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虚空存在,众生仍旧受苦;愿我长留世间,除尽一切苦难。”
玄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墙上那四行用梵文写成的字,他极尽思维,始终参悟不透它的含义。
玄奘想,这该是经历了多少苦难,多么伟大的僧人才能写出的话啊!
玄奘从小无父无母,他是从江流上方漂流到金山寺的。就是说他一出生便注定是和尚。这是他的命运。
虽然命中注定他没有父母,但命运依旧给了他莫大的补偿——他有一个好师父。
他的师父就是金山寺的老方丈。因为玄奘从小聪明伶俐,对于看过的经书几乎全都过目不忘,方丈认为玄奘是千年难遇的奇才,便破例收他为徒。
这就造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寺庙中那些本来玄奘该叫叔叔的三四十岁的中年僧人却不能不恭恭敬敬地称呼玄奘为师叔。
方丈不但收玄奘为徒,而且还将玄奘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溺爱。在寺里,由于方丈的袒护,玄奘的地位显得很优越。
他从来不曾吃过苦头,但他也基本没有什么朋友。
大家对于这个方丈未来的衣钵传人只有敬畏和阿谀,少有人敢于真心相待。
此时的玄奘已经二十三岁了。他正做完早课,在寺里溜达,便再次看见了那四行字。
多少年,那四行苍劲有力的字迹曾带给了他无比的信念和勇气,他虽然不能完全达到那种境界,但是他已经有了一些感悟。
“愿我长留世间,除尽一切苦难。”玄奘在心中默默重复着这十二个字,他最终下定决心要出去走走。
玄奘想,只有了知了众生之苦,才能除尽一切苦。
玄奘已经长大成人,他早就想离开寺庙一段时间,看看经书上所述和现实世界到底有多大差异。
一直没有机会,一直没有勇气。
这些年,虽然玄奘受到了方丈的极力肯定,但他依旧觉得自己彷佛笼中之鸟。
玄奘此刻正在考虑该怎样去向方丈说这件事情。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知何时,方丈已经来到了玄奘的身后。
方丈一身灰色僧袍,满面白须。他的样子苍老极了。
玄奘并没有吃惊,他立即转身扶住方丈,说:“师父,你难道真的知道我在想什么?”
方丈看着墙壁上的那几行字,点了点头,说:“当年我还不到你现在的年龄的时候,寺里来了一位高僧,他是从天而降的,他口中念着这段偈子,那扇墙上便慢慢出现了这二十四个金子。他是那种能让人过目不忘的人,我至今都还记得他的模样。”
“你为何从来没有讲起过这段故事呢?他长得什么模样?”
“那时他虽然年岁稍长,但现在的你已经和他有了几分神似,我一直都在怀疑你们之间有什么渊源。但是我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当上方丈,你便从江上漂流过来,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总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我总感觉你不属于这里。”
玄奘静静地听着。
“那位高僧在墙壁上题字的那一年,天下大乱,全国各地都是灾难,并且妖魔遍地,民不聊生。已经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一甲子,现在这些灾难再次降临人间。外面传来消息,各地都陷入了不是旱灾便是水灾。你现在就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正在受苦的大众。了知众生的苦难,这是你修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我已经将你困在寺庙中二十几年,是时候让你离开了。呆在寺里,无论你的修为多高,都难免成为井底之蛙笼中之鸟。”
玄奘说:“我还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我什么时候回来呢?”
方丈说:“长安是现在佛法最宏盛的地方,那里云集了各地的高僧,你应该到那里去,与他们交流辩论,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给你的了,现实世界会让你学到更多。长安法华寺里方丈弘忍大师是我的师兄,我前些日子已经给他写过信,你到了长安之后,就去找他,他会照顾你,并且他的修为比我高,会教给你我所不能教的东西。”
玄奘目含泪光,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双手抱住老方丈的腿便失声痛哭起来。
方丈眼中也含有泪水,说:“外面的世界不像寺里,外面的世界凶险异常,人心险恶,虽然佛家讲慈悲为怀,但是对于一些穷凶极恶的人却不必对他们讲慈悲,任何事情都要见机行事……这是作为师父最后能教给你的……”方丈几度哽咽,他显然说不下去了。
玄奘擦干泪水,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向方丈鞠了一躬,说:“我会记住的。”然后默默进入房间。
第二天清晨,玄奘向寺里的所有僧侣告别。告别之后玄奘坐上了金山寺外的一条小舟,专门负责摆渡的惠岸师兄将渡他到对岸。
当年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就是从这条河的上游漂流下来的,玄奘暗忖,决定沿河溯源。他的第一站是长安。
长安是当今最富有繁华的城市,那里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当然肯定有很多高僧。他一定能在那里讨教到很多学问。
玄奘越想越激动,不一会儿,船已过对岸。惠岸扶玄奘走下小船,说:“今日惠岸渡师弟过河,来日须由师弟渡众生去彼岸。”
玄奘双手合十回礼,道:“玄奘谨记教诲,不敢怠慢。”
玄奘早晨吃得很饱,他就沿着河边往前走。前面都是荒原,几乎看不到人家。走了几公里,玄奘感觉有点累了,便坐在草坪上休息。此刻阳光已经洒下光辉,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突然玄奘看见几个魁梧的壮汉向他的身边走来。领头的是一个光头,长得异常彪悍,脸上还有一块刀疤,不但如此,光头和其他普通光头最大的区别在于头上有九个香疤,这说明,他是还俗的和尚。
玄奘看着他脸熟,但是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
其余几个也都是彪悍之极,一身强盗的装束。手里还提着刀。
玄奘突然记住师父的话,极尽凶恶的恶人,不需与他们讲慈悲。但是不需讲慈悲,这句话说得太轻松了。只有实力在别人之上,才有权决定是否对对方讲慈悲。比如如来佛祖就可以对你讲慈悲或不讲慈悲。玄奘却无法对这几个强盗谈什么慈悲。
玄奘本来应该回避,但是他能感受到这些人明显是冲着自己来的。他自知回避不了,所以干脆迎上去,双手合十,点头致意。为首的刀疤光头也双手合十,点头致意。
刀疤光头说:“玄奘师弟,别来无恙。”
玄奘大惊:“施主认得小僧?”
刀疤光头说:“岂止认得,你化成灰我也不会忘记。”
玄奘说:“施主可否告知你是谁?好让小僧搜索记忆。”
“我就是当年被老和尚赶走的惠空,明给你讲,我现在做了强盗。我做强盗也有原则,因为多年前深受佛法熏陶,我深知慈悲为怀,所以我只抢财宝不杀人性命,而且一般人向我求情,我便会放过他。但是我有一个规矩,就是唯独和尚不行。我知道你是老和尚最器重的弟子,今天你能下跪求饶,我愿意为你破例。”
你看,力量在你之上的强盗率先对你讲起了慈悲。
玄奘说:“我从来不懂得求饶,更不会轻易就对人下跪。”
玄奘虽然嘴上说得狠,但是心口已经在砰砰直跳了。他还记得,当年这惠空师兄就是因为怠慢方丈,侮辱佛法才能逐出师门的,想必他对和尚是痛恨至极。而且他也强调了这一点。玄奘心想,这场劫难恐怕是逃不过了。没想到刚出寺庙就遇到这种麻烦,这些人是专门在附近等候出行的和尚吗?
惠空说:“我知道你的智慧和修为都很高,年纪轻轻就对佛法造诣不凡。但是现在你却面临了一个大难题,这是要考验你的智慧和才华的关键时刻了。我现在决定要你的命,你觉得你该怎么办?你是否能用你的智慧和才华化解这场劫难?如果不能,那么你作为金山寺最有为的佛学弟子就是浪得虚名,试问你连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的时候都无法度脱得了,你如何去度脱什么狗屁众生于苦海?”
说完,惠空从腰间嗖的一声拔出一口弯刀,架在了玄奘的脖子上。
玄奘很淡然地说:“施主……师兄,当年你被逐出师门,我还年幼,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并无仇怨,希望你能放过我一马……我以后会报答你的。”
惠空大笑:“玄奘,你这是在求我吗?但是为何还不下跪?……好吧,我也不非要你下跪求我,你不是很会诵经吗?你不是从小过目不忘天生神童吗?那些经书难道没有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脱离险境?你只要能通过你的所学来说服我不杀你,或者感动了我,我就放你走。但是随便温馨提示你,这些年刀口舔血,我不是那么容易感动的。”
惠空说完又笑了笑,提起刀在玄奘的肩膀上敲了敲。
玄奘说:“你真的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经书中是怎么写的?”
惠空说:“不错。当年我被逐出师门,浪迹天涯,屡次遇到像你这样的生命危险,我才知道经书上的东西全是放屁,虚伪至极,无用至极,它根本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解救自己,我多次都是自己急中生智才得以逃脱。”
玄奘笑了,说:“难怪师兄当年成绩平平,你是没有读懂经书,经书中明确说明了这种情况该怎么使自己脱离险境……”
惠空佯惊道:“是吗?我为什么不知道?”
玄奘说:“劳烦师兄盘腿坐下,师弟来为你们讲解,出家人深知六道轮回,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能在临死关头为大家宣讲佛法,玄奘虽死无憾。”
惠空只觉得玄奘的样子极为可笑,玄奘现在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他倒真想看看玄奘到底还有什么把戏,于是收起弯刀,自己坐到地上,同时吩咐自己的手下都坐到地上,这些手下对惠空唯命是从,也都纷纷坐下,他们正襟危坐,准备听玄奘讲经。
玄奘拍了拍衣服,说:“像我这种被强盗捉住,不能逃脱,经书中是这样说的……”玄奘突然高呼“救命,救命”,转身拔腿就跑,玄奘拼尽全力,向前跑去。由于惠空他们已经屈膝盘腿坐下,起来不便,当他们反应过来站起来准备追赶的时候,玄奘已经跑远。
玄奘在匆忙奔跑逃命的过程中才开始思索,自己二十年间所有的经文的价值,远没有师父最后的那一句遇事‘随机应变’来得实在,像惠空所说,那些经书根本救不了自己的命。玄奘知道自己给他们讲时,很有可能惹恼了这些人而最终触动惠空的杀机,惠空只是想借此机会侮辱一下自己罢了。
玄奘最终机智地选择了逃跑,这是师父那句随机应变使玄奘想到的。
但是他能逃得掉吗?
;
(https://www.tbxsvv.cc/html/78/78396/402089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