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九六八年步入教育战线的。
在二十年的实践中,我对工作刻意求深,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现象上,发展着自己的个性。
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风格特色。
班主任是学生基础单位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党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助手和依靠力量,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式劳动者的灵魂工程师。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充分地证明了班主任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有许多班主任是勤勤恳恳,从早到晚,深入班级,“看”着学生,使班级秩序井然,给人的印象是学生的大班长,忙忙碌碌,疲于奔命。
但是,一旦离开,班级就乱了套。
我的主张与做法与此不同。
我主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不主张班主任像看犯人一样整天地看着学生。
我的作法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想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自理力,让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活动。
我认为这种作法有深度,它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这样做工作更难,更细,但效果更好,况且完全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这样的工作主要分两大类,其一是对全班同学的教育,其二是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对全班同学的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思想、邓老理论、党的教育方针、中学生守则等革命理论来进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竖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自觉地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教育他们在“自觉”二字上狠下功夫。
经过实践的验证,效果显著。
在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上,我尤为重视,下的功夫也更大。
一个坚强的学生集体,必须有一些团结在教师周围的好学生担任干部,组成班级的核心,这才能带动全班同学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首先,我选拔优秀者组成班委会、团支部,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要想工作开展得好,首先自己为楷模,这就要虚心诚恳,严于律己。
我也传给干部们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在实践中学会工作方法,让他们既敢于工作又善于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和领导作用。
在全体学生面前,竖立干部的威信,扫除障碍,使他们顺利地工作。
多年来,我先后培养了田玉明、张淑芹、崔文林、李亚芹等多名干部,他们都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处处起带头作用,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有一次,全镇教师开会,我班上自习,秩序很好。
但快放学时,差生刘怀正违纪了,女班长张淑芹立即批评,刘怀正马上改正。
某年秋季,因我身体状况不能到校外劳动,班长崔文林带领全班去郊外学校的地里劳动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得到领导的好评。
对干部们的工作成绩我给予充分地肯定,对他们的失误我承担责任并帮助干部们查原因,指出改进的方法。
因此,干部们工作都很出色,令人满意。
我不到班级,对班级的情况却了如指掌;我不亲临现场,班级秩序井然,学习活动都很正常进行而且还很突出,当时的校长赵广春称之为“遥控指挥”。
在我看来,这是应该如此。
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好好地引导,使之发扬光大。
用这种方法管理的班级,老师在不在场一个样,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觉悟高,进步快,素质得到加强,将来参加四化建设也是栋梁之材,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干部,会成为中流砥柱,领导干部也后继有人了。
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我说不培养领导干部的老师未必是好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这样做,还有好处是可以使老师免于奔忙劳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探索上。
而整天看着学生,勤勉负责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与此相比未免低了一筹,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制力,逐渐淡漠了自觉性、主动性,未免会出现“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扒”的现象。
总之,做为一个班主任,不仅热爱本职工作而且要具备高超的管理才能,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地深入探索,不断地提高本领。
关于乱班的问题,我也有变乱为治的体验。
一般的班级好管理,乱了套的班级就不那么轻而易举了。
这需要班主任不仅有不怕难敢攻关的精神,更要有好的管理本事。冷丁看,乱班很叫人为难,但分析一下也是可以攻下来的。
这就需要更大量更艰巨的工作。
这样的班级可能是错综复杂的,要求班主任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准确的判断力,过硬的改造力。
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局面,要分清主次矛盾,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来改变它以恢复正常局面。
我曾接手个全校数一的乱班,学生分两大派,矛盾尖锐,把班级搞得乌烟瘴气。
我觉得千头万绪是平息派性斗争,使双方团结一致。
关键是解决两派头头的问题。
两派的头头是崔文林和王喜超。
我经过调查后,觉得这两个人中最重要的是崔文林,他有号召力,又能吃苦耐劳,敢作敢为,引导好了,他是个将才;引导不好,他是个祸首。
我下决心把他改变好。
我对他进行了耐心而又细仔的工作,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多次谈心,帮助他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他彻底地醒悟了,成为了先进人物当了班长。
同时,王喜超的工作也做了,两人和解了,两派也团结一致了。
我对这两个头头,一视同仁,而且重用,他们的工作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崔文林,相当出色,不亚于一个老师。
做为一个班主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对他们要真诚,处处为他们着想,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又用中学生守则来约束他们。
经过努力,班级一切正常了,而且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个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我二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会颇多,我觉得这个工作不是简单的,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恩之以德,把情、理、法、德四字很好地结合,培养他们的自理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一环。二十年的实践,我体现着共性,发展着个性,不断地探索新路。
备课是十分重要的。
前苏联教学理论家叶希波夫说:“教师备课的质量高低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对此十分重视。
我不认为把教案写得项目齐全,内容详细就是备好课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表面化的东西,我认为教案要写得切合实际,教师上课并不能照本宣科。
教师要熟悉教材,把知识透彻地掌握,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水平写好教案。
把课备入脑中为宜。
教学上的一系列程序及内容在脑中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映象,做到成竹在胸,讲授时才能运用自如,生动活泼。
对板书问题,我也相当重视。
要细琢磨,精心设计,使之成为文章的骨架,又能反映作者的意图,也显示着设计者的惨淡经营。它应该有概括性、典型性、科学性、艺术性。
(例子: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板书图,略)
在传授文化知识时,不只是讲好课解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
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必须在主导作用之下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主动性是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师是外在动力。
只靠外力强行灌输,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学会,也不可能持久,更谈不上会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行分析判断,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让他们运用知识去实践操作,这样可以解决会用的问题。
要想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具备十大能力,用它去引导。
㈠鼓动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好鼓动工作。让他们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酷爱文化科学的思想感情。
上课主动发言,各抒己见,形成争论,培养自觉地、主动地习惯,使课堂气氛活跃。
㈡选择能力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断地更新改进,教师必须具备恰当地选择教法的能力。
方法不对头,学生无兴趣,何谈积极性、主动性?
从古今中外尤其是现实的情况看,从启发式这一大概念中选择最优、最新的方法。
我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好效果。
㈢创造能力
打破常规,不拘旧俗陈例,大胆革新。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打破以课为单位的常规,合课教学,像《守财奴》和《泼留希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比合课教学效果好。
对课文不分段落以体现主题的直接处为着眼点效果好。
这种属于创造性的能力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的。
㈣评价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他们回答问题的答案情况要评价得恰到好处。
优点,能使他们受到鼓舞;缺点,要说得委婉,既要他们明白错处、错因,又不使他们悲观丧气,要多褒少贬,以鼓励为主。
这里面需要教师有很高的评价能力。
㈤引导能力
引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启发学生不仅思考老师指导的范围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运用脑筋,自己去发现真知,去钻研,去探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党员登记表》一课教学时,我正确地引导学生,效果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的引导主要思路:为什么以“表“为线索——“表”上的内容是什么——有“表”意味着什么——失“表”有什么严重后果——黄淑英母女为“表”做了什么——表现她们什么精神……
这就是说,引导得好,效果大;引导不好,效果差,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引导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㈥启发能力
多引导少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一般的问题可以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答案,讲重点,解疑难。
即使是解疑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解答,不能包办代替。
对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疑难,也不要急于说出答案,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等角度再三地启发提示,直到“裉劲儿”时再说出答案,使学生豁然开朗,像沐浴了及时雨似的痛快。
回味思考,余味无穷,也明白了自己究竟在何处没有找到钥匙。
㈦应用能力
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而且能够使学生兴趣倍增。
讲完《泼留希金》和《守财奴》之后,我出了两个文题《讲台上ⅹⅹ老师》、《汤师傅和水房》。
我要求学生用学的两篇课文的技巧去写,让他们到实地观察,找人物调查,收集素材,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然后再构思写作。
学生的兴趣很浓,深入生活,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要想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应用能力,把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密切结合。
㈧表达能力
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并要注意教态和用语,使之服从于教学内容,既不死板又不轻狂,语言还要干脆精炼,切忌啰嗦枯燥,要有魅力,幽默风趣与逗学生而故意矫揉造作有本质的区别。
㈨组织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但不能靠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去强行把学生控制到学习上来而是谋求策略,用多种学习方式,在他们下意识的情况下把他们不知不觉地组织起来。
㈩设计能力
这里主要指板书设计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像高级设计师一样,把板书设计好,要有典型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要体现文章的主要精神和教者的意图。
上述十大能力,不是孤立地使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辅助,有机结合。
二十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教师要想把教学搞好,那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要反复琢磨,反复实践,不断更新,才能把教学引向纵深处,体现共性发展个性,达到理想的境界。
另一个要谈的是再创造的问题。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弊病,知识简单而又抽象,缺乏系统性,尤其是没有对学生学法方面的体现。
而教学参考书更是如此,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很不利的。
做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把知识再创造。
我业务进修七年,学完了本科并取得了好成绩,这对我整理教材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高中教学大纲和实践教与学的需要,我参考有关资料,运用大脑这台机器,来补充教材的不足。
学生们很高兴,像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知识等我都进行了整理。
总而言之,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教育事业的无比重要。
她对教育战线上的职工要求又是多么严格。
今后,漫长的教育教学岁月里,除了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刻意求深,独具风格。
当然,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出风头哗众取宠。
为了祖国的千秋大业,我们应该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
(1987年12月17日)
;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198/350673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