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珠,是金嗓子周璇的歌;老明珠,是风雅文人的闲适文字;老明珠,是异国风情的华美建筑……
难得有钱了,阳阳计划着为家里买点啥,因为每天除了打点滴的一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大把,不知道如何打发,后世医院也发现了这个漏洞,点滴时间正好控制到了一整天,效果却和一两个小时不相上下,但是每个身处其间的人,感受却是不同,后世的很多妈妈就看不得医生只打针而不给打点滴,感个冒送到特护病房的,才是专家该做的。
“张哥要是想买明珠的土特产,上哪去买?有点啥好东西,如何走?”
在单位简洁著称的张科长,这时候也是憋得急于找人倾述“明珠的特产哪就多了,不得不提的有点心,生煎馒头、鸡粥、春卷……”
在阳阳的面前,如数家珍的给阳阳介绍着,就一个小吃,就介绍了整整一个早上,而且居然没有重样的,每个都能讲的你口水遍地,阳阳发现明珠人的小资情节是刻到了骨子里的,难怪在《潜伏》里,站长太太会说马太太,“一块糕点都说出花来了”,可是明珠人说起他们的经典小吃真的是头头是道。
一直到吃中午饭了,最后总结一句,“你打个车去南京路一次就都解决了”
阳阳也被说的火大,早说这句不就完了,再说的像花一样,也不如实物来的直接,就像去豫园卖黄金,一去吃饭,蟹粉小笼外面长长的排队,那就是最好的口碑,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这长长的队伍让人放心。
“打车?你可不要忽悠我了,上车就开始给你绕,不绕够绝不让你下车”阳阳不屑的撇了撇嘴,发泄着心中的郁闷。
“那你就在楼下坐公共汽车,去南京路的车不要太多”相处不短,都相互了解。
“张哥你别多想,实在是上海的路太复杂,你像姑苏多好,都是正南正北,去哪就像一个直角的三角板,你去的地方虽然是斜边,但是你就只能先竖直,再横向,在路程上几乎是唯一的,没有争执”阳阳感觉这话有点伤害本地人的感情,解释一句,但是显摆的语气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不用解释,全国都绕路,就是上海地形复杂点,让人误解多一些”
“复杂?”阳阳在这方面深受其害,在正南正北的城市里习惯的人,走路会很随意,如果想去斜向的方向,可能是不停的向前向右再向前再向右,这样就可以体会不同街区的人文特点,和找寻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尤其是明珠,你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新建的高楼间,各种风格的旧时建筑,常常不经意地来到你的面前。那些建筑面细腻的雕刻,依旧那样干净、清晰地在展示着原来的繁华。
可是你这么随便走,结果就是最后你也不知道走哪去了,甚至你都可能走反了。
“是复杂了点,这些年又开始设单行道,出租车就开得越发的随意了。”
“他是随意了,我兜里的钱可就不那么随意了,现在起步价范围的,都不拉你,上去也给撵下来,我看了地图,我们这距南京路,也就是起步价的距离,”
看着对面有点尴尬的脸色,阳阳也只好换个说法。
“上海的管理很到位,就是路旁的标示指向非常明确,门牌号码很清晰,很多时候只要有确切的地址,几乎按图索骥不会有错,甚至你都可以不用问当地人,地图也是最清楚明白。”
上海人以精明与计较著称,其实,正因为这种计较,让城市更加的市民化,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的感受。
阳阳看着对面与有荣焉的这位,体会到明珠人的骄傲是写在骨子里的。
“可明珠的纠纷远远领先全国,出租车的服务即使再好,口碑坏了也是无法挽回的”
对面的狠狠瞪了阳阳一眼,知道阳阳这样的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其实长三角附近都是人杰地灵,但是这些城市对明珠的感情都很复杂,明珠人排外也是出了名的,想想也是人口密度到了这个程度,欢迎外来的就见鬼了。
“你们那没有纠纷?”
“哈哈,我的方向感强,只要车一转向,我就能知道,一说他就没法绕远,不会出现纠纷”阳阳好整以暇来的看着对床的在那运气,这是先天的,明珠想改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
阳阳看着手里的单子:
一是食品,这时候大白兔奶糖在村子里威力无穷,几乎是一段时间明珠糖果的代言人了,还有就是梨膏糖、牛皮糖,点心,水果,瓜子花生一旦买起来真是很多都要,本来是买给孩子的,可是一买起来,高桥松饼、枣泥千层糕等等连阳阳看着都有点流口水了,这里的很多都是阳阳小时候苦苦盼望的,虽然很多新东西吸引了大多数的目光,可是老的却依然有很多人在买,或许大家和阳阳一样吧,吃的不是大白兔,吃的是一种记忆。
买东西的人真多,而且这时候南京路明珠人还很多,目前这还是明珠人的商业街,还没被外地人抢去,阳阳挤了一身臭汗,才在明珠第一食品买齐了所需的,过年的吃的。看着手上的大包小袋的,阳阳发现购物还真要气氛,好几个地方,一哄抢,阳阳就被挤了进去,然后就是花钱,好多时候阳阳混在队伍里面,都不知道前面卖的是啥,但阳阳挤是挤不出去的,还好明珠人精明,这样的十有八九都是非常好吃的,可是谁说明珠女人瘦弱,你来来商场看看,不论身手还是力量,都是蛮强的吗。
二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是不行的,炮声一响才能透出过年的喜庆来,不过这时候的很多炮的质量不过关,一点都不响,所以阳阳还是决定在明珠来买炮,过年的时候,除了比房子、衣服、吃的,连鞭炮也是要比的——数量和响度,至于花样倒是不太在意。
三是衣服,这些年受阳阳的拖累家里人都太久没买新衣了,这一次阳阳就要好好的疯狂一把。父亲的中山装,这个可以穿出去,现在作坊也有点名气了,要出外谈事情了,其实西服这面比较多,中山装倒是越来越少了,可是父亲还是对这个情有独钟,或许还在对有几个兜羡慕不已。
记得那些年,干部和战士之间的衣着区别就是干部的上衣有四个口袋,战士只有两个口袋。看看当年主席穿的军装也不例外,上衣四个兜。所以人们往往称干部为“四个兜”,战士为“两个兜”。
当大家在一起闲谈时说:“你什么时候变四个兜啊?”意思是:“你什么时候当干部的?”
甚至孩子也不知不觉得受到了影响,感觉到兜越多越好,后面还有明兜暗兜等等,在那个年代把兜赋予了好多的内涵,有时候都超出了兜的本身,阳阳一直到好多年后,都不太适应那种身上干净的什么都没有的装束,当然满身是兜的阳阳也不喜欢,明显是缝衣铺出来的。兜的变迁很好地反映那段历史的一个侧面。
东西多得阳阳的两手里一直是满的,没人注意的时候,手里的袋子,看着在相互合并,其实是顺手丢在指环里了,最后阳阳手里就剩两个了。再少就不好了,而且回医院也需要它做个掩饰。;
(https://www.tbxsvv.cc/html/77/77022/39807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