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官场教父 > 第526章 大道无术

?    有一天,胡风又找到了吴天然,再一次和他探讨起了为官的技巧问题。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吴天然说:“我这个年龄,这个职位,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会觉得我也有自己的一套为官秘笈之类的东西。可说实在话,我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胡风说:“表哥,你对我还保密?你今年才36岁,已经是中组部的正局级干部。你能没有技巧,没有心得?”

    吴天然说:“真的没有。如果硬要说有,恐怕你会笑我。我觉得为官之道就是为人之道,可以概括为君子不器,大道无术。”

    胡风有些不解:“君子不器,大道无术?”

    吴天然说,我正在写一篇小文章,题目就是《大道无术》,改天写完了,请你指教。

    胡风说:“那你抓紧时间写,我可是相当期待啊!”

    其实,这一篇文章吴天然已经基本写好了,草稿如下。

    我们在小说中经常读到描述道士炼丹作法的情景,又将“崂山道士”的故事作为笑谈,一般人就将道术混为一谈。其实,道与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本就是两码事。

    道是道理,是规律,是精髓,是形而上。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术是技术,是手艺,是工具,是形而下。道并非只有道士才追求,万物皆有道,每个人心中都有道。道士的念经、论辩、炼丹、占卦、辟谷,都是具体的术,而习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术中求道、闻道、悟道、得道。习者从一笔一画起步,要读帖、习帖、描红,从而池尽墨、笔成冢,这才在具体、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法之道,从而悟出为人之道。

    术是练出来的,而道是悟出来的。习者的墨池、笔冢,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都是练出来的,是功夫。而道是要靠悟的,比如蔡邕由粉墙而悟出飞白之道,王羲之由鹅戏而悟出神韵之美。人生在世,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如仅停留在术的层面上,不能从中悟道,那只能说是技工,是匠人,称不上大家,道不得巨擘。那个解牛的疱丁有句名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正是由于他是个“悟道”的有心人,他解牛的动作和声音才能“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之会”,最终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神奇境界。难怪,文惠君听罢疱丁的话,会赞不绝口:“善哉,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那解牛之道已远远出了解牛的本身,成为了养生之道、天地之道。

    道是形而上,术是形而下,并不是说术就无足轻重。因为道是自术中而来,没有了术,道就无从谈起。我们说要在术中悟道,悟的方法虽说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但无论怎样去悟,都离不开术。全世界的人们都称赞达.芬奇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他的人物画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之类,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他的绘画之道从何而来,原来他为了探究人身各部位的构造和生命的奥秘,曾冒着极大的风险,偷偷地亲手解剖过30多具尸体。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位乡土文学的大师,沈从文和贾平凹,他们都悟出了从文之道,跨入到了大家的行列。但他们也都是在写作之术中挣扎、锤炼了多年之后,才悟出了为文之道。沈从文于1922年在他20岁的,从湘西来到北京,加入到了当时的“北漂”行列。在那间“窄而霉小斋”里,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文章写成后,就壮起胆子分别向北京各杂志和报纸文学副刊寄去。然而,这些文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后来他听说,当时《晨报副刊》的编辑在一次聚会上,将他投寄该刊的十数篇文章连成一个长条,摊开后当众奚落说:“这是某大作家的作品!”随后把文章揉成一团,向字纸篓里扔去。虽然文章无表机会,沈从文却没有气馁,仍在饥寒交迫中咬牙坚持着。终于到1925年,《晨报副刊》开始经常刊登他的作品了。从此一不可收,他在30岁以前就写出了40多种集子,被人们誉为中国的大仲马。但沈从文是在把文学之根扎在了湘西的泥土之后,这个“乡下人”才真正悟出了为文之道,并以他的《边城》、《长河》等作品屹立于中国大家之林。作家贾平凹也一样,经历了多次退稿的煎熬和种种探索后,才由必然王国的“术”迈入到了自由王国的“道”。贾平凹1975到1980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作编辑。23岁的他在社里争取到一间独居之地,即一间无人用的6平方米厨房。他住了进去,并提笔在门框上写了三个字:凤凰阁。他在这里拼命地读,拼命地写作,四处投稿,但四处碰壁。他把收到的127张退稿签全部帖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打出潼关去!进军京津沪!”这是他当时的誓言。他在总结1979年自己的创作时,说:“我警告自己:笔不能停下来。当痔疮炎的时候,我跑在椅子上写,趴在床上写;当妻子坐月子的时候,我坐在烘尿布的炉子边写。”写得多了,自然悟出了门道,特别是他看到霍去病墓前的巨型石雕卧虎时,那种拙厚、古朴和旷远的气派令他怦然心动。他终于找到了感觉,悟出了为文之大道。从此,他的创作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在《“卧虎”说》一文中指出,“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正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并说这卧虎是其“有生以来,所见的唯一艺术妙品”。从此,他的创作逐渐进入到了一种大气、苍茫、醇厚的艺术境界,老贾得道了,成熟了。他正是在127张退稿条的面前不气馁,坚持在写作中磨练,才终于等到了在卧虎前悟道那一刻。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第一章的全文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似乎这道神秘莫测,玄之又玄。其实,道并不神秘,也并不复杂。道就隐在万物之中,在人们没有悟道之前,它和人们往往就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旦捅破了这层纸,就必然豁然开朗,心明眼亮。俗话讲,“上帝无言,小鬼狰狞”,“老僧只说家常语”。在我们的周围,那些只是专攻术业而并未悟道的人,总是把自己的技术吹得天花乱坠,把道理讲得似是而非。真正的大家,却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明,因为真正的道理本身就不复杂。

    比如对于公与私的关系,如何阐述,应该能作一篇长文?佛祖释迦牟尼问其一位弟子:“一滴水怎么才能不会干涸?”该弟子半天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告诉他:“将它放入大海里去。”佛祖的一句话,一切都明白了。比如对于刚与柔,老子指着自己嘴里说,“你们知道我的舌头为什么还在,而牙齿却没了呢?”学生不解。老子接着说,“舌头柔软可以耐久,牙齿坚硬所以不能持久”。再比如“相对论”,那是何其高深的理论,很多人不理解。有人就请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什么叫相对论,他说,相对论就好比两个人在一起聊天,同一个不相识而又无趣的人在一起聊天,5分钟就像1小时那样长;但同自己的情人一起聊天,1小时像只有5分钟那样短。人们一下子就听懂了。又比如“实践论”,同样属于基础理论,三言两语又怎能说得清楚,但一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我想,他的话,就是一个不识字的庄稼汉,也能听的明白。

    记得曾国藩在对家人谈到如何为人时讲到,不管别人如何圆滑,自己只管中正待之。巴金先生在谈到创作时说过,文学,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周作人讲到自己写文章的诀窍时说:“只有一个字曰简单。”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中也经常表达“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看来,真正的道并不神秘,一句话,大道无术。

(https://www.tbxsvv.cc/html/7/7490/247310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