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里正做担保,大家也就放心了许多,又合计了一下,发现这买卖真是不亏,只是,好虽好,但没有一个愿意第一个站出来买,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梁计心里也着急,但是还只能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嘴角四十五度微微上扬,显得很高深莫测,这个表情还是从李宗君那里学来的,因为每当他这样笑的都是,她都会心跳加速。
春华和阿成爹那天看到梁计卖了那么多钱,心里就已经很羡慕了,只是这毕竟是人家的谋生之道,他们也不好多问,现在梁计愿意把这个法子告诉大家,他们两个立时便有些心动,商量一下之后觉得还是有利可图,于是春华第一个站了出来,说到:“我们家第一个报名。”
不管他们是真的想买还是为了帮自己,梁计都对他们一家感激不尽,她点了点头,说到:“好,请到我娘那里交钱登记。”
里正笑着说:“这头一名被人抢了,那我便做个第二吧。”
很快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他也要买。
有人认出他来,是李宗君家的家仆,他要买不正代表李先生要买吗?李先生这样的人总不会看错的。
于是,有了前面几人的带动,报名的交钱的人越来越多。
梁家村不大,一共有六十户人家,但是人人都勤劳肯干,虽不算是大富大贵,但还有些余钱,而且五百文也不算是很多,就连梁家这么穷的人家都有一钱银子的余钱,所以绝大部分人都能拿得出来。
很快就有五十多个人报名交钱,只余了两三户,家里情况和梁家差不多,但是梁家家底殷实,经得起梁老头儿和金花折腾,若不是梁铁东忽然受伤,他们总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而那两三户人家,真真的是一贫如洗。
其中一户是篾匠寡妇,篾匠前两年便死了,留下寡妇带着一个才十三岁的儿子,名字叫梁竹。
还有一户人家,是个老太太,儿子儿媳都死了,情况比篾匠寡妇家好不了多少,带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一个叫江水,一个叫小溪,孙子十五了,刚刚能顶事儿,可是孙女才七岁,还是个小娃娃。
最后一户人家是两姐弟,大的叫万珠,小的叫大胜,家里爹娘倒是都好好的在呢,可是爹被狼咬断了一条腿,娘哭瞎了眼睛,一个瘸一个瞎,不顶事儿,这姑娘都十七了还没说人家,算是被耽误了。
这三户人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便问梁计能不能先把法子告诉他们,等他们卖了鱼赚了钱再来还。
梁计是很想答应啦,甚至白送都没问题,可是这旁边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她若是一下子松了口,只怕旁人也不会答应,不时便要闹着退钱。
她想了想,说到:“我有两个法子,第一,你们可以先把捉到的鱼卖给我,但是我只出十文一条,你们至少得捉五十条给我。捉满五十条剩下的便都是你们自个儿的了。第二,你们帮我捉,前面五十条我仍旧出十文一条,后面的你们也可以卖给我,我出十五文一条。想怎么选你们自己决定。”
有人心里就悄悄打起了算盘,这五十条鱼卖给梁小急才五百文,拿到集市上去卖的话,至少也能卖一千文呢,这么一想,便打消了之前想要退钱的念头,不愿吃那亏。
可是在这三户人家看来,这个法子实在是太好了,不但不用出钱,还能赚钱,梁计的通融给了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心里感激不已。
梁竹才十三岁,他娘不放心他单独外出去集市卖鱼,便选了第二种,江水和万珠家选了第一种。
最后一个站出来的是吴大凤,仰着头,鼻孔朝天的说到:“我说外甥女,我们应该算一家吧,我就不交钱了,也免得村里人说你认钱不认人,传出去不好听。”
呵呵,这一副‘我赖账也是为你好’的嘴脸真让人来气。
梁计强忍住想骂人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说到:“大伯母说的是,之前是小急不懂事,现在小急才明白了一家人是什么意思。我听说,我们梁家村有见血封红包的习俗,前些日子我爹伤了腿,见了不少血,不知道大伯母打算封多大的红包呢?我听说至少是八百八十八文对吧?这五百文我当然不会收您的了,但是您要是给我个红包的话,我还是会收的。”
对付极品从来就不需要客气。
“……”吴大凤说不出话来了,一家人那句话是她说的,一时之间倒没想起封红包的这个习俗,现在被梁计当众给指了出来,她是不想给也得给了,想到自己比别人多出了三百八十八文,心都在流血了。
这就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确认每一户都交了钱之后,梁计也不急着带大家去捉鱼,而是说到:“我先跟大家说个事,这个法子,只能我们本村的人知道,不能告诉旁的人。你想,若是被旁人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大家都捉了鱼去卖,卖的人多了,买的人少了,这鱼价跌了下来,吃亏的可是我们自己。”
听梁计这么一说,几个原本打算悄悄去告诉娘家人的女人便打消了此念头。
“还有,上天有好生之德,小于两寸的鱼我们不捉,这样的鱼即使你捉了也卖不了几个钱,不如放了,也算是积德行善,将来会有好报。”其实这是将就循环发展生态经济,可是和这些人讲起来实在太过费劲,讲了人家也不一定听,还不如借了行善积德的名头。
“第三,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水深的地方不要去,也尽量不要一个人单独行动,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富裕一起发财赚大钱,大家说好不好?”
她声音沉稳,面容严肃,说的话也井井有条,十分在理,众人不但没小瞧她,反倒听的热血沸腾,齐声呼喊:“好!”
“好,那我们现在各自回家去,把你们家小孩用来学步的那个圆筒还有家里的木桶带过来,半柱香的时间之后在荷花塘集合,我会在那里等你们。”
有人问:“木桶带多大的啊?”
梁计笑:“你觉得你能捉到多少鱼你便带多大的木桶过来。”
“好!”众人斗志昂扬,个个摩拳擦掌,飞速往自己家去,圆筒家家户户都有,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让他们觉得稀奇的是这圆筒怎么能捉到鱼呢?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tbxsvv.cc/html/72/72931/380572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