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既为能臣又为人精汉相萧何 > 第四章 精忠治国 谦卑做人

??由于萧何的帮忙吕后杀掉了韩信,算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犹豫不决的心病。此时正在亲征平陈稀之叛的刘邦加封萧何为相国,同时加封食邑五千户,并派都尉率五百士兵为他看家护院,很多人都来向他庆贺。一般人看来这很正常喜事临门嘛,一位叫召平的人也去了,只是他送的贺礼与众不同很有个性是花圈,在大喜之日敢给相国送花圈此人胆子够大的。他直接对萧何说我是来为你吊唁的,萧何很惊讶问为何,召平说:“皇上在外边领兵打仗,你在后方留守,挨不着飞箭乱石的危险,反而还给你增封赏爵,设置警卫。其实是对你的猜疑,设置警卫是对你的防范。建议你赶快辞让一切对你的封赏,还应当把家里的财务统统拿出来资助军用,这样做对你有好处”。事实的真相往往隐藏于我们看似平常的外表之下,看清它有时是需要逆向思维的。身为相国的萧何是谦卑的,正是这种谦卑的美德让他一次次躲过了灭顶之灾。他听从了召平的建议,退让了封赏,还捐了很多钱作为军用。刘邦果然很高兴。伴君如伴虎啊!萧何如此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也难保证自己不掉脑袋,看来这高层领导的位置还真是不好坐,光辉荣耀的背后是战战兢兢的小心,遇到高兴和悲伤的事儿你还不能马上表现出来,还得琢磨一下我是该哭还是该笑。说回来还是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好啊,没那么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不担心会掉脑袋。身为丞相的萧何已清楚的意识到要想为人民多做事,首先你的保证自己能活着。因为不论你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政治斗争本身是没有取向的。

    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萧何此时其实已别无他求,只想有个自然死亡,不要到最后象韩信那样中途被人砍了还扣上个逆谋造反的罪名。当然还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张良的做法,远离政治权利中心从此不问世事念佛修道去了。急流勇退是历史上许多政治家保全性命的聪明做法,但要做到它你必须有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萧何没这样做可能认为用逃避的方法苟活余生违背了自己作人的信条。当然他真要走刘邦也未必能放,大汉帝国确实也离不开他。选择继续留在权力中心的萧何危险就象影子一样形影相随。所以他一方面要勤勤恳恳地操持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谨防自己被不期而遇的政治漩涡漩进去。帝国的二号人物成天就过这样的日子,让人感慨,也让人同情。然而危机还是一次次地眷顾了他。

    高祖十二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再次御驾亲征,期间又多次派使者回来打听萧何的况。使者回来告诉刘邦说,萧相国在京城安抚百姓,并把自己家里的钱都拿出来资助军用。前方打仗怕的就是后方出什么乱子,萧何尽力想稳定后方,让刘邦放心。然而这让刘邦更加不放心,为什么啦?我在前方拼命,你在后方大肆收买人心有异志乎?做好事也要被怀疑,真是做鬼不是做人也不是,难啦!好在萧何的一个门客看出其中道道对他说:“您不久将遭灭族之灾了”!萧何不明白什么意思,门客又说:“您现在身居相国,功高第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您一入关就安抚百姓,深得民心,现在您又孜孜不倦地为百姓办事,使他们和睦安定。皇上几次三番地打听您的情况,是怕您在关中笼络人心呀!如今您应该做些败坏自己名声的事,皇上才会放心”。萧何从来就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官,多为百姓办好事,他确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做了多少好事没人能记得清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好事多的已经可以让他掉脑袋了。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平生第一次他作出了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举措——主动给自己头上扣屎盆子。萧何用贱价强买百姓土地的做法激怒了百姓,几千人把状告到了刘邦那里。后来刘邦把萧何找来笑着对他说:“相国就这样为百姓做好事吗”?说完把一叠状子丢在他面前。然而刘邦却未做任何处罚。我真是佩服萧何的那位门客,这揣摩领导心理的学问真是做到家了,看来萧何家的饭也没白吃。

    惹怒了百姓这相国就不好当了,于是他建议将御花园上宛的一部份荒芜的空地让出来给百姓耕种。刘邦一听大怒,这算是他和萧何的第一次翻脸说:“你一定是收了商人的钱,才会想出这样一个主意来,要把我的林园让给百姓去种田”。并把萧何交给廷尉去治罪,还上了脚镣枷铐。萧何一言不发保持沉默,一心想保全自己性命的萧何为什么不做任何反应了?因为他知道为百姓做事而被治了罪,大地苍天都会为你鸣冤叫屈的,不用你辩解就会有人出来为你说话。一个卫尉问刘邦,相国究竟犯了什么罪要把他下狱治罪?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当丞相时,有了功劳就归于君主,有了错误就自己承担。如今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请求要我把林园让出来,去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抓起来治罪”。卫尉说道:“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为百姓考虑,这是宰相应该做的事。陛下就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有证据吗?再说陛下在楚汉相争和后来平陈稀、英布叛乱过程中,萧相国留守关中,为陛下做后勤。那时关中只要一乱,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早已不属于陛下的了。相国不在那时谋私利,却要现在去收商人的几个小钱吗?再说李斯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可效仿的,秦始皇听不进自己的过错才丢了天下。陛下怀疑相国目光为何如此短浅啊”!这段对话取自于《汉书》。刘邦心里虽然不舒服最后还是放了萧何。史书记载他是光着脚走出牢房的。穿过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萧何当时的心情一定是感慨万千,与吕后合谋杀死了韩信,算是出卖了朋友丧失了做人的诚信。为了不引起君王的怀疑,他贱买百姓的土地坏事都干了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为了迎合君王的意愿如今已经到了完全失去自我的地步,不就想追求个光荣退休老死天年嘛,为什么就这么难哪?我们可以回答萧何这个问题,如果你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开始,再想平平淡淡的结束其实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萧何一生可谓忠心耿耿不辞辛劳地追随刘邦,作为大汉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和两朝重臣,他政绩突出德高望重堪称臣子中的楷模,他采纳了秦朝法律的一些精华,根据汉初的实际国情重新编写了新的法律《九章律》,为汉初的政治稳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及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汉帝国后来能延续两百多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汉王朝的历代帝王对萧何都推崇备至并心怀感激之情,对其子孙后代一再加官进爵,可惜其子孙有出息的寥寥无几在官场起起伏伏,最后竟没落于民间,皇帝还派人到处去找,找回来就算是农夫樵工也封以公侯爵位。萧何在天之灵其实应该欣慰了,真应了那句话——一一人受苦受累福及子孙后代。

    位高权重的萧何,为人很低调,生活也简朴,不建豪宅不居别墅。还说子孙后代不贤能纵有万贯家财也会被别人抢夺。在临终时萧何向他的第二任老板汉惠帝推荐了自己的接班人曹参,身为武将的曹参治国才能不及萧何的十分之一,萧何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粗人来接自己的班啦?就是因为曹参不太懂治国,所以对萧何制定的法令从不作修改史称萧规曹随,算是干了一任坐享其成的宰相。

    孝惠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萧何做人很努力,所以他有一个成功完满的人生。萧何处世很圆滑,所以他有一个被后人毁誉掺半的评价。但就其功绩和所做出的贡献来说,仍不失为一代贤相。

    全文完

    ;

(https://www.tbxsvv.cc/html/78/78156/400840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