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八章
第一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必我多说了吧,好不好意思赵匡胤的行动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并不能说他不在乎这个,但你想想,陈桥兵变这么需要他不好意思的事他都敢做,小小的送礼问题能难倒他,他教育我们人在关键问题上,脸皮厚一点是必须的,能屈能伸大丈夫嘛,关键的问题是第二点和第三点,这才是赵匡胤真正关心的事。第一个难题,林仁肇,按说吧,宋军中大将不少,开国时期的那一大批优秀将领还都在,要是硬磕的话,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将领可以和林仁肇一战的,但是,如果真的靠水军和林仁肇交手的话,有两点不利。首先,自己的水军调配不如林仁肇,林仁肇常年训练水军,在水师方面的造诣远高于宋军的这些将领,在水上作战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风向风速,水势缓急,江河深浅,这些林仁肇都远比宋军将领要熟悉,所以对于宋军来说大不利,一旦战败,就有被动的危险。再有,林仁肇本人英勇无敌,多谋善断,在军中威信极高,有他在,南唐的士兵们会士气倍增,而且林仁肇本人善使阴谋诡计,和他开战,他一定会联合一切能联合到的势力,现在,南方各国才刚刚平定,但还有很多人不服于新朝,北汉和契丹在北方虎视眈眈,一旦和林仁肇耗起来,不能挫掉他的丝毫锐气,那么那些不服自己的地盘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叛乱,北方也许会趁机入侵中原,到时候时局一乱,胜败可就难说了。
综上,赵匡胤下了一个决定,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把林仁肇搞死,为达此目的,赵匡胤特意为林仁肇设了一计,首先,他秘密派人从林仁肇府中偷出一幅画像,挂在厅堂中央,然后,派了一个私下和南唐关系不错,也就是没少收南唐钱的‘大好人’去和被拘禁在开封的南唐王爷李从善友好会面,大家先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然后这位‘大好人’就把李从善带到了这间厅堂之内,假借醉意对李从善说‘嘿,老兄,看见这幅画了吗,认识他吗’李从善抬头一看‘呀,怎能不认识啊,这是我南唐大将林仁肇啊’这位大臣哈哈大笑‘你南唐大将?很快就不是了,他已经答应我们陛下归顺我朝,待到我大宋军队南下之日,他就大开城门,迎我们进城,为表诚意,先送一幅画像来给我们,看见这间房子了吗,这就是我主为了奖励他特意给他建的’李从善大惊。回家之后,秘密派人回到南唐,将此事转告李煜,当然了,是宋军放他走的。
之后的事情很简单,李煜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然后果断找林仁肇吃饭,用毒把他给毒死了,很多记载这件事的就是这样说的,不过,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李煜是个读书人,我不相信他只读诗词,不读历史,难道他就不知道赵王杀李牧,曹操杀蔡瑁,张允的典故吗,他就看不出来这是一条反间计吗,我想事实不是这样的,李煜的确是因为怀疑林仁肇反叛而杀的他,但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赵匡胤的这一顿忽悠。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年为什么李璟把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全都丢掉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打不过柴荣,为什么打不过柴荣,因为南唐的步军和骑兵都不如后周,当初,赵匡胤攻打南汉,林仁肇向李煜请求趁宋军远征,只要给他几万兵马,他就能把长江以北的那十四个州拿过来,而且林仁肇早就为李煜想好了,他知道李煜胆小,就告诉李煜,如果自己不成功的话,你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我来给你当替死鬼,到时候你就说是我叛变了,想拿下江北十四州,得一块自己的地盘,再反过来吞掉南唐,那时候我一死,赵匡胤也就不会难为你了。可是啊,大家在世上千万要记住一件事,人心隔肚皮啊,李煜是真的不想收回北方的十四州吗,别忘了,李煜是在早期也是奋发向上的君主,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国家能在自己的手里变强,可是,你林仁肇说的好听,我怎么知道你带走了这几万兵马,是不是真的反叛,而且,当年我们都打不过北军,如今的唐军还不如当年,你有什么把握拿下江北之地,就算拿下来了,赵匡胤又打回来了,这回好了,他不用过江了,直接就可以用步军和你打,你怎么打的过他,到时候我们南唐放弃长江天险,去和赵匡胤正面对抗,损我士卒,折我兵威,让宋军一鼓作气,拿下我南唐,那责任是你担当得起的吗。所以李煜否决了这一提议,并以自己和宋军多年交好,忽然动手有伤和气的瞎话糊弄过去,硬是拿林仁肇的好心当驴肝肺。
而如今,李从善的使者偷偷回来,告诉李煜林仁肇的画像出现在宋军中,这更坚定了李煜怀疑林仁肇叛变的想法,当时在古代,没有邮件,没有email,你林仁肇的画像是怎么千里迢迢的到宋军手上的,再想一想当初林仁肇的请求,如果他真的带兵到了江北,在和赵匡胤联合在一起,南唐就真的要亡在自己的手上了,越想越对,越想越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聪明呢。最后李煜一下狠心,确定林仁肇就是叛变了,这才杀了他。其实李煜自己也知道南唐必亡,这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但是南唐绝对不能亡在自己手上,他不想做亡国的君主,所以,他要把一切可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威胁到国家存亡的人灭掉,可恨的李煜,他不知道,当林仁肇死的那一刻,南唐才真的是没有希望了。
第二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下面我们来说说第三个问题,如何横渡长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一个人开始,一个故事,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樊若水,我猜他可能五行缺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唐人,从小出生在南唐,在他小时候,他属于非常普通的一个孩子,每天就知道四书五经,十年寒窗,十年苦读,也没有什么狐狸精遇到书生的传奇故事发生,在他开始读书一直到他开始赶考之前,他都一直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而他的改变,就是从考试开始的,按说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考试能考好,将来做官光宗耀祖嘛,可不只是樊若水水平太差还是当时南唐主考官收礼,第一年,樊若水落榜了,没有关系,十年都挺过来了,大不了三年后再考,三年后,又落榜,再考,在落榜,考,落榜,终于,樊若水愤怒了,凭什么。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南唐有规定,如果考生对自己能力有信心,觉得自己的才华应该得到重用而考试却没有通过的话,可以通过直接给皇帝上书,如果经过皇帝的考察可以重用,那也是一条晋升之路。
樊若冰觉得自己的才华一定可以打动皇帝,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上交,结果这篇文章就好像石沉大海一样,再没有了消息,樊若冰很纳闷,文章呢,怎么无缘无故就没了,呵呵,我来告诉他,因为皇帝根本就没看,他每天忙着和他的大周后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哪有时间管这些事。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樊若冰终于绝望了‘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玉林泉之下’南唐不要我,我就去投奔他出,看来看去,就是大宋了,樊若水不是一个敢说不敢做的人,可他也同样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在南唐的经验告诉他,不拿出点东西来证明自己,就算宋接纳了他,让他为官,他也终生难得重用。
拿什么来证明自己,这是个大问题,人就得敢想,考试?中国考生千千万,在南唐都不被看好,在宋也不一定就能出彩,这条路不能再走了。樊若水想啊想啊想,终于他一拍脑瓜,想到了一样赵匡胤最想要的东西,什么?就是他脚下踩着的这片土地,南唐。
樊若水明白,现在的赵匡胤正在进行着统一全国的大事,早晚有一天,他要度过长江,攻陷金陵,可是,自古以来,由北而南统一全国都会经历长江这一道难关,横渡长江不是这么容易的,不过赵匡胤是幸运的,远在千里之外,樊若水为赵匡胤想好了办法。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7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