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忽必烈用兵日本 > 第十六章

??

    第二十章不仅是金俊个人的悲剧

    金俊的死是性格决定命运,但又不仅仅如此。可以说,金俊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高丽整个国家体制中武臣制度的悲剧。

    他不是第一个被诛杀的武臣,也绝不是最后一个。高丽王国延续近五百年,武臣杀人与被杀就如同萦绕在高丽王国身上的诅咒一般始终存在。而如同金俊这般的武臣们就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

    高丽社会是一个讲究身份划分与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在身份划分上最基本的划分是良贱之分。所谓“贱民”是大量存在着的私家奴婢和官家奴婢,他们在良人的家中、官府和寺院从事各种杂役,没有公民权,虽有独立的家庭生活但没有独立的户籍,也不用承担各种国家义务。而“良人”则是具有公民权的人,需要担任公家役职,履行公民义务,如果祖上八代都不涉贱民就能出仕为官。

    良民的上层是官僚贵族阶层,具有入仕做官的特权,根据仕官通道的区别又分为文班、武班和南班。文班担任文官职,武班担任武官职,而南班担任宫中职。他们世代居住在高丽的王京开城,他们的子孙也通过荫叙或者科举而世代为官,形成了一种具有世袭特点的中央贵族。

    这些中央贵族内部的地位也是并不平等的——文班地位最高,武班次之,而南班的地位由于仅能担当宫中杂役而明显低于文班和武班。

    在官阶上,文班最高可以晋升到一品,而武班最多晋升到三品。同时,根据高丽的制度,要担任宰枢这样的高官,必须要有二品以上的官职,实际上等于规定了高丽国家大事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文班手中,武班官员只能局限于执行层面。那么武官们想要再往上晋升怎么办?也不是不可以,但只有兼任文官职务才行,仍然无法摆脱武班的身份。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大多数武班出身的武官你要他骑马射箭倒是把好手,要他去咬文嚼字兼任文官,那可就真要了他的命了。哪怕如此,兼任文官职务的武官也只能算是稍微前进了一步,可以达到二品而已。想要晋升到一品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层面中去?还是下辈子吧!

    高丽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常变化,但主要是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不过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成了一个机构,称中书门下省,简称“宰府”。同时,又从宋朝那边“拿来”枢密院制度和三司制度,嫁接到了宰府制度之上,另外形成一个“枢府”,与宰府并称“两府”,两府最高官员的联席会议被称为“都堂”,在国王的主持下决定国家大事。不管是宰府还是枢府的各级官员自然都是由文班担任。

    高丽的军队制度也经常变化,不过最典型的编制为六卫二军。所谓“六卫”,是指作为京军主力的左右卫、神虎卫和兴威卫,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卫和侍从国王仪仗的千牛卫以及负责看守宫禁、城门的监门卫;所谓“二军”,是指作为国王近卫军的鹰扬军和龙虎军。由六卫二军的最高长官上将军和大将军们组成的最高议事机关被称为“重房”。军队中的各级将领自然都是武班担任,士兵则多是由名为军班的职业士兵担任。

    文官治理国家,武官保卫国家,很好很合理。

    当然,这些原则和规定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在实际中真的能够稳定运行吗?危险的隐患可以说在这一制度设计之初就已经埋下。

    文臣凌驾于武臣之上,无论身份地位和发展空间都要优越于武臣,甚至于伤害武臣自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文臣金敦中对武臣郑仲夫不满,他怎么来发泄这种不满呢?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点上蜡烛把郑仲夫脸上的胡子给燎了个精光。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情。先不说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大道理,单说那年头什么样的男人才没胡子?人家郑仲夫可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这下没胡子了,那不是和宦官差不多?所以金敦中干的事儿,和往人家脸上泼硫酸没啥区别,都是毁人家的容,让别人当众出丑。

    国王让武臣在庭院中以手搏为戏。大将军李绍膺虽是武臣,但瘦小羸弱,打不过对手,只得跳上台阶躲避。文臣韩赖走上前去,二话不说,一耳光朝李绍膺脸颊上扇去,把人家打得摔下台阶,惹得文臣们拍掌大笑。武臣们一个都没笑,前次被烧了胡子的郑仲夫忍不下去了,厉声斥责韩赖道:“绍膺虽是武夫,但好歹也是三品官,何必这样欺负人!”

    武臣们对这群文臣已经恨之入骨,牙齿咬得咯咯响,手里握着的刀把子都要捏出水来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更何况遭受“压迫”的人手里还握着刀把子呢。

    机会来了,忍无可忍的武臣们利用护送毅宗出城到普贤院巡游的机会,挟持毅宗哗变,号召遭受阶级压迫的武臣们都行动起来,处死所有身穿文官袍服的人,金敦中、韩赖等人当然是早就上了黑名单的,首先就遭到清除。事态发展到后来,过去纵容文官们肆意妄为的毅宗也被愤怒的武臣们废黜,其弟明宗被拥立为新的国王。虽然处死所有文官是无法切实执行的,但由此可以看出文武之间的怨憎有多深。

    三年之后,文臣金甫当、赵位宠等人拥戴毅宗复辟的图谋被武臣们挫败,在严刑拷打之下,供说所有的文臣都参与到了这场预谋之中,于是大批前一次幸免于难的文臣又遭到清洗,史载“积尸如山”。

    武臣领袖郑仲夫、李义方、李高在政变后分享权力,联合执掌政权,至此,高丽的最高决策机关由文官的联席会议“都堂”转移到了武官的最高议事机构“重房”。当然,武臣们的“共和”政权没维持多久,一有矛盾习惯于武力解决的武臣们就开始了互相火拼——先是李义方干掉了李高,接着郑仲夫又干掉了李义方,再接着年轻将领庆大升又干掉了郑仲夫,然后李义旼又从庆大升手中夺取了政权,最后直到崔忠献、崔忠粹兄弟干掉李义旼,才算是暂时消停了一段。

    不过老崔家也仅仅是中场休息而已,“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连锁反应还远没有结束。几十年后,文臣柳璥和武臣金俊共同暗杀了崔家的最后一位独裁者,形成了文武两班相对平衡的两班统治体制。

    在这一体制内,杀人与被杀的游戏继续进行着,就如同前面已经悲剧了的金俊和接下来即将要悲剧的这位。

    第二十一章林衍之乱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相由心生。翻看史书,凡是帝王,尤其是开国之君或者一代雄主,长相必定异于常人。做大臣的,尤其是名臣,无论是大忠大良,还是大奸大邪,也一定有类似传说在民间流传。

    根据《高丽史》的记载,林衍其人“蜂目豺声”。很难想象“蜂目”是个什么造型,大概的样子应该是眼睛大而突出。我怀疑他患有甲亢之类会导致眼球外凸的疾病,古人不懂,把这症状也归于天生异象一类了。“豺声”又是怎样一种声音呢?这个确实想象不出来,但一定是透着一股子阴险、狡诈、残忍的豺狼劲儿。《高丽史》的作者用四个字就从外貌到声音活脱脱勾勒出了一副猥琐的奸臣嘴脸。所以大家都要做好人呀,做了好人哪怕长得丑点,声音难听点,别人至少也会说“人不可貌相”,要不然声音长相就都是罪状了。

    林衍的体能想必也是非常之好,而且身体平衡性极佳,可以和现在的体操运动员或者杂技演员媲美。一般力气大的人会显得动作笨拙,而他力气虽大却动作敏捷,高兴了还能表演一段两手撑地倒立走(捷而有力,能倒身臂行)。

    喋血宫廷杀掉金俊一党后不久,林衍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和他一起合伙诛杀金俊的宦官金镜及其弟金琪弄到大街上砍了头,接着把和金镜关系密切的大臣全都远流外岛。

    俺也是没办法呀,听说王禃老大和金镜密谋要杀俺,王禃好歹是国王,咱可不敢杀,但金镜那厮总能杀吧?

    林衍感到很无辜,一副朝廷对不住我的样子,拉起几个朝中重臣到他办公室去谈感想:“俺为他老王家铲除了大权奸,他王禃却和金镜合谋想害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请各位和俺一起干个大事。”

    他所说的大事其实也并没啥创意,不过就是挟持王禃,然后集体在岛闹革命。

    那年头,但凡不想听蒙古摆布的高丽大臣,特别是武臣们,张口闭口就是“窜之海岛”,就像猪八戒动不动就嚷着要回高老庄一样。林衍如此,被林衍杀的金俊更是把这话当口头禅。

    林衍的主张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干脆强制在场的每个人逐一表态。

    侍中李藏用知道自己没法和林衍硬着来,虽然辈分比那家伙高了去了,可人家手里可是握着军队的,杀金俊、金镜等人的刀口可都还在滴着血呢,还是不要刺激他为妙。他顺着林衍的调子提出了让王禃退位的主张。或许这样还可以先保住王禃的性命,再徐图转圜吧。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参知政事俞千遇等人的坚决反对。

    会议最终因为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39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