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二章
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圣人有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先圣先贤,的确是有一定道理,可是,这个道理如果放在某些特殊身份的人员身上,就不太合适了,毕竟,不是所有的错都能有改过的余地。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赵光义在暗中收罗自己的势力,朝野上下,遍布着赵光义的眼线,他的哥哥正在一步步的吞噬天下,而他,却正在一步步的吞噬着反对自己的力量,赵普,是阻挡赵光义的最后一股力量。
而这股力量,被赵光义的计策成功的清除,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赵匡胤抵抗不住赵光义,想要迁都避其势力,以失败告终,赵光义感到自己皇位不保,心起杀意,遂发生了‘斧声烛影’这一神秘历史事件。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也许心中会有疑问,赵匡胤,开国之君,文武双全,他会看不到赵光义的收罗势力,他会看不到赵普的重要性?就算赵普是一个错误,可赵匡胤手中依然有兵权,依然能随时干掉赵光义,他为什么不做呢。
我想,如果大家今天能看到小弟写得这不成熟的历史作品的话,也一定应该看过白话历史大作‘明朝那些事’吧,现在我就借那里的两个人物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朱元璋为什么纵容胡惟庸,就是一直在等待着胡惟庸犯一个足够让他废除丞相的理由,而赵匡胤,也在等待赵光义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时,在一鼓作气,将他废掉或杀掉。
到此为止,我们就要真正进入赵光义的时代了,一个隐晦的帝王,和他那些隐晦难言的事件。一段段经过改写的历史,他究竟在隐藏什么,在黑夜的烛影中,他瑟瑟发抖,却不肯倒下,他的懦弱,他的勇敢,他的自私,他的无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时代,太平兴国。
在噩耗传来的第二天,一个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面带悲伤,却努力让自己显得更加和善慈祥,就在昨天夜里,也就是太祖驾崩那一夜,赵光义在太祖灵前,继位称帝,史称‘宋太宗’。
新的时代,开始了,天下太平,混乱的五代结束在自己哥哥的手里,虽然还有个漳泉二地,北汉,却再也威胁不到大宋这个庞然大物了,赵光义调转方向,看着远方的天空‘等着吧,我一定会比你更强的’
又是一朝天子,升职了也得显示显示自己的恩德啊,所以赵光义继位的第一件事,发奖,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二十七日,任命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为齐王;太祖儿子赵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为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加官为左仆射,沈伦加官为右仆射,卢多逊为中书侍郎,曹彬继续担任枢密使,并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南院使,内外官员都不同程度地升官晋爵,赵匡胤以及自己的弟弟赵廷美的儿子女儿,全部封为皇子皇女。
一通封赏,先安慰安慰自己这些亲戚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态度,大家有福同享,哥哥死了我也很悲伤,但是呢,悲伤归悲伤,大家还是要放宽心的,只要你们让我坐稳当了,我绝不亏待你们。
狼子野心啊,在不久的将来,赵匡胤的儿子们一个好下场的都没有,帝王之家,君临天下,但他们最大的悲哀就是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弟弟不可信,儿子不可信,没有朋友,没有同僚,一旦放松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自己的这个座位
,在每一次夜空星光的照耀下,也许他们也经常感到孤独吧。
家里人,官员奖完了,那些犯人们,罪人,也得享受享受新皇帝的恩泽吧,赵光义宣布,大赦天下,
之后,接上之前所说的,赵光义改名,赵炅,天下人的名字中,必须避讳光,义,这些字眼,说起来也好笑,自从太宗登龙位,天下再无光和义,没有光,就是黑暗,没有义,天下不太平啊,这可不是个开朝的好兆头。
开个玩笑,太宗朝虽然经常打败仗,还给自己惹出个西夏的麻烦,不过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比五代时期强多了,经济水平也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太宗还完成了全国统一的大任,这可是世宗和太祖都没有完成的大业啊,这里给他一个赞。
在开朝的各位受奖励的人员中,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位唐后主李煜,把他放在幕后很久了,他也受到了封赏,原来的时候,赵匡胤不是给他了个违命侯的头衔吗,这个名老顶在头上也不好听,赵光义为了和死去的哥哥作对,把这个名给改了,改成陇西郡公,这回就好听多了,大家感觉赵光义对李煜挺够意思吧,到底够不够意思呢,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知道了。
太宗朝开朝可干了不少事,大部分都是奖励,升职,该称号,罢免的官员重新提用,一些正在用的官员赶走,增大科举制度录取人数,把一些当年哥哥起名的军队,寺庙都改个名字。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正常,那么的合理,可是,在这一切的背后,在所有的这些决定的背后,有一个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和哥哥作对。
禁军改名,赵光义说的意思是改的好听点,实际就是为了去掉太祖对大家的影响,不信你听,铁骑改成日骑,龙骑改成龙卫,好听了么,反正我感觉是不如以前的,还有他的大赦,那些都是那些太祖治罪的人,有些罪大恶极者,他一并都赦免,还有那些他罢免的官员,都是太祖喜欢的,当初不和自己合作的,他还把那些太祖当年撵走的官员都给找了回来,就是要坐在龙椅上,把他哥哥罩在他头上的阴影抹去,,他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帝国,一个强于哥哥的帝国,权力面前无父子,更无兄弟。
这些事有情可原,也可以说是赵光义亲官爱民,可下面他做的一件事,就是大逆不道,对他哥哥的大逆不道。
改元,在中国历史上,新皇帝继位都是要改年号的,但是,改年号也是有说法的,新皇帝的年号必须要在老皇帝年号结束那一年的下一年才能开始,从秦始皇开始,这个规矩就一直没有改变,直到赵光义。
就在当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赵光义宣布,改元,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当时的史料没有记载朝中的反应,但是,我们凭想象,就会知道,当时这件事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但赵光义一意孤行,硬是在太祖死的当年改元,就是为了昭告天下,现在,是我赵光义的天下,太祖的天下已经过去了,从此以后,天下我说了算。
其实,我觉得赵光义应该是有点心虚的,太祖和太宗最大的区别就是太祖是武将出身,在军中威望很高,当时很多高级将领都是赵匡胤的铁杆粉丝,但他们目前还在北汉战场上,没有圣旨,他们无法回来,而太祖,在政治上是短板,军事上是硬手,太宗和他恰好相反,政治上很有手腕,但军事实力就是他的短板了,他总怕那些太祖的铁杆们来找他麻烦。所以尽量安抚,看没什么大动静,才一点点加大自己的步伐。
不得不说,一系列的改动效果很大,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来看看赵光义是怎么治手下这群官员的,也了解了解太宗的手腕。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65151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