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白话大宋朝 > 第六十七章 国士修书

??

    第六十七章

    以张洎为首的一干老臣等,也逐渐变了心,渐渐疏远了他,甚至于张洎对他指手画脚,搜刮他所剩不多的财物。

    世间还有什么是比众叛亲离更痛苦的事情了,更加上每次小周后受辱归来,对他的嚎啕大哭,百般怨恨,可李煜却无可奈何,每次只能回头避之。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压力,压垮了李煜,也成就了词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时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大概是李煜此时处境和心情的最好描写了。写到这里我也略有感慨,同样的重瞳子,同样的江山美人,项羽死的豪迈,李煜却活的窝囊。

    公元978年,这一天,是七夕,乞巧节,那一年,李煜出生,带给李家一份希望,而今天,李煜的心中,只有绝望,大街小巷,那些崇拜李煜的少女佳丽,举着红烛,为李煜庆生。

    小周后请问李煜,祝寿所唱几何?是啊,毕竟是过生日,总要有些曲子陪伴的,李煜从袖口抽出一卷手帕,递给小周后。上面所写着的,正是李煜一生绝顶之作,也是绝笔之作,哀艳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周后看着这首词,大惊失色,她还深爱着李煜,不想给他招来不测,她急忙提醒丈夫,赵光义在李煜身边所部耳目众多,如果被耳目知道这首词的话,必然会惹出是非,得不偿失啊。李煜看着小周后,苦笑,说了一句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是啊,自己亡国被俘,在异国他乡忍辱多年,受尽了侮辱和欺凌,到现在了,什么苦没吃过,还能有什么好怕的?李煜难得如此大义凌然,他用一种义无反顾地口吻,坚持就用这首词,自己死而无憾。百无一用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书生,面对世间的不公和无奈,也就只能用诗词这样自己唯一能发泄的东西来维护自己那最后的一丝尊严,为自己的家国,爱人,这一次,李煜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做抗争。小周后难得见李煜如此坚持,便应了李煜的要求,士为知己者死,女卫悦己者容,唱了起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天动地,风花雪月。词刚唱罢,赵光义的耳目就将这首词报了上去,当赵光义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时,勃然大怒,立刻命太监赐‘美酒’祝寿,所谓美酒,即是毒酒。就在这一天,乞巧节,李煜生日之夜,一代词帝被宋太宗以牵机药鸩杀之,终年四十二,李煜身亡。

    小周后心随人去,不久也郁郁而终。

    为了不让李煜和小周后死的过于凄惨,我续一小段故事吧

    据说,在150年之后的宋徽宗,和李煜极像,两人都是大艺术家,都擅长诗词书画,都是美男子,而且还都不幸的当了皇帝,甚至有一种趣闻,说宋徽宗就是李煜转世,专门回来报复大宋,报复当年夺妻之恨,亡国之辱的。公元1127年,宋史上,也是中国史上最屈辱的靖康之变,金人灭北宋,挟持徽、钦二帝以及后宫王室三千宗室嫔妃公主北归,五国城之惨,宋徽宗,钦宗的命运可想而知。宋徽宗的韦妃,也就是南宋高宗赵构的生母,被俘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她的遭遇比小周后更惨,在金朝时被金人看中,凌辱了十五年之久,等到岳飞含冤而死,绍兴和议后才在宋高宗的请求下被放回南宋,成为了高宗的韦太后。她在金朝,还给宋高宗生下了两个有着金人血缘的混血兄弟,这也算是两国联谊吧。因此,后世的元人冯海粟曾在《熙陵幸小周后图》上面题了一首诗,讽刺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强抢李煜爱妻小周后的事:“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大概的意思就是,赵光义强抢了别人的妻子,而他的后代却又遭到了同样的待遇,因果轮回,天地报应啊。而徽宗赵佶在北行途中,见杏花烂漫,作了一首千古名词《燕山亭》,这首词的品质几乎可与李后主《虞美人》相比肩。150年后,赵光义施在李煜身上的痛,又以一种相同的方式落于他后人的身上,天理昭昭,因果轮回,谁也跑不了。

    李煜的死一定是赵光义干的,虽说后世对原因还有一定异议,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多分析了,像这样的窝囊皇帝,再让他活一千次也一样创不出大业,扶不起来的阿斗,烂泥扶不上墙。

    赵光义没什么感觉,李煜在不在和他关系不大,他只管自己的皇位,发展国家,再加个吞下他哥哥没吞下的地方,努力超越他哥哥,至于道德层面上的东西,和他无关。

    好皇帝可以人性很坏,但只要他能治理好国家依旧是好皇帝,好人,不一定当的了好皇帝,所以赵光义从不会为自己错杀了几个人而内疚。

    李煜就此在本书上画上了句号,也许我说的不够详细,不过他一生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了,我的主线是宋朝,现在我们回到正轨上,看看赵光义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正如每一个王朝开始,都要经历战乱,安抚,发展经济等等,让中原大地重新复苏,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两朝,我会着重写这两个大宋奠基人的事迹,等到了中期,皇帝们都懒了,没什么好写的了,我再把目光向大臣中移动。

    现在,赵光义要做一件他哥哥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件可以让自己流芳千古的事情,修书。

    历朝历代都修书,写得少的就写写上朝历史,写写本国皇帝的事迹,写得多的那是一本接着一本,天文地理,自然星象,占卜医药,农耕种植,军法战争,诸子百家等等等,像汉代的《史记》,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都是比较成功的先例。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66770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