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按照剧情的发展,柴荣下一步应该继续打南唐,虽说人家都已经认怂了,可是,为了自己的天下大业,只好先委屈一下,另外,未来的李煜同志也不用做什么唐后主了,你也不用那么痛苦了,到时候你就当你的大词人,花前月下,多么美好
要是真的按照剧本来,我相信一切一定会发生改变,但是柴荣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演员,按照剧情,攻完长江以北,就应该老老实实去打长江以南,可是柴荣却在半路改主意了,他不打南唐了,转而要打北方的契丹。这是为什么呢,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会有他的理由的。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古代的历史,对于这件事应该是存在多方面的原因,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就开始修建各种长城抵御外藩,秦始皇统一天下,更是着力修建长城,一直延续到五代,无论时局怎么变,国家怎么变,这块地却始终都属于中原地区,长城也就一直属于中原国家抵御少数民族的防线,而这个不变的规矩,竟然在五代时期被打破了,打破这个规矩的,就是被历史上称为‘儿皇帝’的石敬瑭,他本来是后唐的河东节度使,后来想当皇帝了,就向契丹借兵,并承诺称帝后将这块地献给契丹。结果,他真是太实诚了,说到做到,还真把这块地给了契丹,这块地有一个有一个响当当的统称,叫‘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地域辽阔,土地平旷,是农耕人民的天堂,如果丢失,会使中原国家的粮食产量大大下降,最重要的,还不是这里,要知道,在古时候,少数民族一般是不种地的,他们擅长养牛羊马等牲畜,骑兵更是远远超过中原国家,由于他们不种地,不生产,直接导致他们很多生活用品都缺少,为了生活所需,他们只好抢,【当时柴荣不和他们通商】而如果要抢,就一定要经过燕云十六州,本来是有难度的,但现在燕云十六州都到了他们的手里,不禁浪费了土地不说,最严重的,是中原的步兵将直接面临契丹的骑兵,对中原的国家作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契丹才敢不断地骚扰后周,不仅仅是在柴荣刚刚即位时骚扰他,就在柴荣三征南唐的时候,他也经常派兵骚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历史人物,楚霸王项羽,在项羽与刘邦对峙的过程中,有一个人非常令项羽讨厌,彭越,项羽打刘邦,他就在后边断项羽粮道,项羽回头打他,他跑的比耗子还快,项羽来扑个空,回去继续和刘邦打,彭越就又冒出来断他粮道,周而复始,把项羽的锐气磨没了,军队磨少了,所以,虽然他属狗皮膏药的,但确实为刘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而现在,契丹就是一块粘着柴荣的狗皮膏药,撵不走,甩不掉。柴荣愤怒了,我让你缠着我,老子打不死你。他决定先放下南方的工作,一次性解决北面这个问题,在公元956年,他又出发了,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带领军队,他已经感觉出自己身体的异样,但他还是出发了,为了理想,北征没什么好说的,打的很顺,特别的顺,几乎没怎么打仗,只要周军出现,城池降的降,将领跑的跑,很快,柴荣打到了固安,那是一个离北京非常近的地方,仅仅几十里就能到北京市里,但是,尽管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但后周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劝柴荣不要再打了,大家都知道,再往前走,将会碰到契丹军的主力,自己的军队已经是孤军深入,如果再向前走,就有兵败的危险,可柴荣依旧坚持,他不肯放弃,走了这么久的路,怎能在这里倒下,于是,继续打,这一天,固安被打下来了,柴荣也快到生命的尽头了,他不甘心的看着这即将被收复的失地,无奈的摇了摇头‘回去吧’众将的心都放下了,于五月初八,大军后退,撤回大梁,就在军队撤回的途中,一件怪事发生了,这是一件很模糊的事,说的是在后周军队回大梁的路上,有人捡到了一个小木牌子,用布包裹着,说小木牌上有一句话,‘点检为天子’,在第一章的时候,赵匡胤出征后,京城层起来一股留言,和这句话很相似,‘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而在这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小木牌,这令柴荣很不爽,想到了现在的点检,他叫张永德,就是在高平之战中和赵匡胤联手破契丹的那位将军,他的身份很特殊,是郭威的女婿,和柴荣的关系很近,但这件事发生后,柴荣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撤了张永德的都点检之职,换了当时的都指挥使赵匡胤,使得赵匡胤连升两级,又一次大飞跃,本来,根据正常的思路,这个小木牌不应该让柴荣就这么相信,要知道,柴荣是五代第一明君,智商极其之高,是绝对不会被这种小计俩骗到的,在许许多多的表象之下,都隐藏着更深的问题,就像这个小木牌,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件事其实在史书上记载的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受益者是赵匡胤,按照正常的思路,通常受益最大者就是主谋。可是,马克思主义教导,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为了这个小木牌事件,我特意去网上看了很多人对这件事的分析,以及各类对宋史的讲评,总结起来,归为以下几点,第一个被怀疑的是赵匡胤,因为他是受益者,但是,很快被推翻了,首先,赵匡胤是殿前司的第三把手,而被撤掉的是第一把手,不能保证第一把手下台就一定会是第三把手接替,之后,是张永德和赵匡胤的关系非常的好,如果张永德下台,而他自己没有上台的话,那就更不好了,还不如当初了。最后,以赵匡胤的性格,他要么不干,要干就是大干,不会干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赵匡胤的可能就很小了,之后第二个被怀疑的是侍卫司的最高统领李重进,李重进和柴荣的关系很近,柴荣是郭威的养子,而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但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好,曾经的时候,张永德很看不起李重进,经常说李重进的坏话,甚至还上书告李重进谋反,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在史书记载的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讲的是李重进听到了这句话后,就前往张永德的军帐和他喝酒,并和他说了一些话,这使他们两个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重进是是个直性子的人,他应该是干不出这样的事来的,之后,就只剩下了第三种说法,这个说法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很多现代的史学家分析出来的结果,这可能是一件杜撰出来的事情,根据史料记载,五代史对这件事的记载很模糊,而宋史却对这件事记载的很详细,五代史是赵光义时期编制的,而宋史是在元朝末期由宰相脱脱领导编制的,前后相差三百年,五代史很模糊,而宋史却很清晰,这难道不古怪吗,所以,综上所述,这应该不是一件真实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柴荣要摘了张永德的都点检之职呢,史书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周世宗病重,非常的重,重到了什么程度呢,不能见大臣,而大臣中只有张永德能见到他,因为病重,柴荣在谭渊,大臣们觉得不妥,认为现在想闹事的人太多,而且,如果京城发生点事,周世宗鞭长莫及,所以大家都希望柴荣赶快回家,但是大臣们见不到他,于是,就去找了张永德,张永德听了大臣们的意见后,便去找了柴荣,说了大臣们的想法,听完张永德的话后,周世宗看了看张永德,问他‘这些话都是谁叫你说的’张永德说‘这都是大臣们的意思’周世宗沉默了,他看了张永德的很久,开口说道‘我知道这不会是你能说出来的话,你走吧’柴荣很失望,张永德是大将,大将最忌讳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将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这样一个人,国建怎还得了,所以,他回到京城后,就撤了张永德的职务,不是因为木牌,而是因为张永德没有自己的主见。那为什么史书中要记载这件木牌小事,我想是赵光义对赵匡胤皇位的合法性编造出来的谎言。但无论如何,张永德都下台了,而赵匡胤也终于成为了殿前军的最高统帅,离他成为皇帝的路又近了一步,就这样吧,柴荣带领大军在五月三十日回到了大梁,这个时候,他已经感到自己快不久于人世了,但自己的前两个儿子都已经不幸身亡了,三儿子又太小,刚刚七岁,于是,他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这个安排一共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一个是外,他先立了一个皇后,符氏。就是我们在第一章说的那个年轻的皇太后,立她是有很深的政治意义的,这位符小姐的姐姐是老皇后,不过二十六岁就死了,而符小姐的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的父亲叫符彦卿,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但是在当时,他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他是后周天雄军的节度使,被称作‘魏王’他所管辖的地方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唐朝非常有名,统称河朔三镇,包括今天的河北以南,河南以北,北京那一片。那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呢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2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