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八章
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在赵匡胤送王全斌所率大军出动前对他以及他的军队说了什么吧,‘此次伐蜀,我想要的东西,只有一样,我就想要后蜀的土地’,其引申的意思就是就是军队是可以多多少少自己捞点好处的,本身这句话就是赵匡胤在大军打仗前随口说一下,他自己都未必过了脑,作用就是来鼓励将士们好好打仗的,但是偏偏到了王全斌的耳朵里,他就对这句话有了另一种错误的理解,让我们猜测一下王全斌会怎么想‘哦,陛下说了,他只要土地,那剩下的那些像什么财宝呀,金银呀,美女呀什么的他都不要啊,你真不要啊,那你要是不要的话我可就要啦。’
所以,在赵匡胤送他出兵之前就给了他一个错误的信息,到了后蜀,只要你能把孟昶的国土给我拿下来,除了国土外,剩下的一切,全都归你,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一切都随你想怎么办,像这种想法,别说王全斌有动力了,就是普通士兵,无尽的动力,打仗嘛,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另一方面如果能让自己再发个小财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王全斌以及他所率的伐蜀大军有了空前的动力,一鼓作气,发挥人类智慧与体力的极限,在短短六十六天的时间内就打到了成都,之后该怎么样啊,工作完成了,该到了领工资的时候了,工资哪里来,蜀地,遍地是黄金,你猜从哪来。所以,有钱的请给我钱,没钱的请借钱给我钱,发家致富不是梦,敢想敢做财源来,在这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下,大家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贪财之路。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太好,但是谁让我们也上有老下有小,还想享受一下物质生活呢,哎,苦海无边,你就让我再游一会吧。不过王全斌可能不这么想,在他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贪。你看,我们的BOSS都说了他只要土地,你们可别怨我,以至于后来事情越来越大,等到他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水里待太久了,才把自己摆回正位置,开始解决自己犯的错。
所以这件事不能全怪王全斌,还的怪赵匡胤发布命令时没想好,当然他只起到一个客观作用,在主观问题上,主要还是王全斌太相信自己的领导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太相信自己领导的承诺,承诺只是在特定的时候,在符合领导猜想的时候才可能有效,不然啊,一切都很难说,就像那些开国时期被发放免死铁卷的拥有大功劳的功臣,一旦有了免死铁卷,就好像自己有了两颗脑袋似的,其实,皇帝发给的免死铁卷只有在皇帝不必杀你时,觉得你可以好好活下去时才有用,但有多少人得到这个宝贝后,得意忘形,开始为所欲为,最后,身陷死地,皇帝一句话,免死铁卷,免死金卷都不好使,皇帝不承认,就相当于你的那颗脑袋没长。
所以大家千万千万别太相信领导的诺言,王全斌的主观臆断,以及他对赵匡胤的个人崇拜,导致了他犯这样的低端错误。
不过,尽管赵匡胤对这件事也有责任,但是,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可以知错改错,但绝不能认错的道理,王全斌犯了错,还是要罚的,按理来说,以王全斌所犯的错,应该是死罪,但是赵匡胤没有这么做,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而且他是靠真本事得来的地位,属于实力派,这样的人还对国家有用,但死罪可免,罚还是一定要罚的,赵匡胤解除了王全斌的军职,惩罚了他。把他发配到边地,一罚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后,赵匡胤基本平定了天下,便又把王全斌找了回来,还赏了他一大笔钱,告诉他当年自己的想法‘全斌啊,当年你犯了错,凭咱们俩的关系,我本来不想罚你,但是,那时我们的国土还没有全部平定,如果我不惩罚你的话,其他平定各地的将领以你为例,纷纷都做出这样的事,到时候你让我怎么办,我怎么罚他们,现在国家基本算是平定了,我把你曾经的东西还给你’对于王仁赡和另一个主要犯事的人也采取了几乎相同的方法。
还有一群特殊的人,赵匡胤一点都没留情,最令赵匡胤恨的就是那十七个敢于背叛大宋投靠贼军的将领,对于他们,赵匡胤没有任何怜悯,杀。
不过,有罚就得有奖,王全斌,王仁赡等人犯了错,但总还有人有功,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举一个即将踏上我们主将舞台的人物,曹彬,就是那个我让大家对他有点印象的人,在以后,他是平定南唐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能屈能伸,尺度把握得住的人。
曹彬。生于931年,字国华,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给他做过一个测试,我们都知道,就是在当今,也有很多老一辈喜欢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在小孩身边围着一堆东西,看看这个孩子拿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是做什么的,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都大都是不准的,是迷信。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准的事例,是因为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那些高于成功例子百倍的失败例子都没人举。但在五代的那个时候,这就不算迷信了。曹彬的父亲也为他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在他身边围了一堆玩具,让他自己去选。之后,让曹彬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围在身边,看这个孩子,当时,年幼的曹彬看了看周围,走向了一件干戈,也就是一件武器的玩具,他的这些亲戚们哦了一声,这孩子以后会是一个武将啊,过了一会,曹彬走了走又看了看,又拿起了一件东西,牯豆,大家一看,哦,这孩子以后要管民生啊,又过了一会,曹彬看了看,拿起了一方印。他的父亲看到,思索了思索,得出一个结论,此子将来能力不可限量。
今天既然说到曹彬了,我们索性就说的详细一点,其实曹彬在刚出生时就是贵族,他是郭威的妃子郭氏的外甥,属于皇亲,正常的皇亲都是被冠以什么飞扬跋扈,贪污民脂民膏这样的词,总之都不怎么样,但是曹彬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很善于为他人考虑,也很尊其他人,而且这个人不贪财,这里有例可证,在后周显德三年,他奉命出使吴越,当时,后周很强大,吴越也是拍马屁拍习惯了,每次来使者,都得给些礼品,这次曹彬来,他们依旧来这套,但是曹彬不收,这下可把吴越吓坏了,怎么回事,难道使者嫌礼物不好,还是后周想对我们怎么样,你不收,我们就加量,怎么的你也得收,可曹彬就是不收,而且坐船就走,可把吴越吓坏了,您老可
别装清廉,你这样我们心里可没底。
就这样,吴越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要不要是你的事,送不送那是我的事,今天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于是派人乘舟追,追上后,把礼物往曹彬船里一扔,驾船就跑。曹彬没办法,只好把这些礼物拿回来,不过到了后周后,他把这些礼物统统转交给柴荣,柴荣很感动,又把这些东西都还给了他,‘这是给你的,你就收下吧’就是这样,曹彬也没有收,而是把这些礼物送给了自己的亲戚。
之后,他被任命为晋州兵马都监,虽然他是皇亲,但是却衣着朴素,一日,他和自己手下这些大将在林外环绕而坐,一个邻道守将派来的使者前来找他,看见一帮人围坐在那,就问,谁是曹将军,大家给他一指,那个使者看了看,使者大笑,怎么可能,曹将军可是皇亲国戚,怎么会穿绨袍,还坐胡床’等过了一会,他终于认出来是曹彬了,顿时敬佩之心油然而起。
曹彬不偏不倚,就是当年的赵匡胤也想拉拢他,当年的赵匡胤可是一位专业拉拢人的高手,不过到了曹彬这没通过,曹彬没有理他,依旧公事公办,等到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当了皇帝,有一次把曹彬找来,问他,‘我当年那么努力的想拉拢你,你怎么不理我呢,’曹彬说‘陛下,很抱歉,当年我是皇亲,手握兵权,位置紧要,怎么能在背地里和他人勾结’赵匡胤听后无奈,‘众人之中,唯曹彬一人不欺我也’
曹彬作为东路军监军,在这次伐蜀的过程中没有贪蜀地一分一毫,值的奖赏,赵匡胤要赏他,曹彬不要,赵匡胤你问‘为什么’
‘陛下,众人都受罚了,就我一个受赏,这让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赵匡胤大笑‘国华,这时你应得的,何必想那么多’就这样,赵匡胤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