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
六月一日,是今天的儿童节,当然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儿童节的。这一天,对于赵匡胤和李筠来说,都是莫大的煎熬。泽州城,城池并不大,但异常的坚固,那是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原来的时候,这座城原来并不在这,而是在今天的高都镇,等到了唐朝,由于屡经战火,毁坏严重,经过考虑,唐朝决定将泽州城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这座城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吸取了周围城池的优点,加固加高,经过几代人的修筑,现在的泽州城已经是极其的坚固,想当初在安史之乱时,叛军打泽州城打了了几天几夜,硬是没打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将领的能力,但同时也能说明这座城池的坚固程度,到了现在,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泽州城也是经历了连年战火,风侵雨蚀,但这座城池依然坚挺在这里,它的坚固无比,给赵匡胤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为了给将士们以鼓励,赵匡胤亲临战场,众将士们一看,老大都来了,自己怎能不趁机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没给老赵留下好印象,谁都不想放弃这个立功领赏的好机会,结果弄巧成拙,机会握的太紧便扎了手,尽管士兵们已经对打泽州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这座泽州城依然是超出了士兵们的预算,它真是出了奇的坚固,在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下,城上如雨的箭矢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把赵匡胤急坏的,连连绕着泽州城转了好几个圈希望能看出泽州城的缺陷,可令赵匡胤失望的是他没有发现泽州城有什么缺点。李筠暂时安全了,连连数十天,泽州都毫不为赵匡胤的进攻所动,宋军的锐气也开始慢慢下滑,军中士气不振,这种情况对于赵匡胤来说实在是太危险的,这样耗下去,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不利,在这样耗下去,自己的士气会下降,李筠的士气反倒会上升,而且现在他被耗在泽州战场上,在他背后还有一群人在看着他,那些远远观望着这场战斗的各地诸侯们,很多都有和李筠一样的心,只是还不敢动手,日子一旦拖延久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按耐不住,跳出来造反。那时候局势就一发不可挽回,如果再不速战的话,死的就不一定是谁了,此时,心里打鼓的不仅仅是赵匡胤,城中的李筠也同样如坐针毡。城池虽然还在自己手上,但宋军压境,黑压压一片,破城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双反的焦灼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在这里,这个人就不得不提了,她是李筠的妻子,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女人,她长期和城中的居民在一起,了解的情况比李筠还多,她深刻的意识到泽州城是支持不了多久的,在泽州成中,一家普通的人就要养好几个士兵,粮食方面根本就支持不了多久,经过考虑,她向李筠建议,放弃泽州,趁着月黑风高,率领骑兵突围,返回潞州,再向北汉求援,从长计议。其实这么想的话,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建议,也是李筠晚死一会的唯一出路,但此时,李筠和北汉的矛盾已经深化,两家开始出现裂痕,李筠本来就看不起北汉,一听说自己居然要向北汉求助,以他平时的表现,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再加上他看泽州城都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如果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待时局一变,自己就可以反攻,最重要的,他觉得自己武功了得,这样仓惶逃走,实在是有失面子。于是没有听他妻子的话,坚持留在了泽州。赵匡胤很难办,真的很难办,他不知道自己的开国第一仗会打的这么艰难,苦思良久无计,心情十分沉重,在这种危机的时刻,他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叫马全义,是自己的左相都指挥使,怎么说他呢,这是一个十分大胆且勇敢的人,赵匡胤相信,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这个人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他摆了一住酒宴,叫马全义进账,和他探讨破敌之策,马全义一看皇帝大人都亲口问他了,就把憋在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赵匡胤,此时绝不可后退,李筠所守的泽州现在已经变成一座孤城,拿下它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所有的力量继续猛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取胜。赵匡胤摇了摇头‘我日日夜夜都在强攻,可根本就不奏效,我向你问计就是想知道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你告诉我的依然还是强攻’‘没错,陛下,依然是强攻,但我指的强攻和您的强攻不同,在我看来,现在我们的强攻的不够彻底,我们所需要的,是一支真正的敢死队,冒死突击,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就能取得胜利’赵匡胤思索良久,问道‘那么依你看来,哪位将军可以担此重任’马全义赶紧跪拜‘末将愿往,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赵匡胤大为感动,赶快扶起他,亲手为他斟了一杯酒,双手敬给马全义‘将军,攻城之战就全都拜托你了,待城破之后,朕在与你痛饮一场,把酒言欢’马全将酒一饮而尽,退出大帐。
十二日,决定胜负的一天,从早上开始,更加猛烈地攻城之战就开始了,赵匡胤命令自己的禁军为敢死队掩护,让敢死队突进到城下,马全义带头冲锋,越过护城河,在城墙脚下迅速搭起一座软梯,敢死队员们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几次被飞石箭弩打回来,一波倒下去,另一波站起来,李筠也拼了老本,让自己全部兵力参加战斗。赵匡胤一边为敢死队开道,一边鼓舞士气,所谓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此时敢死队的作用体现出来了,马全义急红了眼,领着十多名敢死队员冲在最前面,他的胳膊中箭,盾牌也丢了,他用手拔出箭来,继续冲锋,副指挥田绍斌被流矢射中眼睛,痛入骨髓,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攀登。就在这群不要命的人面前,泽州终于出现了危机,敢死队冲到了城墙之上,李筠平时自认为的爱将儋珪,一看守城无望了,自己悄悄溜了,把手下上万人丢下,李筠很快就得知了消息,顿时惊慌失措,一边咬牙切齿,可另一边却又无计可施,此时,李筠的妻子刘氏也在他的身边,他在一次劝说李筠快率精兵突围,此时突围还有一线生机,再晚一会,必死无疑。李筠也是真汉子,宁可与城共存亡,也绝不苟且偷生,此时,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宋军的敢死队员和李筠的守城士兵进行了肉搏,双方都玩了命的砍人,足足砍了一天一夜,死尸遍布城头,到了晚上,马全义的数十个人终于冲到了城门前,打开了进城之路,王全斌的队伍率先冲进了城,至此,泽州城被拿下,十三天血战,终见成果。
破城之后,李筠心如死灰,决议赴死,他的妻子刘氏拉着他,生为君之人,死为君之鬼,李云看着他的妻子,满心不舍‘我已经是必死之人,夫人肯于我同死,志节可嘉,但夫人却不可如此,你怀了我的骨血,倘若他是个男孩,你一定要好好抚养他长大成人,将来为我报仇’刘氏不答应,抱着丈夫痛哭,李筠一看,又说道‘夫人,你就看在我俩夫妻一场的份上,为我李家留一个后代,速速逃生去吧’说完,李筠也痛哭失声,夫妻二人抱在一起,周围的侍卫无不落泪,这时,宋军的喊杀声已经由远而近,李筠忍痛把夫人推开,纵身跳入火海,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宋军杀了进来,烈焰冲天,当得知李筠已死的消息后,王全斌开始大开杀戒,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泽州城的百姓仿佛进了地狱一般,随时可能死去,到处是熊熊烈火,到处是尸骨成堆,血流成河,城中已经乱的翻了天,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惨不忍睹,屠城之灾。
这件事曾令人感到吃惊,赵匡胤一向是以仁义著称,怎么会下令手下屠城,尽管王全斌遭到了赵匡义的处罚,可如果是王全斌自己,他怎么敢自己干出这样的事,此时矛头直指赵匡胤,很明显,这是赵匡胤指使王全斌干的,那为什么曾经温柔和蔼的赵匡胤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是一个杀人恶魔,其实细细品来,曾经的赵匡胤和现在的赵匡胤完全相同,曾经的赵匡胤,谋取了皇位,可柴家对他有恩,为了掩人耳目,他只能用怀柔之心,以收天下之心,看似软弱,实则阴险狡诈,今天,他令人屠城,正是为了做给那些想造反的人看的,告诉他们,敢造反,那就一个不留,这也同样是赵匡胤安定国家的一条策略,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实际上是出于同一种原因,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稳定,赵匡胤的老辣,绝非是李筠能比的,所以后代史学家都冠以李筠反贼,叛臣的帽子,而赵匡胤被冠以君子,良君的称号,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下,李筠也许是反贼,可对于后周来说,他是忠臣,赵匡胤也许是一代明君,可他绝对不是一个君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他是**,小人。可无论怎么样,这个**,小人,给了世界一个安静的战场,给了混乱的五代一个安静的句号。也许今天的屠城让大多数人看到了他残酷的一面,但是,如果没有这次屠城,那就会换来下一次的反叛,就会有下一次的屠城。历史从来就不是公平的,真正的人总是写不完的,沙场之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残酷血腥,李筠陪着他这一城百姓死了,换来了和平,安逸,对于李筠,我想用一句诗来缅怀他,尽管他不是什么伟人,但毕竟让我有了更多东西可写,也让历史更加精彩,‘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3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