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二十三章 节 旷世之奇才

??

    多年以后,当言羽回想自己成年以后奔波忙碌,为了功名利禄,把年少时的梦想全都抛在脑后,虽然得到了财富与荣耀,却并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快乐。

    回头想来,似乎只有年少时徜徉于学海书林,近乎痴狂地疯狂汲取人类历史文化精髓和自然科学数理知识,唯有那一段全心渴望的少年求学时光,才是自己人生中真正最幸福的时刻。

    那种凝神专注而浑然忘我的幸福,其实是真正源自于内心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心灵和灵魂的满足,是别的任何**物欲满足所不能比拟的。

    古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芝诺曾用“圆的面积”来比喻已经掌握的知识,用“圆外的空白”代表尚需学习的无知面,一个人越是有知识有智慧,自己掌握的圆越大,其辐射四周圆边接触到外界的无知面就会越多。

    而言羽也深有同感,比如喜欢鲁迅,爱屋及乌,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与鲁迅有关的其它很多方面。

    正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钱学森的影响一样,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书籍,和近代中国很多知名历史人物,对言羽的影响,也通过他们的书籍和文字,如醍醐灌顶,深入其心,根深蒂固。

    比如除了古时候的孟子,岳飞,包拯(由嫂子抚养),近代的鲁迅、胡适和丰子恺,全都是单身母亲培养出来的,慈母温暖而得体的教育,总是小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他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和联系。

    艺术是相通的。

    丰子恺正式与鲁迅先生认识始于风云变幻的1927年。当时鲁迅辞掉广州中山大学教务长的职务,刚到上海不久;丰子恺从日本回国后,经常去四川路的内山书店购书,和书店主人内山完造产生了友谊。鲁迅当时是内山书店的常客,经内山完造介绍,两人便认识了,他们只见过几次面,没有深谈。

    丰子恺和鲁迅有亲密的接触和深谈的一次,是在陶元庆陪着丰子恺去鲁迅的家中。陶元庆是去向鲁迅请教编印《陶元庆的作品》问题。陶是鲁迅的同乡,又是鲁迅的学生,曾多次为鲁迅著作设计装帧封面。因为陶元庆和鲁迅是熟人,那天上午10点后,许广平便把他们两人引到楼上鲁迅的床边(此时鲁迅还躺在床上)。鲁迅拥着被子坐在床上和他们谈话。

    鲁迅一开口就很幽默地说:“人家说我动笔就骂人,我躺着不动笔,让他们舒服些罢。”丰子恺和陶元庆听了,相视而笑。这是丰子恺第一次拜访鲁迅先生。鲁迅出生于1881年,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两人相差17岁。当时丰子恺还是个青年,但他早就仰慕鲁迅先生,此前读过鲁迅的许多著作。

    当时丰子恺翻译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这本书,他后来知道鲁迅也翻译了这本书,两个译本“撞车”了。丰子恺的译本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迅的译本在北新书店出版。丰子恺因为不知道鲁迅已经翻译了这本书才译的,为此,丰子恺通过陶元庆的关系到鲁迅家,向他说明这个意思。鲁迅对丰子恺说:“这有什么关系,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鲁迅的话消除了丰子恺的顾虑,两人一下子亲近起来了。

    两人一见如故。当天,鲁迅同丰子恺谈了不少对美术的意见。鲁迅先是问了丰子恺对日本美术界的看法。丰子恺说,他对竹久梦二和路谷虹儿的作画风格非常钦慕,特别是竹久梦二,往往寥寥数笔,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他的眼,还以诗的意味感动他的心。鲁迅同意丰子恺的看法,说:“路谷虹儿的画也这样,用幽默之笔,描绘出美的心灵……不过,竹久梦二的画东方味道浓,路谷虹儿的画西洋风味多。”鲁迅感慨“中国美术的沉寂、贫乏与幼稚”,希望陶元庆和丰子恺“多做一些提倡新艺术的工作”。

    鲁迅还告诉两人,为了使中国的美术青年有所借鉴,他正在编辑一套《艺苑朝华》,准备把《路谷虹儿画选》作为其中的一辑,介绍到中国来……鲁迅谦虚地说,他对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但总以为新的艺术要发展,就要突破两重桎梏:第一重是墨守成规的旧桎梏;第二重是全盘欧化的新桎梏。创造新的艺术,一定要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但又不能丧失中国固有的民族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一番话,对年轻的丰子恺启迪良多,使他终身受用。晚年时,丰子恺先生谦逊地说:“我也是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下才更有信心地从事‘子恺漫画’创作的。”

    丰子恺,这个从桐乡石门镇走出去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创新,终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代漫画大师。”子恺漫画”自诞生起,即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震撼读者心灵。

    正如通过鲁迅了解到章太炎,言羽也是通过丰子恺,了解到中国近代一位旷世之奇才。

    丰子恺读中学的时候,最崇拜的人是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他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他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此外他填词的《送别.长亭外》传唱百年至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

    和当时的许多大师不一样,李叔同并不是什么专门的学问家,既不是广收门徒的经学大师,又不是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他虽然留过洋,好像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文凭。

    但最让丰子恺感到惊奇的,是看似平常的李叔同的多才多艺。李叔同在学校里只是一名普通的兼课老师,可是丰子恺吃惊地发现,李叔同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国文比学校正宗的国文老师好,英文比英文老师好,绘画比美术老师好,钢琴弹奏得比音乐老师好。什么都只是兼教代课,但是什么都比最好的专家还教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大牛啊!

    李叔同的最伟大之处,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于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他无论干什么都是一心一意,学画,演戏,做俗人,做出家人,永远认真。譬如他做老师的时候,教学生音乐课,一大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有个同学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不要在教室里面。”说完了,向大家深深鞠一个躬。又譬如,有的学生出门,喜欢重重地摔门,李叔同便守在门口,谁又摔门了,立刻满脸和善地追上学生,请求他以后不要这样,说完,照例认认真真鞠一个躬。当时的学生都说,李叔同的鞠躬比什么都厉害。

    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作为学监的夏丐尊很着急,向李叔同请教对策。李叔同的答案是,学监先向学生认错,因为学生偷东西,是老师没教育好。然后宣布偷东西的学生出来认错,如果学生不认错,老师将自杀谢罪。君子无戏言,话说得这么重,学生一定会出来认错的。夏丐尊是李叔同的好朋友,这位好友的对策不能说没道理,也只有李叔同,才可能想出这样极端的对策,可是万一学生不站出来认错怎么办。夏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李叔同非常认真地说:“那就应该自杀,怎么可以欺骗学生。”夏丐尊犹豫了一天,想想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是采取别的方法为好。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

    1.1906年考入日本东京最高美术学府学习西洋绘画,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2.1906年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即《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音乐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到国内发行。

    3.1907年组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东京为国内赈灾义演,主演茶花女传为佳话,开中国话剧先河。

    4.1908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将西方通俗音乐介绍到国内的音乐家,如填词《送别*长亭外》传唱百年至今。

    5.1912年中国采用图文广告艺术第一人,时任上海《太平洋报》美术编辑,一改国内长期单调乏陈的文词版面。

    6.1913年第一位编著《西方美术史》教材,讲授西方油画艺术,著名画家徐悲鸿等为推进者。

    7.1914年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采用男模裸、体写生课教学的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刘海粟紧为其后1915年采用女体写生课第一人。

    8.1914年最早介绍《石膏模型用法》用于西画教学,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皆大师高足。

    9.1915年最早创作、倡导中国现代木版画艺术的教育家。

    10.1915年最早撰《西洋乐器种类概说》,开创了钢琴音乐教学的先河,音乐家刘质平亦大师高足、在俗弟子,情同父子。

    11.1931年第一位自撰自书佛教对联集《华严集联三百》弘法利生,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12.第一位重兴泯灭了八百余年最难修的唐朝南山四分律宗。他过午不食,苦行戒律,著述佛理,办佛学院弘法,尊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13.第一位对传统书法审美观进行革新的艺术大师,他的书法称古今绝无的“弘一体”。他将中国书法艺术别开生面依西洋画“形象”美学理念表现,并用佛教静观法打破传统元气论以动态气势美学作为书法的本体论基础,开启了新的书法审美道路。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既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他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他常说: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

    成年后皈依佛门,李叔同(弘一法师)对丰子恺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叔同本是一个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复杂人物。而丰子恺自6岁起,便从父亲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孟子》是启蒙学习的重要课本。佛教自东晋以后便已渗入孔孟儒学。因此,童年的丰子恺,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由于佛教的渗入及祖母信佛,丰子恺同时受到佛教的影响。丰子恺世界观,即为儒释道并存,兼蓄老庄。

    丰子恺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二,一是天上的星辰,二是地上的孩童。”

    晚年也曾说过:“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为孩子们所有;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全见。。。近来,我的心事被四事所占,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丰子楷此观点,深受言羽喜爱。后来言羽发展先灵派基因科技时,受此影响很大。

(https://www.tbxsvv.cc/html/66/66956/348885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