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官场教父 > 第857章 100盒清凉油

?    晚上在吃窑鸡的时候,山阳市市委秘书长毛书庆的心里在发笑。因为下午他刚刚在深圳市区的红磨坊里面吃了鸡,也就是与一位绝色的小姐上了床。

    当吴天然去南澳的时候,毛书庆就带着侯鸣放约了富士康的副总吴先生。

    吴先生便请他们到红磨坊里去观看艳舞。看了一会儿表演,吴总看到毛书庆的情绪比较高涨,便在这里给毛书庆、侯鸣放,还有毛书庆的司机每人开了一间房,说是让他们休息。其实,吴总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位小姐。

    吴总还先到毛书庆的房间里陪他喝了一会儿茶,闲聊中,毛书庆听到富士康正准备从k省的龙腾煤矿去挖一个叫张伟的电焊高手。吴总说,张伟如果能到富士康来工作,年薪至少可以拿到100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书庆就在想,一个普通的电焊工人,为何会打动富士康高层的神经呢?

    在和那位自称台湾妹的小姐快活后,毛书庆他们就匆匆赶到了南澳镇。

    这天晚上在饭桌上,当吴天然他们在一起吃着海胆和窑鸡时,毛书庆就提起了富士康集团想到k省挖人的事。

    这件事引起了吴天然的重视,他给方致远说,你让市委办的同志们在家里查一查这个电焊工人张伟的事,明天一早用传真把材料传到酒店来。

    办公室的效率是让人放心的,第二天8点刚过,有关张伟的材料就从山阳传到南澳。

    吴天然一看,这份材料显然是用通讯报导的形式来介绍的。

    这是焊接行业一次高规格的聚会——全国焊接协会成立十周年庆贺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八方人才荟萃,九州能手云集。会议登记册职务职称一栏里,随便看去,都是高级工程师、教授,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后面大方清晰地填写着“工人”二字,就是这个唯一的工人,在会议结束不久,接到通知,其论文荣获“全国十佳”。

    这位工人就是张伟。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又成功研制出“选矿用耐磨弯头”和“选矿用耐磨阀门”,1995年获得国家两项专利,后一项被中国专利局评为中国最新、高、精2000项专利技术之一,荣获“当代专利科技成就博览会”银奖。

    一位普通工人二十八年如一日,无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并以对知识和技术的执著追求,由一个没毕业的中学生,成长为中国产业工人中出类拔革的“专家型工人”、“工人身份的专家”。他就是k省龙腾煤业集团小田庄选煤厂管工班班长张伟。

    要于好工作,就得掌握过硬技术。

    1970年17岁的张伟初中没毕业就进了原山阴市矿务局小田庄选煤厂,当上了一名电焊工。一次,领导派他和几个机电工去安装一台皮带秤,需要在角钢上焊几个螺丝帽。对焊接技术还一知半解的张伟,不是把螺丝帽烧坏,就是焊上一碰就掉。几个等得不耐烦的机电工开玩笑地奚落他:你也叫电焊工,连这么简单的活都焊不上。一句话羞得张法满脸通红。

    张伟憋足劲要争回这口气。当时,山阴市矿务局已经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满腔豪情要在这里奉献青春的张伟,深深感到了学技术的重要。父亲早亡,母亲鼓励他:人生在世,得有一手真本事,才能有所作为。

    焊接在企业应用广泛,头戴焊工帽,手拿焊枪,是宣传品上常见的工人形象,但是电焊这个活儿,当张伟下决心掌握时,才发现这门看似只是实用的*作技术,其实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是个心到手才能到的行当。

    “我的运气好,”张伟说,当时山阴市的“焊接大王”林留根师傅就在选煤厂。小张伟成了他的影子,白天认真琢磨师傅的每个动作,苦练基本功,晚上借来高中课本,一册一册自学。

    最难办的是电焊专业书,那时的书店里根本找不到,张伟四处搜寻,终于从一个老工程师那弄到一本。他如获至宝,熬了几个通宵,硬是一字一句全部抄了下来。至今,他的书箱里还有二十多册这样的“手抄本”。通过一段时间的苦读,边学边练,随着案头学习笔记本的高高爆起,那杆原先不听话的焊枪慢慢被“驯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伟的焊接技术在全厂30多名电焊工中拔了尖。

    几年后,在山阴市组织的首届青年工人技术大比武中,张伟以魔术般的“绝活儿”技压群雄。1984年,他以精湛的焊接技能,被吸收为全国焊接协会会员,并当选为山阴市焊接协会副秘书长。

    1985年,张伟被厂里选送到西安交大机械焊接专业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进修学习。为了跟上班里的学习进度,张伟不得不“笨鸟先飞”,多受苦累。在他的书包里,天天装着搪瓷碗和一把调羹,为的是从教室到食堂“两点一线”省时间。早上从宿舍出来,深夜才回去。有时累得实在睁不开眼睛,就用清凉油“刺激”一下。一年时间里,他用去了100多盒清凉油,修完了大学本科焊接专业四年的13门课程,门门成绩优良。

    1986年,张伟又回到了他工作过的小田庄选煤厂,如虎添翼,焊接技术快步长进,几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山煤集团职工总医院为给一位患者的肿瘤注射药物,急用200毫米的注射针头。张伟闻讯赶来,*起焊枪,转眼功夫,3根长70毫米的细针头“变”成了一根完美无缺的长针头。围观的人群惊叹不已。

    这些年,张伟在焊接领域的成就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1990年,他的论文获“全国十佳论文奖”;1991年、1993年连获两项发明专利。

    张伟说,小田庄选煤厂是我的“家”,为工厂的兴旺和发展,出力流汗,是很自然的事情。

    大学学成归来的张伟,科技知识给他装上了金色的汉翼。与此同时,工厂等待他的,是一副副沉甸甸的担子。

    管工班历来是田选的“老大难”,成立15年来,换了11任班长。1987年元月,第十二任班长提出辞职。厂领导任命张伟担任管工班第十三任班长。把为工厂分忧解难视为己任的张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张伟是搞焊接的,搞管道是外行,要想带领管工班搞好管道维修,就必须熟悉洗煤工艺流程。为此,他上午8时上班抓紧备料为检修做准备,下午4时上班指挥检修。

    更换管道,熟悉选煤生产工艺的流程。夜里回到家,还自学《管道安装》、《机械制图》、《阀门制造》等技术书籍,很快熟悉了管工业务,并和同志们一起绘出了建厂以来第一套管道、阀门维修改更图。

    从80年代开始,张伟每年都有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或学术会上交流,攻克的技术难关和取得的学术成果不计其数。“你最满意的成果是哪一项?”每当他面对这样的提问,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最满意的还是在企业做的那些事。”

    张伟说的是心里话,他的创造发明总是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

    选煤厂的突出特征是管道多,水、油、风管和输送磁铁矿粉的介质管,加起来长度超过50公里。这种“重介质浮选联合工艺流程”的管道泄露问题,在国际上都属难题。小田庄选煤厂又是70年代用“大会战”方式建起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弯头的地方往往是补丁摞补丁,有时焊补不及,干脆用塑料袋缠,一个月下来,塑料袋就用了100多公斤。生产现场黑乎乎的煤泥水四处横流,上班穿胶鞋才进得去车间,为管道停产维修更是家常便饭。

    管道并不是他的强项,可他看到因此拖了全厂的后腿,心里比谁都着急。白天,他一身煤水满脸油污带着大伙搞检修,晚上开始系统自学管道安装、机械制图、阀门制造知识,决心从根本上改变管道制约企业生产的现状。不久,他就攻克了“带油速焊法”。张伟当班长的11年里,带着大伙完成了100多项大中型工艺管道改造、安装工程项目,全厂70%以上的管道改变了模样,由于管道原因影响生产的时间由他接任时每月20多个小时,下降到现在的1小时,还创造出连续几个月为零的好成绩,每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降低了巨额原料能源消耗。

    张伟练就的一手绝活,屡屡为社会解决难题。1994年,k省七届全运会即将在山阴举行的关口,焦化厂焦炉焦杆烧毁变形,面临全市煤气停供,专门维修厂家也无能为力。张伟应邀出马,采用高难度的“换腹板”工艺,使长30米、重10吨的庞大钢铁手臂重新运行;1986年5月,武汉钢铁公司进口设备配国产件的项目中,需要在500多公斤重的紫铜结晶器上,封死14个40多毫米的通道。紫铜本来是焊工的高难度工艺,况且是个大家伙。张伟详细计算好参数,设计一个简易地炉,在上千度高温中作业,一次焊接成功,被专家称为“填补国内传统工艺焊接特大紫铜件的空白”。

    11年里,张伟带领管工班,在正常进行管道阀门维修的同时,陆续完成了压风机冷却水管改造和旧油管路改造,彻底解决了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完成了068磁选机系统管道改造安装、浮选灰分测试仪管道安装调试等100多项大中型工艺管道的改造和安装工程,改变了车间脏乱差的状况。

    张伟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主动抢活于,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张伟的身影。

    一次小田庄选煤厂四号油罐的管道裂了一条大缝,这条积满油的油管和储了十几吨柴油的大油罐紧紧相连。

    焊接时如果火花引爆油管,后果不堪设想。张伟仔细察看了现场,毅然接下了这个与死神打交道的任务。

    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焊接知识,制定了严密科学的焊接方案。弧光闪闪,焊条的电弧温度高达3000多摄氏度,每点焊一下,油管里都窜出一股火苗。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裂缝一点一点的弥合了。当张伟刚放下手里的焊枪,在场的领导和同志立刻欢呼着向他扑去。

    张伟干的都是最平凡的工作,但每于一个,都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这些年来,他十几次被省、市、矿务局授予各种荣誉和称号,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张伟多次说,我的根在“龙煤”,事业在“田选”,技术属于矿山,不能让金钱地位把它叼走。

    1992年,风光秀丽的新加坡,张伟随山煤集团劳模代表团前去考察。当负责接待的一位先生知道了张伟的身份后,悄悄对他说,手工电弧焊这个职业在新加坡很吃香,待遇相当优厚,月薪至少可拿30000元人民币。张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我是一名技师,还是班长,指挥着50多名技术工人。对方一听当即表示,如果你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很快就能进入白领阶层。望着对方热情、渴望的目光,张伟开心地笑了。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以能够为祖国争光倍感骄傲和自豪。

    其实,对张伟来说,不出国在国内跳槽,挣大钱的机会也有的是。张伟在深圳的一位朋友多次拉他“下海”去挣大钱;山阴市有家企业为“挖”张伟,专门组建了一个科研机构,等他赴任;还有一家企业多次高薪聘他去当厂长面对这种种诱惑,张伟十分坦然:我的技术属于矿山,不能让金钱把它叼走,是小田庄选煤厂给了我技术,在企业需要我的时候,我怎能背它而去呢!

    张伟的几个细心的徒弟也做过一个统计,十几年里,他和外单位协作攻关20多项,为30多个单位解决了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几千万元。令人钦佩的是,在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张伟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偿的,没有接受过外单位一分钱!近几年,小田庄选煤厂原煤吃不饱,精煤又积压滞销,效益滑坡。看到这些,张伟把他的两项国家专利无偿捐献给厂里使用3年,而自己一个月才拿六七百元的工资。

    张伟的师兄们都知道,张伟的“绝活”从不保密,无私地奉行着“技术扩散”政策。张伟告诉记者:一个企业就像一座大厦,工人就是千百块基石,基石不可靠,再好的大厦也会倒塌。这些年来,他先后带过几十个徒弟,只要他会的技术,大家都掌握,几乎都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其中已有7名获中级职称,12名获得初级职称。前年山阴市举行电焊工、管工技术比赛,他的6名徒弟包揽了两个工种的前三名。

    现在,山阴市煤矿集团已经重新组建为k省龙腾集团,但张伟至今还是个班长,压根儿就没有离开管工班位置的想法。他时常这样说,当工人并不低人一等,关键是做一名什么样的工人。

    看罢张伟的事迹,吴天然兴奋得一拍桌子说,这样的人才不仅要留住,我们还要大力宣传。张伟可是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吴天然当即与k省龙腾集团的老总杞忧天打了电话,杞忧天一听是吴天然忙说,吴书记,你好,你好,有什么指示?

    我们知道,吴天然不仅是山阳市的市委书记,他还是k省的省委副书记。

    吴天然说,杞总,你好!我想问一下,龙腾集团有个电焊高手叫张伟,你认识不认识?

    杞忧天说,吴书记,他是我们集团的宝贝,我怎么能不认识?

    吴天然说,他现在是不是仍在一线,是一名普通的管道工?

    杞忧天说,吴书记,我们集团也想把张伟安排到领导岗位上,可他不愿离开一线。

    吴天然说,好,我知道了。我现在是在外地,等我回去后,咱们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张伟的宣传和使用问题。

    杞忧天说,好,好。吴书记,你说到我的心窝里了。

(https://www.tbxsvv.cc/html/7/7490/338991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