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绿色风暴 > 七十八章、过不下去,来找叔

??

    张安林在碎石堡生活了十几年,要不是蒋杰把和西门烈风关系好点的军户全部送走,欲借鞑子的弯刀灭掉的话,他现在全家还在堡城里守着西龙河畔的土地过日子呢。

    当然,那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蒋千户的,他不过是租了百十亩当佃户而已,自己那十来亩下等田全家根本吃不饱肚子,还要上缴田税。

    巡守城门的军士见了张安林,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进了堡城,小儿子张成勉强笑着,和那以前相熟的军士聊了几句话,觉得没啥好说的,跟着父亲的脚步随后也走了。

    张安林牵着的骡马,很快就引起了军户们的注意,在一张张略带陌生的眼神下,两人沿着灰扑扑的大路去了东北角的棚户区。

    原先的家院还是那么破败,炙热的骄阳下,看不到一丝生机,从倾倒的篱笆外看看自家的草房,张安林心里叹口气,直接就去了隔壁,那里是自己亲叔伯兄弟张子强的家。

    张子强是个匠户,一手打铁的手艺,在堡城里比起王大力不分上下,但是经年多病,千户所就算是有了修补的活计,他也是干不了多少,家道一直很破落。

    儿子张铁丁也是个铁匠,现在在跟着其他匠户忙着修理农具,夏收前这些镰、叉、锄头等等必须修补完好;女儿张慧娘早早就嫁了出去,就在西面不远临水屯的一家匠户人家。

    “子强,子强在家吗,”大老远的,张安林就高着嗓门喊道,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将近一年没有见面,也不知道这个倔强的铁匠身子骨咋样了。

    土墙后的小院里,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张子强的婆娘端着簸箕往外看看,惊喜看见了张安林,“哎呀,他大伯来了,来来赶紧进来,”

    转过头,婆娘喜气地叫了一声,“当家的,安林大伯来了,”随即,看看手里的簸箕,婆娘灰败的脸上,多了几份忧虑。今天,他们全家的口粮,就是这簸箕里的一些黑豆了。

    土砖草顶的屋里,传出几声咳嗽,一个低沉的声音沙着嗓子,“是我那安林哥哥嘛,”

    “是啊,是我,”眼眶通红的张安林,抖索着松开手里的缰绳,顾不上身后的儿子,几步迈进院子,掀起破烂的门帘就走了进去。

    张成赶忙抓过缰绳,上前走到院门口,冲着大娘躬身道,“大娘,小子张成给您见礼了,”

    一年不见,张成个子拔高了一大截,脸色红润头发油量,根本就看不出来,这就是去年那个一头黄发瘦不拉几的小子;头发灰白的大娘,怔怔地瞧了张成好几眼,这才哎呀呀地喊着自己的侄儿。

    上前扶着大娘满是布丁的衣袖,张成心里难受的鼻子发酸,大娘一个不到三十五岁的人,咋看着都成老妇人了;拿惯了火/枪的大手,已经能感触到,单薄的衣袖下,消瘦的胳膊轻飘飘的。

    “大娘,咱进去,今个不要吃黑豆了,”一手搀扶着大娘,张成拉着骡马进了院子,把缰绳拴在院子角落的木桩上,抬手去解粮食。

    “成啊,你们这是?”大娘颤巍巍地指着那两袋粮食,她一年到头,从来还没见过家里有这么多的粮食,眨巴着浑浊的眼睛,压根就不信自己看见的。

    “大娘,两袋粮食,你家一袋,改则叔他家一袋,”张成笑呵呵地说道,通地把粮食卸到地上,解开一袋,抓出一把黄灿灿的小麦,送到大娘眼前。

    手里的簸箕啪地掉在地上,几十粒干瘪的黑豆撒在了脚上,大娘双手接过小麦,瞅着这一粒粒饱满的麦子,眼泪哗地就淌了下来,“成,这是咱家的吗,大娘没有做梦吧,”

    “没有,没有,”张成飞快地擦去眼角的水渍,吸吸鼻子,笑着说道,“大娘,走,咱们磨麦子去,等会我去喊铁丁哥,晌午就吃白面了,”

    “哎,好,好,咱们吃白面,”攥着手里的麦子,大娘抬胳膊擦擦脸上的泪水,灰败的脸上焕发出许久未见的光泽,自己的这个侄儿,现在懂事了。

    院子角落里有一个不大的石磨,张成跟着大娘去忙活了;再说草房里,躺在炕上的张子强,拉着张安林的手,也是泪如雨下,哧哧地说不出话来。

    “子强,哥哥我不好,没来看你,没来看你啊,”淌着眼泪的张安林,看着张子强消瘦得不成样的脸庞,内疚地唏嘘道,“你也不找人去石关屯给我带个话,”

    “咳咳,安林哥,弟弟我不敢啊,就连你去石关屯那会,我都不敢送,只能远远地看一眼,这就是军户的命,”嘶哑着嗓子的张子强,喘了几口粗气,靠在被子上,“蒋千户厉害着呐,听街坊里说,老西门百户的死,他也有干系,哪个还敢去摸老虎屁股,”

    “嗯?街坊,谁说的?”闻言,张安林猛地睁大了眼睛,顾不上擦去眼泪,握着张子强的手,低声询问道。

    “哦,嗨,你看看,我就是一个多嘴,哪里记得是谁说的,”张子强眼神闪烁着,诺诺地含糊了一句,随即话题一转,“安林哥,你这回来是要干啥?石关屯那里呆不下去了?”

    “恩,不是,是我求了百户要回来一趟,”张安林失望地坐直了身子,这个子强地一向性子软,但脾气倔强,强问了也问不出啥,“现在青黄不接,我家里还有点粮食,拿来接济一下你家和改则家,”

    张安林坐在炕沿上和张旗强说着话,外面的灶房里,张成和大娘已经动手开始和面了,今天他们要蒸馒头,白面馒头。

    “蹬、蹬蹬,”院门口脚步声传来,一头大汗的张铁丁,穿着短褂匆匆跑进了小院,手里拎着一个小布袋,人还没进来,声音已经喊进了院。

    “娘,我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的张铁丁,紧紧攥着手里的布袋,“咱们有粮了,”

    “傻小子,啥有粮了,”铁丁娘从灶房里偏出头来,不满地瞪了儿子一眼,“你看看你,一身的臭汗,还不去洗洗,”

    老娘手上还沾着白面,院子里拴着的一头骡马,张铁丁突然意识到,家里是来了客人,要不然老娘不会去低头去哪个百户家里借白面的。

    “娘,”很有些埋怨地叫了一声,铁丁正要把装着三斤粗面的布袋放下,就看见老娘身后,一张英气的脸庞露了出来。

    “丁子,你回来了,”张成一开口,铁丁立马就把他给认出来了,“成子,是你啊,”

    两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终于在一年后,再次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不过,铁丁明显感觉到,张成的身子骨,可是比以前强壮了太多,胳膊甚至都和自己一般粗了。

    要知道,在千户所里,铁匠的待遇可是要比木匠强得多,以前总是铁丁偷拿着黑糠菜饼子给张成吃。

    晌午,张家一家和安林父子俩,炕桌上一大碟的白馒头,两个腌菜,加上大碗的野菜汤,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

    看着不紧不慢喝着菜汤的张成,张子强感慨地说道,“安林哥,成子一眨眼长大了,身子骨看着很不错,”

    “那是,整天的不着家,在军舍伙房那里吃喝管饱,能不长壮实嘛,”张安林不以为然地说,“要不是我年纪大,去不了军舍,那羊汤牛肉的,我比他还壮,”

    “爹,说啥呢,”张成不满地嘀咕了一句,张安林嘿嘿一笑不再多说了。石关屯里的保密军令,虽然没有涉及到吃食,但众军户都在自觉地遵守着,遵守着得来不易的那份满足。

    但随即,他就发现,子强一家人的眼睛,都热切地看在了自己身上,不由得老脸一热,心底里那碎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安林哥,那个啥的军舍,是不是?”张子强倒地是老匠人,听到这个敏感的字眼,顿时就明白了,很是吃惊地问道。

    “恩,没错,张成现在是军士了,在石关屯每天必须操演,防备鞑子,就住在军舍,那里可是吃饭管饱,”张安林想了想,王梓良在自己走时的交代,让他意识到,自己似乎在办着两件大事。

    那么,私下里说说屯里军士的待遇,应该不会是犯了军令吧。

    “张成和他哥哥兴山,现在都是西门百户手下的军士,每月粮饷一两八钱,兴山在外面驻守时间长,多五百钱,”张安林略带炫耀的说辞,顿时就让这一家三口惊呆了。

    一两八钱,还管吃饭,那不就是一年要有二十多辆的银子,合两万钱啊,在碎石堡里就是那几个百户,才能见得上这么多的钱。

    张铁丁嘴里嚼着馒头,眼珠子不时地在张成身边的炕下飘着,那一双软牛皮短靴,看上去让他眼热不已;和自己那双露着大拇指的粗布鞋相比,铁丁就觉得,去年父亲的选择,或许是错了。

    当张安林缓缓地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张家三口又是一阵的呆滞,战死的军士,每人给家属五十两银子的抚恤,还可以让家属到石关屯去生活,那是啥样的感觉。

    “哎,”破烂的窗纸下,靠在炕柜上的张子强,放下筷子,低声叹气,“西门家,没有败落,老百户后继有人了,”

    “爹,”铁丁忍不住叫了一声,随即就被张子强不善的眼神吓住了,低着脑袋端起有两个茬口的大碗,稀溜溜地喝着菜汤。

    “安林哥,弟弟我求的只是一家安稳,虽然那石关屯是好,却也是个不良之地,更不愿全家转了军户,你一家在那里要小心啊,实在不行,回来咱们还有一个破屋不是,”张子强软软的话语,让张安林暂时熄了劝说的念头。

    饭后,张安林拿出一贯钱,让张铁丁去和张成一起,把粮食给表哥家送过去,顺道请大夫来,给子强好好看看。

    请来了大夫,张改则一身补丁短衫地跟着来了。

    张子强的身体是老毛病,要按时吃药不说,大夫叮嘱了,需要好好休息一年半载的,才能将养好身子,以后也不能干重活了。

    张成在铁丁的指点下,去了街上王家商铺里,买来了猪头肉和麦酒,加上一段干腊肠,铁丁娘很快就在在炕桌上摆出了几样下酒菜;老弟兄三人吃着说着,聊到了晚上。

    比起张子强家,泥瓦匠张改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家里张嘴嚼食的人又多,正愁着去城外拣点野菜回来,就遇上了张成送粮来了;听了大晚上安林老哥的絮叨,一脸通红的张改则,不言不语地回家了。

    第二天,给铁丁妈私下塞了些碎银子,张安林告别了张子强,和张成牵着骡马出城,昨天张成已经在饭铺里买了些干饼,足够路上吃食了。

    出得堡城门,张安林挥手让送行的张铁丁回去,“铁丁,在家要孝顺爹娘,倔脾气还是要收敛了,”凝神看看那身后的城堡,老铁匠压低了声音,“要是过不下去,来找叔,把你爹娘带上,”

    “哦,知道了,”张铁丁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去的亲戚,怅然地返身回城了,今天,他还要去给地里挑水。

    出城不到二里地,就在一个岔路口上,眼尖的张成,远远就看见前面的大路边上,蹲着一个身影,摸着怀里的火/枪,细细打量了一下,“不对啊,爹,前面那不是改则叔嘛,他咋跑这里来了?”

    “哦,是不是,咱们过去看看,”烈日下眼神不太好使的张安林,眯着眼也看不清,赶忙和小儿子拉着骡马,向前走去。

    后腰带上插着长长烟袋锅的张改则,低着脑袋蹲在路边的草丛里,不时仰头向碎石堡方向查看,直到看见张安林爷俩的身影出现,这才咧嘴站了起来。

    一见面,张改则冲着张安林就是一句,“安林哥,石关屯那里要泥瓦匠不?”

    “要,咋滴不要,就冲哥哥我的面子,西门百户也要了,”嘿嘿笑着的张安林,看着表弟那褴褛的短褂,几乎要散架的草鞋,嘴角发苦地说道。

    “那行,只要能吃饱饭,干活累点咱不怕,”张改则松了口气,牛头冲着草棵里大声喊道,“孩子他娘,你们出来吧,”

    呼啦啦,草稞子里钻出了四个高矮不一的人头,灰头土脸的,明显藏了不短的时间,和张改则一样,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弟妹啊,你和孩子们都好吧,”张安林让张成把改则的婆娘搀扶出来,再看看那三个抬着大半袋粮食的小子,低声询问道,“事情太急,没去家里看你和孩子,不要记挂啊,”

    “没事、没事,”唯唯诺诺的婆娘,不安地喵了眼自己的丈夫,抱着一个粗布包袱,眼睛都不知道往哪看了。

    五个难民模样的亲戚,张安林心里也不好受,让张成拿出一半的干粮后,犹豫着不知道该如何办了;要知道,他还是有要事在身呢,哪能出来不到一半的路,就带着人回去了。

    见老爹为难,张成把几张大饼交给自己的表弟,随手从包袱里掏出一枚弹丸,左轮火/枪用的弹丸,在坚硬的纸壳上用指甲划出了三道深深的痕迹,上前交给张改则。

    “叔,拿着,去石关的路只有一条,你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过了西龙和沿着车辙印走,小心路两边的毒草,要是被刺到了,歇息两个时辰就能醒过来,”

    “到了石关那里,自有军士出来盘查,拿着这个弹丸,你交给他们,告诉他们我的名字,他们看过印痕就明白了,”

    张成在亲卫队里属于三小队,平时和同伴们演练火/枪,都习惯在弹丸上刻印三道痕迹,其他的两个小队也是如此,方便拿回弹壳去坤叔那里换取新弹丸。

    告别了改则一家人,张安林在儿子的劝说下,骑上了骡马,好在这骡马温顺,慢慢走起来脚程快了点。

    “成子,你改则叔拿着你的弹丸,不会走错了路吧,”坐在骡马上的张安林,有些不安地问道。

    旁边在土路上大步行走的张成,牵着缰绳头也不回,“爹,他们要是这都能走丢了,那不去屯里也罢,百户那里可不要废物,”

    “屁话,你小子咋敢这样说你改则叔,是不是皮痒了,”张安林马上沉着脸呵斥,一连串的说教让张成缩着脑袋再也不敢多嘴了。

    没错,这一阵萧夜经常给亲卫们讲的,是人人都有用处,就是看自己有没有用心了,石关屯里养不起废物。

    《战争论》对于萧夜的影响,越来越深了。

    沿着土路往东走,沿途每隔十几里,高处的山坡上就有一个火墩,他们距离第一个火墩的路程,还有一个时辰,今晚,估计要在第三个火墩里借宿了,那里也归碎石堡管辖。

    从张子强嘴里得知,张安林原先在千户所铁匠铺里,一起干活的老活计的大儿子,在那里当旗官,很有前途的小伙子。

(https://www.tbxsvv.cc/html/60/60714/317760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