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文昌,关中扶风人氏,自幼跟大唐名将高侃学习刀法,二十年方成,手中一杆眉尖刀使得是出神入化,出师以来鲜有敌手。五年前,尚文昌因为在对疏勒之战中立下战功,为李治所看重,便被擢升为千牛卫中郎将,护卫皇上左右。
不得不说,尚文昌以而立之年便能取得这番成就,可谓前途无量,所以难免有些目中无人。尚文昌一时间听说皇上安排自己亲自去考校一个年未及冠的少年时,不禁心中有些不屑,只觉得杀鸡用牛刀,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与尚文昌的心态截然不同,武攸暨对此次比试可谓极为重视,这可是他第一次在二圣面前露脸,自然需要谨慎为之。
尚文昌武艺之高,莫说在千牛卫,就是放在整个长安十六卫中也是能排的上号的,所以大家一听说尚文昌要与皇后娘娘的侄子武攸暨对战,便就都连忙赶过来看热闹。
在皇城西侧,有一个占地极广的校场,是千牛卫平日操练的所在,而武攸暨也尚文昌之间的比试也就是在这里。
晚春初夏的午后,天气已是颇为炎热,但是却丝毫无法阻挡生性尚武的长安人的热情。比试尚未开始,校场里里外外便被围上了七八层,黑压压的一片人。
出于对此事的重视,武攸暨早早地便来到了校场中等候,而早已名声在外的尚文昌却丝毫不将武攸暨放在眼中,直到约定的时间临近,这才跟在李治的后面姗姗来到。
一同来到的除了李治与武则天,还有幸灾乐祸的太子李治和眼神中满是担忧的太平公主,显然,他们都不看好武攸暨能取胜。不过这也难怪,他们虽然知道武攸暨武艺尚佳,但是尚文昌毕竟名声在外,能够担任皇帝的近卫的人,又岂会是易于之辈。
就在大家被这炎热的天气搞得有些不耐烦时,远处的高台上终于想起了李治的声音:“二位卿家俱是我大唐的年轻俊彦,朕不希望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受伤,所以此战点到即止,不许伤人。”
李治说的好听,其实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李治这是在回护武攸暨,生怕尚文昌误伤了武攸暨,不好向武则天交代。
武攸暨与尚文昌自然也都能看出李治的这番心思,拱手抱拳,应了声诺。“如此,便开始吧。”李治对身边的近侍吩咐道。“诺”那近侍轻声应了声,便扯着长长的公鸭嗓对场中的两人传道:“比试开始。”
武攸暨从身后侍卫手中接过自己的那杆‘破月’,朝尚文昌抱了抱拳,“尚将军,指教了。”
尚文昌看着武攸暨手中的那杆银枪,枪刃锋利无比,透出丝丝寒气,枪身一泓如水,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威势,纵是自己那把精铁所铸的眉尖刀也多有不如,端的是一把好枪。
尚文昌也是好武之人,看着武攸暨手中的‘破月’竟鬼使神差地赞了句“好枪”。“此枪名为‘破月’,通身以百炼精钢所铸,乃是出自铸造大师张鸦九之手。”武攸暨解释道。
“原来如此”尚文昌恍然大悟地喃喃道,“竟是出自名家之手。”不过旋即尚文昌又恢复了之前的傲态,“比武较技看的是持枪的人,而不是兵器,若是持枪之人修为有限,总是手握神兵也无补于事。”
武攸暨虽非自负之人,但也有自己的傲骨,岂能容得尚文昌这般小视自己,手持‘破月’,抖了个枪花,凛然道:“成与不成,一试便知。”说完,便挺枪直刺尚文昌胸口。
原本尚文昌只当武攸暨不过是个绣花枕头,可当武攸暨的一枪刚刺出,便知道武攸暨手底下只怕有些真功夫,绝非等闲之辈,小声道:“果然有两下子。”接着便挥刀迎着武攸暨的枪身而去。
伴随着“叮”的一声,场中两人齐齐往后退了一步。初次交锋,两人便都对彼此的气力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半斤八两”,这是武攸暨与尚文昌给彼此的评价。
尚文昌本想仗着自己正值盛年,以气力强压武攸暨,快速解决这场比试,不过如今看来这个想法只能放弃了。
“这小子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竟有这般气力。”尚文昌感受着手臂的酸麻,心中暗暗想到。武攸暨的感觉也不比尚文昌好,方才一阵交锋,直震的武攸暨虎口发麻,差点握不住手中长枪。
“喝!”尚文昌怒吼一声,挥起眉尖刀,以雷霆之势直取武攸暨左腰,武攸暨不敢有丝毫怠慢,举起长枪便连忙挡了上去,两人又战做一团。
尚文昌久经战阵,刀法老道,武攸暨枪势灵活多变,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只见武攸暨掀起阵阵枪影,尚文昌会出重重刀幕,两人谁都打不破对方的防守,只看得周围人酣畅淋漓,大声叫好。
高宗李治坐在凉棚之下,看着场上打斗的两人,连连叫好,赞道:“想不到二郎竟有如此武艺,当真是少年英雄。”武则天对武攸暨的表现也很满意,看的连连点头。
原本对武攸暨颇为担忧的太平公主,也露出释然的神色,心中暗道:“想不到这坏蛋看起来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武艺竟如此了得。”
武攸暨枪法走的是灵巧诡异的路子,而尚文昌的刀法则讲究刚柔并济,走的都不是大开大合的路子,所以实力相近的双方很难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不敢有丝毫大意。
很快,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了,两人也战了百余回合,依旧是互有攻防,旗鼓相当。
李治看着场中焦灼的局势,有些不耐烦地朝下手的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问道:“李将军,你也是武艺精熟之人,以你看这二人还需多长时间方能分出胜负。”
李多祚躬身答道:“启禀皇上,武攸暨枪法纯熟,灵活多变,尚文昌年壮力盛,刀法老道,一时间只怕难分胜负,”
听了李多祚的分析,武则天生怕武攸暨有所闪失,便进言道:“陛下,正如了李将军所说,尚将军与二郎二人武艺高强,都是我大唐栋梁之才,若是再战下去恐有损伤,不如就此作罢,以平局而论,如何?”
李治身体羸弱,早就觉得疲惫不堪,便下令道:“便依皇后所言,二人皆是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朕不欲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有所损伤,今日之战便到此为止,以平局而论吧。”
李治身边侍候的太监躬身应了声诺,便又扯着嗓子朝场中打的正焦灼而二人喊道:“皇上有旨,武攸暨,尚文昌二人以站多时仍未决胜负,此战算作平局,二人即刻罢手。”
尚文昌成名数载,少有敌手,已经很多年没有打的这般尽兴了,而武攸暨一样,武攸暨习武十载,除了赵文广,武攸暨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一时间竟有些舍不得就此罢手。但是李治的话毕竟是圣旨,纵然二人兴致再高,也不能抗旨不遵,于是两人便相互使了个眼色,同时默契地停了手。
武攸暨将长枪立于地上,朝尚文昌抱了抱拳,“尚将军武艺超卓,攸暨佩服之至。”尚文昌虽然生性高傲,却也是个武痴,见识过武攸暨的本事后在就收起了原先的傲慢之气,也抱了抱拳,惺惺相惜地笑道:“武公子枪法通神,文昌也是万分佩服。他日若有机会,你我再行切磋。”
“正合我意!”武攸暨爽快地答应了。随后两人相视一笑,竟如相识多年的好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此时场中又响起了熟悉的一阵声音:“传武攸暨,尚文昌上前觐见。”
武攸暨、尚文昌二人昂首阔步走到李治跟前,齐齐跪拜道:“臣武攸暨、尚文昌,参见皇上、皇后。”“免礼”李治微微抬了抬手示意。“谢皇上!”武攸暨与尚文昌应声而起。
李治看着意气风发的武攸暨,李治满意地笑道:“二郎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武艺实属难得,朕一言九鼎,之前说的话自然也是算数的。”说罢便坐直身子,强打精神道:“武攸暨听封,今有武氏子侄攸暨,年少刚毅,武艺超卓,忠于王事,朕甚喜之,特擢武攸暨为昭武校尉,检校右卫中郎将。”
昭武校尉乃是大唐勋功十二转第四转,正六品的武官衔,平日里不掌军事,算是一个虚职。但右卫中郎将却不同,中郎将是卫将军的辅官,需协助卫将军执掌军事,统御士卒,乃是正儿八经的从四品实职。
而右卫中郎将前面的检校二字,则是代理之意。通常情况下,武将大多是以品级较高的虚职担任品级较低的虚职,而武攸暨却能以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代理从四品的右卫中郎将,实在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其中只怕少不了武则天的‘提携’吧。
(https://www.tbxsvv.cc/html/64/64080/331415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