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忽必烈用兵日本 > 第三十七章

??

    第四十三章一代名将“范跑跑”(二)

    范文虎确实把自己卖了个好价钱,一过去就当上了大元帝国的两浙大都督。151+看书网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从名头来看,可以说是连升三级,之前是安庆一地的知府,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市级干部,这一下子当上了总督两浙军务的大都督,俨然是大军区司令了。

    他跳槽以后又干了些什么呢?从各种资料里归纳起来,新官上任的范文虎一连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担当招降大使。

    投靠元朝之初的范文虎虽然被任命为两浙大都督,但浙东、浙西的大好河山还在南宋手里呢!所谓大都督,无非还是个虚衔,怎么才能把虚的变成实的?自己去把地盘抢过来吧,那时候才能算是实至名归!忽必烈是很善于搞这一手的,后来设立日本行省,让范文虎等人来组建这个所谓的日本行省的领导班子也是这个意思。

    不管怎么说,忽必烈这一手着实调动了这些降臣降将们的积极性,范文虎这一时期频频给江南各地的宋朝地方官员写劝降信,以自己的“成功经验”现身说法,充当元朝南征大军的马前卒。

    很多人对范文虎这种深受朝廷信赖且得了朝廷无数好处却在关键时刻卖主求荣的行为表示极度鄙视和愤慨,他们当众撕毁范文虎的书信,斩杀送信劝降的使者,以示与范文虎之辈势不两立。但更多的人虽没有给予高调的欢迎,却以实际行动响应了范文虎的号召——他们在元朝大军兵临城下之后,以保证自己和城内军民的人身安全为前提,开城投降。而伯颜率领的元军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履行了这样的约定,并任命当地的宋朝降臣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范文虎及紧随其后投降的众多“范文虎”们,打着保护百姓的旗号行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之事,从人格上理应受到后世的鄙视与谴责。但从客观来看,他们的投降对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蒙古人兴起于漠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其对敌人毫不手软的强硬做派,当年西征中亚、西亚之际,凡遇抵抗,城破之后一律屠城,甚至为了杀鸡儆猴警告其他负隅顽抗的城市,在屠城之后的城市地面上布撒碱盐,使之寸草不生,可谓赶尽杀绝。

    伯颜南征之前,推行以汉法治汉人的忽必烈曾经告诫过他:“过去曹彬不滥杀百姓而平定江南,你要好好领会我的意思,当好我的曹彬啊。”这个曹彬和曹操没一点关系,指的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他在率军征服南唐的战争中约束士兵的肆意杀掠行为,使南唐统治区域的社会经济没有因战争遭受到大规模的破坏和停滞,实现了统治政权的平稳过渡。忽必烈在大军出征之前做如此告诫,使元军在伐宋战争中总体上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特别对于闻风而降的州县,为了避免士卒扰民,甚至连城也不进,就驻扎在城外。

    但是面对坚决抵抗的城市,杀红了眼的元军将士则把忽必烈的告诫当做了耳边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至元十四年(1277),在两次招降都被南宋守将严词拒绝以后,元军开始猛攻常州城。元军驱赶城外的百姓堆砌高于城墙的高台,以便从高台之上向城上守军发射弓箭和弩炮。由于建造进度赶不上元军的要求,元军便杀害百姓,将尸体重叠堆积,再在上面覆盖泥土。更为可怖的是,元军还将从百姓尸体上刮下来的皮肉扔进大锅里面熬煮,将提炼出来的人油喷洒到城墙上面引燃。城墙被大火烧塌之后,元军蜂拥而入,无论男女老幼,见人就杀。纵然伯颜先前也曾下令严禁士兵擅杀,但常州城仍未避免被屠城的命运,仅有七人躲于桥洞之下才得以幸存。这件事记载于《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仅仅是众多残酷战史中的沧海一粟。

    正因如此,范文虎这把火烧得挺成功,算是送给了忽必烈一份不错的见面礼。

    第二把火,举荐“人才”。

    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淳朴而勇敢。色目人是天生的商人,灵活而精明。但忽必烈心里很清楚,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要治理广袤大地上如此众多的汉人,则必须拥有精通于政治,可以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人才。南宋的溃退,使得他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搜寻、网罗人才。而对于从南宋那边跳槽过来的文武官员以及被俘以后愿意合作的宋朝官员,他确实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与信任——没办法,事业发展得太快,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啊——此时的忽必烈可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显得求才若渴。

    除了精通于撤退逃命的技巧之外,范文虎似乎对新单位的人力资源工作也颇为上心。其实与其说他想当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倒不如说是他为了迎合忽必烈的喜好而搞的政治投机,我们也有充分理由怀疑他是想在新单位里提拔自己的人,搞裙带关系。

    史书上经常隔几页便是范文虎向忽必烈推荐人才的记载,而且每一次都要推荐一大堆人。忽必烈虽然求贤若渴,对范文虎的这种做法却并不感冒。有一次,范文虎又向忽必烈一口气推荐了三十多人,说这些人个顶个儿都是堪当郡守、县令大任的人才。忽必烈被他说烦了,干脆正式下达了一个诏令:“今后大臣推荐上来的人要由我自己来选。这里面如有不勤于公事的,不管他是汉人还是回回人,一律砍头抄家!”看谁还敢在干部任免问题上搞裙带,打批发!

    范文虎这一把火算是还没有烧得起来就被忽必烈一口唾沫给浇灭了。

    第三把火,请缨诏谕日本。

    我们知道,日本与宋朝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哪怕被女真人赶到了南方以后,两国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也从未中断。虽然海路凶险,但往返于南宋沿海各港口与日本博多的两国商人仍然不绝于途,在博多买房置地长期定居的宋朝商人也不在少数。幕府的第二代将军还建造了一艘大海船想渡海到宋朝散散心,虽然由于造船技术太烂,这艘船一下水,泡都没冒几个就沉了,但至少从侧面说明日本与南宋的关系之好。

    忽必烈拿下了南宋故地,又挖了不少南宋旧臣加入自己的队伍,自然就想利用南宋降人的人脉关系来做日本的工作。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的范文虎当仁不让,投其所好地主动请缨来干这事儿,毕竟刚跳槽到新单位,要赶快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嘛,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都还没烧完呢。

    是时,杜世忠等人在日本遇害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元朝,但此时的范文虎已经接到了让他积极筹备从江南出发渡海远征日本的任务,而信奉“生在乱世,保命为大”的他自然不可能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涉足险境,他对忽必烈说道:“臣下奉命征讨日本,但古人云‘上兵伐谋’,我虽然不认识日本人,但我认得两个有日本方面‘海外关系’的人,他们一个叫周福,一个叫栾忠,我让他们和先前就滞留在江南的日本和尚捧着陛下的诏书前去试试,以明年四月为期,如果日本人还不给面子,我们到时候再打也不晚嘛。”

    反正打仗的准备工作也还没有就绪,既然有人说自己有门路,那就让他们去试试也不妨事嘛。这时候的忽必烈不说是病急乱投医,至少也已经是在把死马当活马医了,对范文虎的提议欣然应允——“就这么办吧!”

    这件事的结果到底怎样,我国的史书里面没有交代,在日本的史料里倒是说得清清楚楚——弘安二年(1279)六月二十五日,范文虎派出的周福、栾忠和渡宋日僧晓房灵泉及随行通事陈光一行数人搭乘商船抵达博多,向镇西当局递交了元朝的国书。但在仅仅半个月后,他们便全部被镇西奉行少弍经资直接拉到博多大街上砍了头。前一次杜世忠等人好歹还受到了幕府高层的亲自接见,并且也欣赏了沿途风光,而这一次,可怜的周福等人被就地处决,由此也可感受到日本方面对元朝的强烈抵触与紧张。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41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