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穿越了的风临花了好长时间才稳定了心神,一边感叹自己倒霉,一边向那位书生询问起来。
“呵呵,这位小哥,现在是何年何月啊?”
“小哥?什么意思?是在说我么?啊,在下不叫小哥,鄙人姓吴,字问卿,兄台称我为问卿就好!”
“哦,那问卿···兄台,现在是何年何月啊?”
“噢,现在是万历十三年,刚过开春一月,兄台这是从何处而来?穿着如此奇特,还不晓得当朝年月?”
“啊?哎呦喂···”风临心中一合计,万历四十三年,大约就是公元1614至1616年的样子,天呀,穿到明朝了!不行,我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一定要找个人抱大腿!开始盘算起小九九的风临突然着了看眼前的文弱书生,嗯,此人虽然衣衫简洁却颇具贵气,看起来应是个富家子弟,就找他了!
“兄台,不瞒您说,最近可苦死我了!小生姓叶,名风临,本是一所书院里的学生,日日读着圣贤书,谁可知道前些日子好像摔了一跟头,伤到了脑袋,竟除了这些竟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说罢,风临还用手抹了几把眼泪,那场景可谓凄凄惨惨兮兮。
“哦?兄台也是读书人?你可是本地书院的学生?”
“不是,绝对不是!”我是四百年后的人···风临心里想到。
“哦,这么说来,你应该是在远方读书,难不成兄台也是要上京赶考?看你这身打扮应该遇到了劫匪,受了伤。咳,这世道,真是险恶啊!”问卿看着风临衣衫褴褛,不知何谓的衣服,露出了一副同情的表情。
啊,这样也行?上京赶考、路遇劫匪,贵人相助子登科,这么经典的桥段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嗯,一定要跟着他!风临赶忙言道:“看来是这样的,不瞒兄台,刚刚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想到了一些事,在下的目的地好像也是京城!虽然不知我是不是要去进京赶考,但是到京城了就应该能知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知兄台可否与在下同行?”其实,就是在问可不可以在兄台这里白吃、白喝、白住。
单纯的古人定然没有领略到这一层深意,问卿当即答道:“那感情好,哈哈,在下独自从南闺而来,一路颇为无聊,后面的路若有兄台相伴就太好了!”
“南闺”,说的不是南边的闺房,而是明朝的乡试地点。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的是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沿承的是宋代的科举定制。根据风临的推断,问卿应该刚过了乡试,现在正北上准备参加会试和殿试。明代的乡试共三场,因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试”。乡试在南北两京及各地布政司所在地举行,又称“乡闺”(闺,即考场)。应天府(今南京等地)的乡试因地处南方,故名为“南闺”,顺天府(今北京等地)在北方,故称为“北闺”,问卿应该就是在南京一带考的乡试。通过乡试的人就能到北京参加会试了。会试又称“礼闹”,一般定在春天二月在京师举行,也称“春闺”。会试过了是殿试,殿试别名“庭试”,时间是三月十五,是科举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庭试由皇上出题,考试时间以一天为限,日落前交卷。明代殿试发榜分三甲:一甲三名即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称“传护”;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这时间可真赶巧,风临还能随着问卿看看四百年前的高考是什么样的。往来几句之后,风临发现问卿也是位好客之人,两人相谈甚欢,决定再在这商丘古域呆一晚,明日启程。
半个月后,风临和问卿到了北京城,此时只差几天就要到开春二月了。明朝的北京城真如史书记载的一般繁华:宽阔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货郎、市楼比比皆是;热乎乎的包子、黄澄澄的炸撒子,让作为吃货的风临目不暇接、垂涎欲滴。在询问了几位路人后,他们住进了京城的登科客栈,顾名思义,就是为进京赶考的人准备的客栈。
梳洗之后,风临他们下楼点了几盘下酒小菜和两碗登科客栈的招牌美食:登科面。这古人真的很实诚,面碗跟水盆一样大小,没有像现代人那样弄虚作假的把底部做成锥形,真的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外面上着黒铀的超级大瓷碗。往里一看,碗里躺着一团温润如玉的面条,覆着澄黄的鸡汤,那面条做的根根清明。在面条团的上边还层层叠叠的码着五种食材:翠绿黄瓜丝,嫣红萝卜丝,蜜汁酱菜条,白玉黄豆粒,还有最顶端的一颗红色的蜜豆。果真是大名鼎鼎的登科面啊!看到此面不禁让人想到读书人十年寒窗,千书万卷,一朝及第便为人中龙凤。问卿看到此面后连连叫绝,风临也食旨大动,呼哧呼哧的吸起面来。
正当二人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邻桌的几个壮汉说了几句话,引起了周围人的议论。“喂,听说了没有,绮香阁的头牌月姬好像得了绝症,京城无数名医去诊治都无功而返呢!”刚说完,立刻有人接茬道:“哦?就是那个颇有才情、琴棋书画样样了得的月姬?”“哈哈,也是那个京城民间第一美女的月姬!”“天啊,不是说前一段魏王还想要娶她为妾么?”“是啊,现在也是,那些名医多半也是魏王找来的。”“哦?堂堂魏王竟然要娶一个将死之人?”“咳,话说这魏王仰慕月姬已久,还曾经让认为月姬画像,据说魏王得此画像后日日夜不能寐,不时展开画卷以睹物思人。别说这月姬还没死,就是死了魏王也不会介意与她结下这冥界之缘啊···”“啧啧啧···咳,还真是一段风流佳话,可惜啊,红颜薄命啊···”“唉,是啊···”客栈里响起了一堆堆的附和声,很多人都在为那个一代才女垂足叹惋。
呵,这世道,原来早在明朝就有活人娶死人了。前一段,一个结婚前刚死了媳妇的哥们在网络暴红,他为了证明自己坚贞的爱情,和死去的爱人阴阳相隔的完成了婚礼,那时候风临还为此感叹这世间情为何物呢。而现在,朝代不同、人亦不同,却上演着同样的事情。感叹过这世事无常后,风临向问卿说道:“咱们接下来到哪去啊?”
“嗯,风临兄应该也发现了,这京城之繁华实在让人惊叹,咱们去天桥上走走如何?哪里是京城市民集会之所,咱们也去凑个热闹、开开眼界怎么样?”
“好,就听问卿兄的!”嘿,反正是你掏钱,风临心里默默想到。
游玩在天桥地段,风临心理好不自在。明朝的北京与五百年后的京城大不相同:由小埃房连成的胡同随处可见,京城此时有很多水道,绿化得很好,天空汪蓝汪蓝的,空气十分清新。看着此时的人们过着如此闲适而又真实的生活,风临突然觉得那些在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现代人真是可悲,有多少人还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笑得这么开心呢?
“扑通!!”
······
“不好!有人跳河啦!”
“扑通!”又一声,我们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的五好青年问卿同学也跳下河救人去了。
“问卿,问卿,你在哪?”风临急得大喊大叫,生怕他的钱袋子、顶梁柱就此一命呜呼,这世道,他一个穿越过来的人没了问卿可怎么活啊!
“风临,救人!”岸边一个驮着人的身影浮了上来,正是吴问卿。风临赶快跑了过去,接过落水者、拉着问卿上了岸。这时,围观的群众已经很多了,把他们三个包裹得严严实实。鲁迅说的真对,国人爱凑热闹不帮忙的劣根性早在几百年前就形成了!风临恨恨地想着,望向问卿:“你没事吧?还好吧?他怎么样了?”
“好像没什么事”问卿说道,把那落水者平放在地上。风临这才发现,落水的是个女的,还是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年轻女子。问卿猛按了她的胸腔几下,那女子身体一抖、吭了一声,嘴里吐出几口水来,却也是活了。
“呼~”风临和问卿都长舒了一口气。
“哎呦!”人群里突然传出一声惊喝,“我认得她,我认得她!这人是绮香阁的月姬!”
“什么?!!”
;
(https://www.tbxsvv.cc/html/78/78386/402048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