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网文创作技巧 > 网文静景的展示手法

??    本文适用人群:

    1、刚开始写文的新手,尤其是凭着热血和冲动想要入行,没有其他类型文写作经验的纯新手

    2、因为笔力不够扑过街,又不甘心就此放弃的作者

    3、有心改文,想摘掉“小白文”帽子的作者

    本文只是写作技巧的探讨,而且是纯技法的探讨,不涉及小说结构的设置,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编排。[燃^文^书库][www].[774][buy].[com]【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目的在于和大家一起互相交流,提升文笔。文青和非文青都可看。

    (一)静景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在小说中,描写是组成篇幅的基础要素,一篇小说里,不可能没有描写。而对于写作而言,描写又有不同的分类: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这些都是正统的文学写作的划分。对于网文来说,大抵可分为两类:静态内容描写和动态内容描写。这是因为网文相较于传统文学,就像一颗不追求枝繁叶茂,但要求主干足够挺拔的树。对于网文的读者来说,洋洋洒洒四百字的描写没什么趣味,他们可能直接就跳过去了。这样逐个筛选,最后需要描写的只剩下两个概念:静和动。(这个结论的表达其实很粗劣,但大家明白意思就好)

    “静”是一个概念,它和“动”是相对的,从物理学上就有相关的定义。而在小说里,我们可以认为有些东西是绝对意义上的静止状态例如本文想讨论的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流水”“落叶”“飞花”等物在这里也归入静景,以方便讨论。

    静景描写的功效在于呈现画面感。有扑街众感慨自己写的东西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自己学读起来却毫无滞碍,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写的自己能脑补,别人看的时候脑补不能。脑补的内容无非“画面”二字。而写得好的静景描写可以直接呈现场景,最是画面感十足了,不需要费心思脑补。此外,描写本身也是丰富内容的,多一些高质量的描写就少一分小白文的气质。

    (二)开始描写前的准备

    首先你需要具备以下知识:

    1、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分清楚主谓宾定状。如果不太清晰了没关系,百度即可。

    2、常用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不用纠结太深刻或者太古老的词汇,现代汉语里的常用词储备就好了,当然多多益善。

    3、知道常用修辞手法知道最常用最基础的就好,结构性的不用追求,网文写景很难有意识的用上它们。例如知道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就行,不用刻意追求反衬、倒装。

    顺便我们要牢记:静景描写的篇幅不能太长。原因后面穿插说明了。

    这样,前期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三)常规案例分析

    汉语通俗小说要用经典举例,必然绕不开金庸。我们就先拿笑傲江湖的开篇说事:

    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南国春光漫烂季节。

    福建省福州府西门大街,青石板路笔直地伸展出去,直通西门。一座建构宏伟的宅第之前,左右两座石坛中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飘扬青旗。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旗子随风招展,显得雄狮更加威武灵动。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福威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

    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进门处两排长凳,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显出一股英悍之气。

    上面的文字是新修版笑傲江湖第一章《灭门》的开头,合计266字(含标点,下同)。我们先一起试着分析,再谈这一段文字在网文体裁下的优缺点。

    首先,根据第一部分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第一段无视掉,真正的静景描写从第二段开始。

    我们先通读,拆解第二、三段所有信息,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1)、涉及的景物有福州西门大街和西门、镖局门口的旗杆、镖局大门←这个一定要明辨

    2)、我们知道镖局叫做“富威镖局”

    3)、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想象得到场景←这个效果是我们要研究的

    然后我们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第3点的效果。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让读者直接看到画面的好描写,是不会让他们费心思脑补的。

    描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读者省事,时刻谨记这个目的。

    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写的人需要注意很多事情:

    1、不要换视角

    视角就是观看的角度,这个观看者是读者,但他看到的东西需要你用文字呈现,而不是照片。写作者是上帝,但读者不是。上帝可以随心所欲看世界,读者不能。那么为了帮读者节省精力,你的视角切换要尽可能的少。如何做到视角不乱切?再看描写富威镖局门口摆设和大门的内容。金庸描写的顺序是:门口的左右旗杆门。

    这个视角是怎么来的?假设你去参观一个镖局遗址,你到镖局门前50米处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扫视眼前的镖局。既然是扫视,不管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还是眼珠子转一圈,都是习惯性的看更近的东西。所以离“你”更近的旗杆是最先看到的。

    静景描写第一条规则:先近后远。

    这里的争议在于:我上来习惯性先看镖局牌匾不行嘛?当然可以。但是如果这么写,第三段和第二段要换一个位置。为何?

    先写旗杆,再写牌匾,是遵循“先近后远”的观看习惯。人看镖局大门,不是看一个封闭的房间(如一个室内凶案现场),而是一个直观的、笼统的观看过程,不会去环视。如果你要先写牌匾上的字,那意味着牌匾和眼睛的距离比旗杆更近,也就是说,人是站在牌匾下方或前方几米处抬头看牌匾,然后转头或者左右移动眼球去看两侧的旗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关于牌匾的描写要先出现,随后才是旗杆。那么根据由近到远的原则,第二、三段顺序要变换,同时相应的文字也要调整,试作如下:

    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进门处两排长凳,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显出一股英悍之气。

    若是站在门口往左右看去,两侧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飘扬青旗。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旗子随风招展,显得雄狮更加威武灵动。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福威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

    红色加粗的字体其实强调了观察点的位置,所以必须加上。如果没有,会有些许的突兀感。至于读者看到“若是……”,明白这是描写而直接跳过的话,那有什么关系?总有读者会看吧?你需要照顾好这些看书仔细的读者,不可因噎废食。

    2、调整焦距

    从旗杆到大门,视角是不变的都是正对大门方向的直视。但是要写大门,也就是写更远的东西,你需要靠得近一点你也可以理解为单反拍不到牌匾上的字,于是调整了焦距。不管是“你”往前走几步,还是用单反拉近画面,你的视角依然是没有变的。再进一步,就是大门里面离得最近的八个护院大汉。

    静景描写第二条规则:由近到远。

    3、补充细节

    按照1和2的内容,我们描写了旗杆,然后描写了大门。这样,镖局门口的摆设其实已经介绍了七七八八。接下来是让描写更生动,这就需要用到细节。原文中的细节包括:

    两面旗子上的内容→补充“旗杆”相关的细节

    门上铜钉→补充“门”的细节

    “总号”二字→补充“牌匾”内容的细节

    进门处八个大汉→补充“镖局”这个概念本身

    细节补充的内容遵循静景描写第三条规则:物理性细节。

    物理性细节是指“颜色”“大小”“形状”“样式”“年代”等所有客观存在的要素。在补充细节的时候,可以适当实用些修辞手法,具体尺度大家自己研究把握。

    4、控制字数

    网文的描写篇幅必须控制字数,理由不需要多解释。上面金庸关于富威镖局的描写在技法上无可指责,但是翻了一个网文的大忌:写太多细节。对于网文来说,静景描写除非特殊情况(如用于大战的特定环境),150字上下足矣。作者要做的是在150字左右的篇幅完成者266字的内容展示。这里贴一段猫腻《将夜》的开篇描写作为范例,然后我们改写金庸的那一段内容:

    黄昏的荒原远方悬着一颗火球,它散发出的红色光线像一团体积巨大的火焰,缓慢而坚定地逐渐蔓延开来。原野上积雪融化后初生的苔藓,像烧伤后的疤痕一样涂抹的到处都是,四周一片安静,只偶尔能听到上方传来的鹰鸣和远处黄羊跳跃时的声音。

    这一段文字只有110字,但画面感十足。我们试着把金庸的内容压缩到差不多的字数。

    首先明确改写思路:

    我要写什么?富威镖局

    是不是只要明确了这里是福州的富威镖局就可以了?是

    然后开始改写:

    福建省福州府。

    富威镖局宏伟的宅第之前,左右两侧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青旗飘扬。右首旗上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福威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

    大宅朱漆大门,门顶的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进门处常年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气势不俗。

    如此这般,合计159字。从网文角度来讲,文青气其实依然明显,但更简洁明了,也保留了必要内容:这里是福州的富威镖局。实际上,还可以继续删(例如两段合成一段,只提青旗不写上面的猛虎),但是相应的,删得越多,文章越白,全看个人取舍了。

    静景描写第四条规则:只要重点和重点相关的细节。

    5、小结和演练

    关于普通的静景描写技法,上面4点我认为足够了。我们也进行了改写,但是改写只是第一步,我们自己可以创造一下,权当练笔。

    命题1:泉州的一个面馆(古代)

    命题2:南京的一个茶楼(现代)

    字数:150上下

    我抛砖引玉,反白可见

    泉州闹市,人头攒动。两层楼高的第一面馆人声鼎沸,一如往常。面馆摆了个小摊在门口现做现卖,引来了更多的人驻足。负责摆摊的小二满头是汗,身后正是面馆的招牌,“泉州第一”四个大字龙飞凤舞。来者若是有足够的闲暇,可以径直入内,随便找个空位坐下,不一会儿就会有人上前询问你要些什么。厨子们精心调制的东西五花八门,可不是门口的小摊出品能比的。

    南京市的人们向来不大好西式茶点,但临江的“伦敦厅”确实是个好地方。坐XXX路公交在XX站下车,往前面的丁字路口看去,里里外外都散发着一股洋气的茶楼在一堆上了年纪的建筑里很是惹眼。且不说门檐上不知道是什么风格的装饰物,光是几十张极简风格的欧式小桌就够吸引伪小资了。再摆几个同样风格的小沙发,隔几个雅座空间出来,不管你是拿着高薪的外国人,还是省吃俭用来谈情说爱的学生,都不觉得掉价。

    至此,第一部分完结。上面我自己写的练笔因为水平有限,水平很渣,效果很差,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参与练笔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正在编制中,更新时间待定。

    (四)特殊案例分析

    1。特殊案例的定义

    在第(三)部分第4节,我们引用了猫腻的《将夜》。实际上,这一段的静景描写在内容上和之前一直研究的《笑傲江湖》片段是不同的。

    在富威镖局的描写中,我们要展现的东西有一个明确标的物,那就是富威镖局的正面。但是在《将夜》的开头,描述的是一个大而空旷的,没有太多事物的野外场景。但是根据写作需要,这里的静景又需要用描写来勾勒出画面。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我们把这种没有特定标的物的静景称为特殊静景场面。

    黄昏的荒原远方悬着一颗火球,它散发出的红色光线像一团体积巨大的火焰,缓慢而坚定地逐渐蔓延开来。原野上积雪融化后初生的苔藓,像烧伤后的疤痕一样涂抹的到处都是,四周一片安静,只偶尔能听到上方传来的鹰鸣和远处黄羊跳跃时的声音。

    我们依然是从画面来分析构成:

    1)、涉及到的静物:火球(太阳),大地(不是苔藓)

    2)、我们不知道草原的名字、方位←似乎不妥,信息较少

    3)、但我们依然有画面感←为什么还能有这种效果?

    这是因为这里采用了细描的表现手法。细描的定义不再赘述,它对作者的文字功底要求较高。用细描的表现手法来展现静景,可以让简单的场景布置变得深刻,但其效果能有多好,则取决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能力(本文开头的要求)。

    为了验证遣词造句能力在细描中的影响,让我们用改写的内容来和猫腻的原文对比:

    黄昏的荒原远方有一颗火球,它发出的红色光线像一团体积很大的火焰,慢慢而坚定地一点点扩展开来。原野上积雪融化后刚长出的苔藓,像烧伤后的疤痕一样长的到处都是,四周一片安静,只偶尔能听到上方传来的鹰叫和远处黄羊跳起来时的声音。

    黄昏的荒原远方悬着一颗火球,它散发出的红色光线-缓慢而坚定地逐渐蔓延开来。原野上积雪融化后初生的苔藓-到处都是,四周一片安静,只偶尔能听到上方传来的鹰鸣和远处黄羊跳跃时的声音。

    第一篇改写,我替换了红色位置的用词,顿时就有一种小学生作文的感觉。

    第二篇改写,我删掉了连字符处的两处修辞,立刻就变成平铺直叙了,不那么生动。

    因此,对于作者而言,特殊静景的描写有两条路走:

    1)让场景里的景物更多一些,然后按照普通的方法取标的物,依次描写。

    2)细描

    2。静景细描的探讨

    细描中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无外乎比喻,拟人。例如猫腻把苔藓比作疤痕,然后说它“涂抹”在大地上。

    修辞手法的优点很明显:丰富细节,辞藻华丽,哪怕描写的东西很少也可以满足篇幅需求。但是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依然要注意下面的要求:

    1)只用在你需要描写的事物上。《将夜》的开头需要描写的东西只有两个:太阳和大地。太阳是在散发光线的,大地上是长出了苔藓的。所以对这两个东西进行了修辞。

    2)适可而止。大地上有苔藓,也有积雪。但是积雪只用了一个词就带过去了,没有去专门描写它。如果对苔藓用完了比喻拟人,转头又写地上残留的积雪,为何不就按照普通静景的描写方法依次写过去呢?所以既然确定了是一个特殊的,没有多少东西的空旷场景,就不要写那么多东西进来。否则就不是细描,而是嗦了。

    3)注意用词和句子的语序。修辞手法的加入,会让句子拉长,如果用词、语序不当,对读者阅读的体验是毁灭性的打击。

    明确了写法以后,我们来练练笔。

    命题:蓝天,公路。

    要求:只写这两样事物相关,修辞和拟人至少用上一种,100字左右。

    依然抛砖引玉,反白可见。

    稀疏的白云零零散散,三五成群,湛蓝的天空却没有尽头。让人绝望的空旷之中,一条漆黑的高速路笔直向前,和天空相汇在无穷远的彼方。除了偶尔路过的迷途动物会发出一两声低喘,这里连风声都没有。(寂静无声版)

    有白云作陪的天空无论如何也不会孤独,公路就不一样了。仅够两辆汽车并排行走的柏油再怎么坚强,也始终被无边的荒芜大地包围着,它唯一能做的只有不停地向前,再向前,探寻那无迹可寻的尽头,迎接不可预知的挑战。

    (文艺青年版)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余秋雨版XD)

    3。小结特殊静景

    无论如何,我都是不建议本文针对的阅读群体去大量描写特殊静景场面的。为了让这种本身缺乏丰富元素的场面变得生动活泼,你需要用上更高级的写作技巧。而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是大大提高的。当然,建议归建议,细描本身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和使用的写作技巧,用它来处理原本单调的场景是再好不过了,但切记量力而行。

    (五)拓展:如何设计静态场景

    这一部分其实会稍微脱离一下单纯的词法和句法,通过对前文的重新阅读,变换思考角度,参杂了一点意识方面的东西进去。强烈建议完整阅读了前文再看这一部分。

    我们已经从大神的成品来分析了静景的描写方式,现在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假如抛开范例,我们(作者)如何原创一个静景来进行描写?

    基本步骤是:确定范围选择要素着手进行描写。

    前面四部分我们直接利用现有的范文具体研究了第三个步骤的实施过程和具体手法,现在我们要从一个原创者的角度来搭建一个场景。

    在实际创作中,场景要素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个痕迹和故事的人物或剧情息息相关。在这里,必须强调大纲的重要性:大纲并不是压缩你发挥空间的桎梏,而是提醒你保持足够理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者没必要狂爱大纲,但无视大纲的作用肯定是不可取的。以《笑傲江湖》为例,故事是从富威镖局的林家灭门惨案开始,那么开头的静景描写就有一个很明确的范围:镖局相关。与镖局相关的场景要素可以出现哪些?镖局门口的摆设,镖局的外貌特征,镖局的名字,镖局的人。

    接下来,我们要让要素的选择更精确。金庸最终的选择是:

    1、镖局门口两侧的旗杆,上面的大旗←镖局门口摆设相关

    2、镖局大门的样式(朱漆,铜钉)←镖局的外貌特征相关

    3、镖局匾额上的字←镖局的名字相关

    4、入门处八名护院大汉←镖局的人相关

    毫无疑问的是,理论上可以出现的要素远不止这4样,例如镖局门口的摆设可以写特殊的石头雕塑,镖局大门上可以不写铜环。对这两个要素进行替换,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受影响,但3和4必须保留,为何?

    搭建场景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原则:有至少一个要素能够传递信息;有至少一个要素能够衔接剧情的推进。二者必须满足其一。

    关于原则一

    原则一很容易满足,但容易被忘情写作的作者忽略。例如镖局的匾额上一定会有镖局的名字,因此只要你写了匾额,把原文中的旗杆和大旗描写换成其他的东西(特色花纹的石板路,门前有台阶等等),读者也会知道我写的是一个叫“富威镖局”的地方。有读者曾经反应:描写得很好,但都是无关内容可以删掉,就是因为费尽心思描写的场景要素没有传达任何信息:这是哪里?这里有什么特别的?

    在上面的四个部分中,都有练笔的命题。所谓命题,就是给你选定了场景要素。但是在自己创造文章的时候,是不会有命题出现的。或者说,命题都是由身为作者的你来打造的。你选择的要素,必须有至少一个带有明确指向性。这就是要素3必须保留的原因。

    关于原则二

    要想满足原则二,作者的必须有较好的写作功底。所谓衔接剧情,就是指你要能够不动声色地从静景描写转入剧情发展。要做好这一点不容易,有扑街经验的作者应该深有感触。

    我们看看猫腻怎么做的:

    黄昏的荒原远方悬着一颗火球,它散发出的红色光线像一团体积巨大的火焰,缓慢而坚定地逐渐蔓延开来。原野上积雪融化后初生的苔藓,像烧伤后的疤痕一样涂抹的到处都是,四周一片安静,只偶尔能听到上方传来的鹰鸣和远处黄羊跳跃时的声音。

    空旷的原野上出现了三个人,他们聚集到一棵荒原不多见的小树下,没有开口打招呼,很有默契的同时低头,似乎树下有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两窝蚂蚁正围绕着露出寒土的浅褐色树根进行着争夺,或许是因为这片荒原上像树根这样完美的家园难以找到第二个,所以这场战争进行的格外激烈,片刻后便残留了数千只蚂蚁的尸体,似乎应该很血腥惨烈,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片小黑点而已。

    “大地(原野)”上出现三个人聚在一起,这是在静景中加入了人物,即“角色进入场景”。剧情是由不同的角色演绎,让特定的角色进入舞台,需要用文字引出来,于是猫腻写道“空旷的原野上出现了三个人”,他们三个人出现的地方是一个场景要素,也就是说:角色对场景要素进行了干涉。

    通过“被干涉”的要素来把笔锋从描写转向叙述,这是一种非常典型切实用的方法。然而,我认为金庸做得更高明:

    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进门处两排长凳,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显出一股英悍之气。

    突然间后院马蹄声响,那八名汉子一齐站起,抢出大门。只见镖局西侧门中冲出五骑马来,沿着马道冲到大门之前。当先一匹马全身雪白,马鞍脚镫都是烂银打就,鞍上一个锦衣少年,约莫十**岁年纪,左肩上停着一头猎鹰,腰悬宝剑,背负长弓,泼喇喇纵马疾驰。身后跟随四骑,骑者一色青布短衣。

    金庸没有直接写骑马的人,而是先说八名护院大汉听到声音站起来,然后借他们的眼睛“看到”一行人进入场景。此时原有的静态场面已经被干涉(大汉因为声音开始行动),同时被干涉的要素还对干涉它的角色做出了反馈(大汉主动看到了发出声响的人),顺势再写新登场的人物外貌特征如何。这样的布置和转换,读起来自然是毫无阻碍。像这样被干涉的要素和干涉它的角色形成互动,是一种效果更佳的衔接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更自然流畅的处理方式是有局限的,你能想象一个人作为角色干涉了场景要素石头,然后石头做出反馈吗?当然,金庸设置的场景中并没有这种矛盾,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作为4号场景要素,“护院大汉”通过和新登场角色形成互动,让文章从描写过度到了叙述剧情的阶段,因此不可删去。

    小结:

    对于有写作或者扑街经验的作者而言,他们在文章片段的写作上已经比较熟练,制约他们签约的往往是一个个完整章节的阅读体验。而除去本身在内容上的硬伤,描写和叙述之间的转换过程是最让人头疼的。“我写了两段描写,三段叙述,为什么我不能把他们连贯起来形成一个通顺的章节?”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这一部分的分析能给大家帮助。

    本帖最后由光与影的旋律于2013-07-1815:38编辑

    本帖最后由光与影的旋律于2013-07-1815:34编辑

    (六)总结、感想和建议

    本文关心的内容一直围绕“怎么描写”,而不是“为什么进行描写”,因此我们先分析现成的案例,寻找网文中适用的写法。在确定了描写静景的手法以后,我们再思考如何自己设置一个符合文章要求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场景。

    我想强调的是,静景描写,或者说描写,在网文中篇幅的需求较短,这实际上已经降低了对作者的要求。你不需要对四五个场景要素进行白描,而只需要对两三个场景要素进行简单扼要的描写,就能满足网文读者阅读时的需求。我相信大家只要愿意练练笔,肯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此外,有LKer提出,网文是不是根本不需要静景描写?

    我不知道。对于一个有扑街经历的写手来说,编辑赐给他的白绫可能就是三个字:太嗦。但这个“太罗嗦”是指没写好,还是根本不需要写?这需要编辑进行解释,作者自己思考。有时候编辑面对新人连解释都省了,读者自己的思考结果就更为重要。没写好,可以全部删掉重写,也可以简写,可以换个内容写;不需要写,可能不仅仅要删掉这一段描写,还要对上下文的内容进行调整。这样的问题,怎么可能让一个人用一篇所谓的技术帖全部回答清楚?至少我能力有限,真的做不到。

    曾经数次看到扑街众晒出自己的作品片段,却被众多资深读者身份的LKer用各种总结性的反馈弄得晕头转向:主角出太慢,逻辑不清晰,视角换太多,故事太拖拽……这些都说的没错,但作者自己依然无法下笔修改。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作者本身在写作技法,也就是基本功上还没有完全掌握,而写作经验和写作功底比较深厚的扑街党,只需要一两句概括性的评论,就能迅速找到相应的问题所在,然后着手进行修改从这个方面来讲,本文对纯新手的帮助应该多于有经验的作者。

    最后我想到的是,龙空正在进行版主队伍的调整。对于原评区,是不是可以招募一个起到编辑作用的版主呢?每周可以给扑街众提提建议,给新人指点迷津。而且,这个版主要更多的关注基本功,即写作功底本身,而不要给出结构和内容上的建议。前者在龙空其实有无数好帖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作者需要自己研究、自己尝试、自己取舍,后者则是龙空用户讨论、交流、迸发灵感与火花的基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个人指引。

    谨以此文,和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共勉。感谢大家的点击阅读。

    ...

(https://www.tbxsvv.cc/html/64/64592/335945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