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二章壹岐岛之战
鏖战数日,据守志贺岛的东路元军已经疲惫到了极点——白天整日激战不说,晚上还得时刻提防精力充沛的日军发动夜袭。寻找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151+看书网
不过最大的危险还不是日军没完没了的骚扰,而在于东路军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时值初夏,天气渐渐炎热,元军困守孤岛,而志贺岛上又没有淡水,饮水和新鲜食物都无法取得,加之几天仗打下来,志贺岛周边陆地与海上尸横遍野,无法清理掩埋,只能任其腐烂。以上三个因素集中到了一起,在元军之中便爆发了严重的传染病,病死者达三千余人。
继续进攻却“累战不利”,而伤病也带来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东路元军的士气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恰好预先约定与江南军在壹岐岛会合的时限也快到了,与其以一军之力困守孤岛,与日本人这么没日没夜地干耗下去,还不如暂时先退回壹岐岛,等待江南军前来会合,之后再卷土重来,报今日这一箭之仇。东路军将领们决定暂时后撤到壹岐岛,一边休整部队,一边等待江南军,对于这一决定,连一向主张进攻进攻再进攻的金方庆也没有提出异议。
东路军舰队撤到壹岐岛在日军眼中是明显的示弱表现。蒙古人要开溜?现在不趁早痛打落水狗,建功立业的机会可就又要没啦!
日本人发扬死缠烂打的精神,元军撤到壹岐,他们就将战场搬到了壹岐。特别是萨摩、肥后、肥前、筑前的御家人武士们,特别热衷于此项活动,他们从筑前和肥前的海边出发,划着小船就敢跑去找元军的麻烦。
前一次和竹崎季长一起去志贺岛海域劫营未遂的那个岛津久长这回可找到事情做了。他带着他那帮成分复杂的手下也加入到了反攻壹岐的行列之中,和他一块儿去的有他的亲族武士岛津式部三郎,有他领地上的御家人武士比志岛时范,也有他领地上的非御家人土著武士岩屋四郎久亲、本田兼房,还有一个叫田山觉阿弥陀佛的寺院僧兵,由于岛津家在关东的信浓国拥有领地,所以他手下也有着一帮以御家人武士有坂吉长为代表的关东武士。这支武士军队可以说是当时参加对元作战的所有日本军队的一个缩影,各种各样的人,接受幕府之命出战,他们之间由于血缘、姻缘、地域以及因为雇佣与被雇佣而形成的主从关系结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出战也只是各自取得功勋的手段而已,并不像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所宣传的那样,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民族大义与国家意识,也没有全体国民上下一体同仇敌忾的情结。
值得一提的是,南九州萨摩国(今日本鹿儿岛县)在日本历史上从来都是个出猛人的地方。这个岛津久长成功地溜到壹岐岛上绕了一圈之后竟然全身而退,他后来因功受封萨摩国日置郡伊作庄而成为伊作岛津家的开宗之祖。这个家族到了第十五代岛津贵久这辈继承了岛津宗家的家业,通过不断的扩张,终于成为在九州地区首屈一指的战国大名,要不是后来时运不济遇到了丰臣秀吉的九州远征军,统一九州也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四个儿子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岛津岁久、岛津家久全都位列日本战国名将谱的前几名,特别是岛津义弘,甚至在中国史书上也留下了“鬼石曼子”的诨号。
除了萨摩的猛人之外,在反攻壹岐这件事上近水楼台的筑前国的武士们更是蠢蠢欲动。日军总大将少弍经资时年已经八十四岁的老爹少弍资能和年仅十九岁的长子少弍资时都参加了壹岐岛之战,并全部战死。
大家还记得这个少弍资能吧?在赵良弼出使日本的时候,身为大宰府地方官员的他先是挖了很多坑想让赵良弼往里跳,在千方百计阻止赵良弼东行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地想要拿到赵良弼手中的国书正本。但在一次次短兵相接的斗智斗勇中,他终于被赵良弼的卓越才干和高尚情操所折服,甚至还派出使者假冒日本国使跟随赵良弼的副手张铎前往大都,希望以此平息事端,蒙混过关。文永之役中,日军在元军面前不堪一击,连繁华的博多街市也在混战之中化为一片瓦砾,作为日军总大将的他在战后饱受指挥作战不利的非议,迫于舆论的压力,他不得不将职权交给他的儿子少弍经资,自己退居二线。面对元军的再次来袭,身为一个已经八十四岁的老人,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少有的长寿之人,他选择在这样的时间和这样的地点战死,正是为了一洗七年前自己和家族所蒙受的耻辱。
与少弍资能一同战死在壹岐岛的还有他的长孙少弍资时。在七年前的文永之役中,年仅十二岁的少弍资时跟随他的叔父少弍景资完成了他那次对武士来说就如同女人的初夜般意义重大的初阵,并亲眼见证了犹如关公再世的元军副元帅刘復亨在战斗中中箭落马的一幕。如今,当年那位因为年幼力弱在阵前拉不开弓弦而引起元军阵内一片哄笑的少年已经长成了一名少年老成的年轻武者。在这次的行动中,身为壹岐守护代,他的任务是从元军手中夺回壹岐岛东部濑户地区(今日本壹岐芦边町)可以俯瞰整个芦边港区的重要据点船匿城。最初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他们很快便赶跑了元军单薄的守卫,控制了城砦。然而,随后赶来的大量元军对他们展开了围攻,年仅十九岁的少弍资时与他的家臣龙造寺季时都死于乱军之中。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樱花之美,在于花瓣离开枝头随风飘落的那一刹那;武士之美,在于弓箭刀矛穿过身体的那一瞬间。喜爱樱花,崇敬武士的日本人就是欣赏着这样一种充满着悲**彩的凄美,在自己营造的悲剧情节中一代又一代地自我感动着。
肥前国的御家人龙造寺氏、千叶氏、高木氏等也对壹岐展开了持续不断地骚扰,特别是松浦党水军们更是日夜都不消停。在日本方面记载壹岐岛之战的参战人员名单里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竹崎季长的名字。
在《张成墓碑铭》中,有着元军一方对此战的记载:“六月晦,还一岐岛。七月二日,贼舟复至,皆败之,得器杖无算。”也就是说,墓志铭的主人公元军百户张成于六月二十九日从志贺岛回到壹岐岛。紧接着的七月二日,日军便跟随而来,频频骚扰。张百户击退了敌军的每一次进攻,夺取了很多武器甲胄。
墓碑上说的自然都是好话,实际的情形我们大家都清楚。东路军缺乏给养,苦于伤病,加上日军无休止的游击骚扰,将士们的精神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
壹岐国府简陋的政堂上,东路军的将领们齐聚一堂,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洪茶丘是会上第一个发言,也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人,他说道:“江南军与东路军约好在六月十五日前在壹岐会合。现在江南军迟迟不来,我们先到,打了那么多场大仗、恶仗。现在战船也坏了,粮食也吃完了,怎么办?”
他问别人怎么办,其实谁都知道他想怎么办。你不就是想撤退吗?估计志贺岛海中道那一战已经让他吓破了胆。
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就这么撤军了?回去怎么向大家付出的努力交代?怎么向死去的将士们交代?怎么向对这次征讨寄予厚望的忽必烈交代?更何况,人多势众的江南军还没到呢,他们这些自小生活于中国南方的江河湖泊中的南宋降人或许比我们东路军中的这些蒙古人、汉人更善于驾船于海上作战吧。
众将默不作声,主帅忻都也不做决定,会议不了了之。
又过了半月,忻都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金方庆这才表态:“我们带着三个月的粮草前来,如今还有可供大军一月用度的粮草,不如继续等一等江南军吧。他们和我们合力攻击,一定可以击破这伙岛夷!”
无论从个人还是从国家角度来说,金方庆都很清楚,自己是不能首先撤退的。出征之前,洪茶丘就在忽必烈耳边说过他的坏话,如果先行撤退,洪茶丘一定会死死咬住这点陷害他。万一被他得逞,忽必烈一定会连带追究高丽所谓“用人失察”的责任,这必将给自己的国家带来更深重的灾难,也定然会连累一直以来信任自己、无数次搭救自己的国王殿下。
洪茶丘不但在军事会议上提议撤军,还曾经多次跑来做金方庆的工作,说金方庆德高望重,说话最有分量,应该站出来倡议退兵,甚至撺掇他带着高丽军自行撤退。洪茶丘自己其实是最想开溜的,但是又怕先溜了回去不好交代,就怂恿金方庆撤军。到时候,就可以把责任统统往金方庆头上一推了之。用心之险恶,真是非比寻常。
于是,金方庆干脆就在军事会议上当众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好教洪茶丘死了那条心。
这次的会议依然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东路军能做的,仍然只是一边忍受着日军的骚扰,一边等待着江南军的到来。
约定会师的日子早已过了半个多月,江南军你们这些蛮子,现在到底在哪里?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42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