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亮,杜嘉陵又醒了一次,睁开朦胧的眼睛看看手机已是五点,今天要上太蓬山,起床也是合适了。恹恹地爬起来,做完“早课”,一瓶矿泉水伴咽几块蛋糕,就要出发了,杜嘉陵检查了一下行李。摸摸衣兜,白璐的玉镯和荷包依然静静地揣在那里。打开背包,他又看见了白雾的玉坠和那朵小鲜花,那朵小花也怪,揣了好几天了,依然艳红而无一丝的枯萎。还有龙玉儿的那套小褂和休闲短裤,也依然散发着诱人遐想的暗香。
秋季宜人的空气让人觉得格外爽朗,但昨夜的杜嘉陵却不太好眠。临睡前躺在床上,眼前老是晃动着龙玉儿的身影,然后又是白璐、胡丽华、孔玉叶,还有那个如云如雾的白雾,倩影叠加,来来去去,总是晃动。虽已秋季,那心中的春qing总在萌动。
杜嘉陵还做了两个梦,一个梦见自己和白璐结了婚,而龙玉儿、孔玉叶,还有胡丽华都先后出家当了尼姑。还有一个,却梦见自己和龙玉儿结了婚。胡丽华、孔玉叶又都在那里指指戳戳,纷纷指责自己是个无情无义的负心汗。而白璐一气之下竟然又变成了一只白鹭,远走高飞离开了自己,飞得无影又无踪。只有那个白雾还算不错,不管你和谁结婚,她都不气恼,并且暗地里还在和自己缠缠mian绵,心甘情愿地做了一个好情人。
真浑!为啥会做出这么两个怪梦?回想起来实在滑稽可笑。杜嘉陵摇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收好背包挎上,又理理头发,纵身跳出窗外,向北飞去……
“何处飞来海上山,两蓬高峙白云间。”古人早就注目这营山的太蓬山,这山的名气也就开始名扬于天下,只是杜嘉陵虽然早有耳闻,但却一直无遐过来一游。
杜嘉陵只所以对太蓬山特别感兴趣,不仅在于它方园四十多公里的历史文化厚:唐代即为佛教圣地,因有大小两蓬高峙相望,大小两蓬又都酷似海中的蓬莱仙岛,故又名“太蓬仙境”。还在于它的地形奇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有最高峰近七百三十多米,十二座山峰延绵,山势奇特,峰峦叠障,崖高数百丈,险象丛生,云烟环绕袅袅,又兼松林秀茂,浓荫蔽日,让山上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精灵快话,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天上的星星还在眨着眼睛,秋高气爽的天空中已比地上显出了一丝的寒冷。杜嘉陵朝北北向离县城朗池镇四十五公里的太蓬乡飞去。
临近太蓬,但见朦胧的晨风里,已有几只仙鹤结伴而舞,又似见那海上的蓬莱仙境。杜嘉陵放缓了飞翔的速度极目远眺,十二峰历历在目,已远闻得那松涛声声如欢迎来宾了。
杜嘉陵落地在山下的消水河畔,极目远眺,太蓬十二峰已历历在目。天色也已朦朦见亮,杜嘉陵由东沿着石阶而上,但见苍劲雄浑的“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迎面面而立,松涛阵阵,碧翠如海,使人已仿佛置身在缥缈的仙境之中。再抬头看那四周陡壁如削,曲径回廊,洞府迭出,知道此处就是透明岩了。
太蓬山大小景点共有三十二个,基本分成三个景区,以最为有名的透明岩、朝阳洞和天子读书台为杰出代表。
在透明岩北端石壁的入口处,那“透明岩”三个石刻大字,乃是唐代知事任惠琳隶书书写。透明岩,孔穴相连,此处有一个巨大的穿岩石穴,径直穿过山腹,长约数十米,两端透明,一眼望穿,洞自西透东,西边为一深壑,东面出口约一米又半以下即为绝壁,在此视野开阔,可远及百里外的城廓田畈和俯视山前晶莹明澈的消水河,一派清幽之感,因此而得名。
杜嘉陵穿洞出,复又返回,再观洞内洞外之景,并观石壁上的介绍。洞前有两个双龙池,山泉经岩隙注入池内,变幻为黄黑二水,泾渭分明,终年不涸。由于洞穴相连,前后贯通,又名穿岩洞。相传周成王时葛由等十二人在此飞升,留下了“飞仙桥”的胜迹。又因隋代尔朱真人在此栖身,修道炼丹,又称为“栖身岩”。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是洞非洞自成仙洞”,杜嘉陵凝视着洞口的石壁上的那副石刻对联而出神,继而独自发笑:此处可兼修释道啊。
透明岩区中的千佛岩为唐代中期镌刻的密宗摩崖造像,雕刻技艺精湛,佛像排列整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达数百尊之多。
杜嘉陵看完了密宗摩崖造像,又缓缓来看环岩四壁上的石刻题记。这透明岩山势奇峭,风光独特,历代墨客骚人都喜在此留题作赋。从唐至民国七个朝代的石刻题记已存有六十多幅。杜嘉陵逐一看那佛教经典,造像碑刻,游客题记,史记辩误碑类,最后将目光锁定唐代的《安禄山题龛》。听说这块石刻最为珍贵,早在宋代就引起人们关注,早已成为研究杨贵妃终老之地的重要史证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又空留一个石刻让后人费尽心思来猜测。哈哈哈……”
一声长笑从身后传来,接着肩膀又被人轻轻地拍击了两下,杜嘉陵一回头马上就惊呆了:那母校女生院守门的神秘老头白大爷正站在那里。他怎么也来了?他来此处干什么?
还没来得及问候一声,白大爷又笑了,“哈哈哈……这块题龛是假的。”
这老头就是怪异,竟然口出狂言说这千年的石刻是假的,杜嘉陵又是一惊,马上陪着一张笑脸,“白大爷您好啊。为什么这块石刻是假的呢?”
“石刻不假,年代不假,内容不假,只是这题龛并非安禄山所作,而是杨贵妃代他所作。这就是杨贵妃的千年未死之谜,和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啊。杨贵妃的终老之地就在这太蓬山上,并有杨柳湾的贵妃之墓碑可以佐证,等一会老白带你过去一观。”
杜嘉陵看过《高力士外传》对这段历史书的记载: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杨自缢死于佛堂。
白大爷似乎已经洞察了杜嘉陵心中的疑问,又笑了一下,“其实当时杨贵妃当时并没有被缢死,这得助于她早年修道,深谙太阴炼形术,加之她体质异常,被缢后又自己复活了。既然杨贵妃未被缢死,民间便传出她诸多逃亡之说。有的说她远走去了美洲,有的说她逃亡日本之说,还有的说她隐居在北京房山。其实她真正的藏身和终老的地方就是这个太蓬山。”
想不到这白大爷说话竟是这么肯定。杜嘉陵笑了一下,“白大爷,我们边走边聊如何?”
“好哇,我们先去杨柳湾看看美人之墓,再返回来看朝阳洞和天子读书台。”
哪里看得出一点一个百岁老人的影子?那白大爷走起山路来竟然健步如飞,不停地讲述着杨贵妃的姑故事也不显得一丝的气喘。杜嘉陵虽然脚力很好,也只是勉强跟得上。
白大爷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曾经道出了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坡的实情。唐玄宗回到京城后私下派人掘坟迁葬杨贵妃,结果发现马嵬坡的坟里,根本就没有她的尸体,却只有一个香囊。太监把这个香囊献给唐玄宗,玄宗爱不释手,终日挂在身上。随后唐玄宗又委托临邛道士杨通幽四处寻访杨贵妃。经过千辛万苦,杨道士终于在这个太蓬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杨贵妃还托杨道士给唐玄宗带回了两件信物。”
杜嘉陵问,“杨贵妃既然没死,怎么又不回宫呢?”
“这主要源自于她对唐明皇的爱与恨。玄玉之恋本来就是是一场典型的乱伦之恋。唐玄宗本来拥有嫔妃无数,却偏偏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并活生生地从儿子身边抢走了杨玉环。”
白大爷继续讲述着杨贵妃的故事,杜嘉陵默默走着,再不插话。
……
唐玄宗从儿子手上抢到了杨玉环后,马上就被被她的花容月貌、国色天香所迷醉,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中又怕化了,直把杨玉环当成了掌上明珠,回宫后就马上册封她为贵妃,并亲赠金钗和钿盒,又赐浴华清池专供二人享乐。杨玉环的兄弟姐妹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她的哥哥杨国忠被拜为右丞相,三个姐姐也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幸在一身”。唐明皇与杨贵妃成天歌舞酒宴,恣情欢娱,终日厮守,寸步不离。杨国忠凭贵妃得宠,位及丞相,权倾天下,炙手可热。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是经常出入宫闱,风情万种,肆无忌惮,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所以当时京城的人们都喜欢生女娃娃,而不愿再生男娃娃了,因为这女娃娃只要貌美就能换来荣华富贵。
当时,太蓬山的位置非常偏僻,除有小道通巴中外,不当大道,适合藏匿。此山早在晋初已是道教圣地之一,杨贵妃早年入道,与道教关系密切,对太蓬山早就心向往之。马嵬事变后,死里逃生的杨贵妃乔装打扮,翻秦岭,过巴中,跋山涉水,吃尽了苦头,终于来到太蓬山,马上得到道士们的同情和保护。
杨贵妃躲在太蓬山,从不轻意露面,谨言慎行,一边潜心悟道,一边回顾人生:自己十五岁就嫁给寿王李瑁为妃,夫妻本来十分恩爱,后被父皇逼进宫去,封为贵妃,虽然披金戴银,山珍海味,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也经历了不少酸楚和痛苦,先后两次被逐出宫门,马嵬事变时玄宗皇帝竟然见死不救。当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她是多么地希望昔日与她海誓山盟的玄宗能够站出来,为她说话,为她横刀救美。然而,这位曾经作为她的父皇后来又成夫君的大唐天子,却表现得那么那么软弱无能和冷酷无情。什么朝思暮想,爱之不尽,地久天长,都是虚情假意,都是情场作戏啊。杨贵妃终于看透了玄宗皇上,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气,也越想越恨,发誓再不回宫。
由爱生恨,杨贵妃对安禄山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起来。她发现自己真正爱的不是唐玄宗,而是安禄山。安禄山虽然是叛逆,但他比唐玄宗强。皇帝比自己大了三十四岁,而安禄山只大她十多岁,而且身体比唐玄宗强壮。杨贵妃会弹琵琶舞也跳得好,而安禄山也喜欢跳胡旋舞。唐玄宗虽然宠爱自己,但宫中美女如云,移情别恋也是常有的事。最可恨的是唐玄宗竟然和她的姐姐虢国夫人也多次上了床,惹得自己当时醋意大发,顶撞了他一次就被遣回了杨府。而安禄山对她非常专情,每次去觐见唐玄宗都是先拜自己,还直接了当地说,胡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杨贵妃心里当然非常喜欢。华清池是杨贵妃专用池,除了玄宗之外,只有安禄山可以入浴。在那里自己与这个干儿子同池沐浴,肌肤相亲曾生出过多少甜美的快乐?
杨贵妃把唐玄宗和安禄山做了比较,觉得安禄山才是一个真正的有情有义的人,对自己才是真爱。她也清楚,安禄山这次举兵犯唐,目的是要当上皇帝,统领天下。一旦如愿以偿,凭他们昔日的“母子”之情,她也理所当然成了皇后,比现在的贵妃娘娘强多了。杨贵妃很想帮他一把,但避难之中,也是鞭长莫及。她思念安禄山,又不敢袒露心迹。
安禄山这兴兵起事,已闹得天下大乱,世人惊惧。马嵬事变已过数月,不知他现在何处,成败如何……想到这些,杨贵妃心中忐忑不安起来,马上磨墨展纸,挥动玉臂,代安禄山写下了这幅题龛:
大唐先天二年,岁在辛丑七月朔十五日,弟子安禄山稽首,和南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一切诸佛。但弟子业缘五浊,受荫阎浮。恒为二竖相摧,四蛇所逼。加以法王垂泽,梵帝流恩。伏闻人圣人慈,能救众生之苦,真实不虚。遂发微心,于此蓬山敬造弥勒像龛一铺。合家心愿,上为帝主人王,七代父母,下及法界苍生,普同供养。谨白。
放下笔来,杨贵妃又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满意,然后悄悄找了一个石匠,依照她的笔迹,将这篇祈福之文镌刻在太蓬山透明岩洞右侧的石壁上。
风liu绝代的大美人杨贵妃,带着对唐玄宗的怨恨,对安禄山的思念,对道德经的彻悟,和对太蓬仙山的喜爱,在这里度过了清静而安适的后半生。杨贵妃死后,被葬在太蓬山下的杨柳湾。杨贵妃长眠在她喜爱的太蓬山,太蓬山也因杨贵妃的传奇故事而名播天下。
……
假题龛的故事讲完了,杨柳湾也刚好到了,白大爷将时间控制得非常好。
贵妃之墓就座落在就在透明岩背后的一个山湾里。此墓虽地处荒山却坐北朝南,风水极佳。令杜嘉陵不解的是,此湾虽叫杨柳湾但却不见一棵杨柳树,从古至今,方圆几十里也均无一家杨姓人氏,而且就只有这样一座孤独的古墓,从未有人来拜祭过墓主,也找不出一点皇家贵族的痕迹,就有那石碑上“杨贵妃之墓”几个大字,虽历经了千年岁月的的苍桑,仍然清晰可辩。
两人席地而坐。白大爷烟瘾发了,不管这太蓬山有没有禁火的戒令,掏出烟来自个儿点了一支。好在脚下并无干枯的荒草,只是一块绿油油的菜地。杜嘉陵有些尴尬,他不知道白大爷今天会来,不然他完全可以在朗池镇买一条烟送给他,感谢他费了半天功夫为自己讲了这么一个悲惨与凄凉的故事。但他实在不明白,白大爷为什么要从果州跑过来,就只为了给自己讲述这杨玉环的故事?莫非他也已知道自己和孔玉叶她的缠mian悱恻之事,要来教训自己一通爱情要专一?
胡丽华、孔玉叶和龙玉儿与杨贵妃毫不沾边,自己也决不是什么唐玄宗与安禄山,更何况这年轻人的情与爱与这百岁的老者也无一丝的关系。
目看天色已过晌午,看来龙玉儿说的今天过来陪同自己的人就是这神秘的老头了。杜嘉陵想想又觉得有点滑稽,前几次来的都是大美女,唯独今天却来了这么一个老头子。
;
(https://www.tbxsvv.cc/html/68/68476/353895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