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宁飞的礼貌询问,怪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还礼后淡笑说:“因果缘法,自有定数,道法自然,皆为命数,好所谓姓名,犹如肉身皮囊,何其足哉?”
宁飞一愣,随后讪讪一笑:“倒是小子着相了。”
“无妨,世人皆浊,贫僧不外乎也是如此,否则早已超脱,何来枷锁?”
怪僧道:“宁施主,贫僧有几言,不知可否一问?”
“但说无妨,晚辈洗耳恭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怪僧点头:“敢问宁施主,何为道?”
听到怪僧的问话,宝梵公寓大小美女们皆是不以为然,就连牧溪儿都是暗暗嗔了一声:又来了一个坑蒙拐骗的假和尚!
宁飞与诸女反应截然不同,沉凝半晌,组织好词汇后才慎重答道:“世人皆知,道在我华夏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王弼氏曾对此的解释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不道,不可名也。”
“一般来说,这里第一个、第三个“道”字解作“终极真理”;第二个“道”字解作“言语,说话”,意思大概是:“可以用言语解释妥当的道,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道;若果我们给予道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也肯定不能把道形容妥贴。”
“小子则认为,由于人认识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无法窥见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例如我们说这是一张桌子,可那是我们的说法,它是什么呢?是一堆木头,还是一堆原子,都只反映了它的一个侧面。”
“因此,道是一切,一切皆可为道。”
在宁飞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怪僧没有任何表态,待到宁飞将话说完后,怪僧才道:“贫道以为,道就是道,宁施主以为如何?”
这……
怪僧简言意骇的寥寥数字,却是让宁飞如同遭受电击一般呆愣在原地,好半晌后才叹服道:“高僧果然非常人,你说的不错,道就是道,它本身就在那里,无论怎么研究怎么去阐述,它就在那里,无论世人如何漠视如何无人问津,它依然在那里。”
“正如武道修真一途,归根结蒂,最重要的莫过于恪守本心!”
“宁施主悟性果然非凡卓越,一番见解,耳目一新。”
宁飞高傲归高傲,但并不意味着自负,而是由于以前所面对的对手,在他无匹的实力下实在是不值一提,压根儿就没动真格便招架不住,然而他对待比自己更加厉害的人,则是保持着非常谦卑、虚心求教的态度。
且不说这无名怪僧的综合战斗能力如何,就凭他这番画龙点睛的言辞,就足以让宁飞心悦诚服,因为只有他自己强烈的感觉到,困扰他目前修炼问题的桎梏,正在这种平淡的对话当中,逐渐解开迷雾,在茫然无措中,已经牢牢抓到一丝光明。
待到宁飞消化后,怪僧再道:“宁施主,再问一言,何为法?”
宁飞再度沉思,半晌后才回答。
“一切物质现象或一切事情,通名为物,即凡心中想象之境,亦得云物,物字亦恒与事字连用,而曰物事或事物,物字所指目者,尤不止于现象界而已,乃至现象之体原,即凡云为万化所资始,如所谓道或诚者,亦得以物字而指目之。:
“如老子云:“道之为物。”
“中庸云:“其为物不贰。”
“皆以物字指目实体,故中文物字,为至大无外之公名,佛书中法字与物字意义相近,亦即至大无外之公,如根尘曰色法,了别等等作用曰心法,又万法之实体,即所谓真如者,亦名无为法。”
“综合上述,晚辈个人认为,所谓“法”,便是意境所在,意到了念头便通达,念头通达距离境之所在便不远。”
“正如当下世界武道、修真界、仙界乃至于更高级位面,无一例外不是将修炼境界明确划分,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位面力量制约天地万物生灵的一种手段,我们修炼之辈逆天而行,只要能够超脱这种“法”,便可乘风破浪,扶摇直上,修为境界一日千里。”
“这也是为什么修炼历史长河中,往往在某个时期会出现一照顿悟,便平步青云成就盖世至尊的缘由。”
怪僧言:“贫道以为,“法”,便是道法自然,本心如石,如宁施主之前所言,无论去不去碰触,它终究就在那里,法是道的延伸之物,若是视道而不见,法便不可现,既然道法不存,但凡之事皆可自然而然,由此推论,何来桎梏?何来枷锁?”
又是一番离经叛道的惊世言论,可是从怪僧的口中讲出来,却是给人一种犹如醍醐灌顶的感觉,别说宁飞这个论道的当事人,作为旁观者的素**神等女智慧也是不差,也陷入了沉思,哪怕是对一切都不以为然的女帝,在此时此刻都情不自禁多打量了怪僧几眼,问出话来:“敢问高僧,何为因果?何为缘?”
这是之前怪僧对宁飞所说的话,女帝匠心独运,反其道而行,直接反问。
毫无疑问,在这个世界上让女帝感兴趣的东西真心不多,眼前的怪僧,能够进入她的视野,并且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事实上已经是对怪僧的一种认可。
怪僧处变不惊,含笑答道:“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必然结果。”
“狭义的因,是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或内在原因,而缘则主要指产生结果的助因或外在的间接条件;广义的因也包括缘,因果是对存在和行为的互相关系尤其是前后关系的一种认识,佛教的因果理论是其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也是其人生现象理论的基础,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和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都属于佛教因果理论范围。”
“而贫僧眼中的因果,却是道法自然,不知女施主对于这样的诠释可否满意?”
女帝黛眉紧皱,怪僧的这番言辞,看似说了一大堆,静心思索,仿佛说的全是废话,但再仔细琢磨,却又有种别样的味道,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感觉格外的高深莫测。
“原来如此。”
就在这个时候,宁飞的眼眸中闪现一丝明悟,笑说:“佛教中有贪、嗔、痴三毒之说,来源于万物生灵最根本的欲/望,俗套一点儿来说就是野心。”
“如同文人墨客想要抒写更多传世佳作、富豪想要富可敌国、王权者在掌权后想掌握更大权利,事实上当这些野心开始萌芽之时,就已经在那个人的灵魂深处蒙上阴影,画地为牢的形成不可挣脱的自我枷锁。”
“对于我辈修行者而言,其桎梏囚牢无外乎就是长生不死、追求更强大的力量,但往往在这种念头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一种可悲的自我囚禁。”
“再相对于我而言,我自诩万古不出旷世奇才,而事实上也正如我以往所认知那样,在我还不曾踏足修炼世界之前,为了生存的我,便无所不用其极,习武后至今,同阶无敌,所向披靡,至今未逢敌手,当听闻修真界的修士拥有更强大实力之时,便偏执的想要在最短时间内一步登天,从而酣畅淋漓的痛快战斗。”
“而事实上,这种执念是相当可怕的,正是因为这种禁锢,反而让我的道心不再完美无缺,纵然有着八成突破的把握,迟迟不敢向前踏出步伐。”
“前辈说得对,道法自然,无论我突不突破,修真界就在那里,不管我强不强大,修真界就在脚下,即便是我拥有举手抬足毁灭一个位面的力量,天道因果循环,在我毁灭的同时,仍然会有其他位面的诞生,倒是我执着了。”
“提起同意放下难,这是万物生灵的通病,特别是对于万灵之首的人类来说更是如此,无可厚非,我也是人类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无法超脱这种思想怪圈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如此,我放弃这种又何妨?”
“轰!”
“轰!”
“轰!”
一念通则百念达,宁飞话音落下,他的周身毫无征兆猛地颤动,如同雷鸣之声在体内疯狂响起,那无法收敛的虚空境九重大圆满阶武道修为境界,在每一道轰鸣声响起之时便锐减一重,足足十道声势之后,他的实力已经从虚空境九重大圆满,跌落到归真境九重之阶,活生生降低了一个大境界。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一般武者的身上,这种境界上的锐减,必然会导致那名武者气势衰弱,但这种情况非但没有出现在宁飞的身上,反而是让他之前犹如出鞘宝剑的凌厉气势,收敛至一种好似重剑无锋的程度,明明境界降低,反而给人一种更加浑然天成强横的感觉。
待到宁飞再度睁开眼眸,怪僧早已消失不见,而宁飞也没有打算刨根问底,周身格外轻松,看向一个个傻眼的大小美女,如沐春风一笑:“有此一遭,已经不虚此行!”本站书友群2969158
(https://www.tbxsvv.cc/html/71/71563/378392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