“怪不得他今天这么志高气昂的。今日苏大人来书院主持清议,看来这陆文元又要得宠了。”
李甲撇撇嘴:“可不是吗?”
庞敬傲然道:“一个富家的花花公子,书院上下,论才学,我未必便输给他。”
李甲:“今日苏大人来书院,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能得到苏大人的赏识,日后进京赶考,苏大人定可向京城的翰林院学士推荐。到时候,金榜题名甚至高中魁元,都指日可待啊。”
段兴:“庞敬,你可别输给陆文元。”庞敬嘴上不说,心中却暗中加劲,思量着在苏轼面前定要力压陆文元。
书院的课堂上,众位学子翘首以待,都想早点一睹大学士的风采。卢院士毕恭毕敬地地引着苏轼前来。几番客套后,卢院士笑眯眯地对苏轼:“苏大人,众位学子久慕大人盛名,今日得来,不如出题测试一下众位学子。”
苏轼略一思索:“拿笔来。”
卢院士准备好笔墨纸砚,众学子翘首以盼。
苏轼在纸上写下十四个字“静思伊久阻归期忆别离时闻漏转”
卢院士已明其理,展开给众位学子。
众学子眉头紧皱,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意思?”
;
(https://www.tbxsvv.cc/html/78/78843/404947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