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传 > 第三十四章 太史慈 信义为先

??

    太史慈也是个神射手,他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东莱人,年少时因为保护家乡百姓得罪了州里官员,避祸辽东。

    孔融知道了太史慈的作为,很佩服太史慈,就去帮他照顾他母亲,时常带点礼物去赠送给太史慈的老母,想结识太史慈。

    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他母亲跟他说孔融如何照顾家里,叫他记着人家的恩惠,恰巧听说孔融被黄巾乱党围了,太史慈只身潜入围城之中,找到孔融。

    孔融正为难呢,看见太史慈来了,很高兴,太史慈读过不少兵法,比孔融空有一肚子学问可有用多了,太史慈给孔融想了一计,他领着一队士兵每天跑到城门外边,

    装作练习射箭,还带着箭靶子啥的,黄巾的将领管亥,起初以为他们是来打仗的,还挺戒备,死死盯住了,看他们搞什么小动作,结果一连几天,

    太史慈都是练习射箭,别的啥也没干,这就跟狼来了的故事似的,管亥的黄巾兵习以为常了,也不拿他们当回事,你练就练吧,我们该干啥干啥。

    太史慈看对方懈怠了防备,突然就带领士兵突出了重围,有贼来追,怎敌太史慈百发百中的箭术,都给射回去了。突出去之后,他就找到了刘备,

    刘备也跟太史慈不熟,太史慈就跟刘备说,“我跟孔融以前不认识,孔北海在我外出避祸的时候帮助过我家里,所以我对孔融报恩,来求你去救他一救,

    听说你一向有仁义之名,也算是大汉皇叔,孔融当今名士,你救了他也给自己脸上贴金。”刘备问太史慈:“孔融也知道我刘备?他叫你来求援的?我万分荣幸啊!”

    于是带了三千人马连夜赶到围城,黄巾本就是乱党,一看救兵来了,一哄而散。孔融对太史慈也很感激,太史慈报完恩就回家去了。也没给他俩打工。

    太史慈的母亲听说救了孔融,跟太史慈说:“这回咱不欠人家的人情了。”

    后来太史慈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没重用太史慈,只用他做了个侦查兵,太史慈去侦查孙策的时候,被孙策撞上了,孙策当时号称江东小霸王,文韬武略拔尖的人物。

    而且当时孙策还带了黄盖、韩当等人,一共十三骑马正在打猎,太史慈好不惧怕,上前就跟孙策搏斗,俩人从马上打到马下,孙策抢了太史慈的脖子后边佩戴的手戟,

    太史抢了孙策的头盔,俩人足足打了半天,不分胜败,孙策和太史慈都很钦佩对方,算是不打不成交了。然而太史当时并未投降孙策,而是在刘繇兵败之后被孙策擒住,

    才答应孙策为他效命,可见太史慈是个很有原则的人,绝不负人,跟曹操正相反,曹操是专门负人。

    孙策捉住太史慈之后问太史慈,之前神亭一战,如果是我错手被你捉住,你是杀了我还是留我性命?太史慈想了想,“或许会杀了你吧,我也不知道。”

    孙策哈哈大笑,心里更加佩服太史慈为人诚实磊落。孙策拜太史慈为中郎将,太史慈也发誓跟随孙策,之后没过多久,刘繇死了,他部下万余人无人可附,

    孙策派太史慈去安抚收编,太史慈领命前去,左右随从跟孙策说,这太史慈此去或许就不回来了,这么多人马,没准就占山为王自立门户了。

    孙策却坚定地说:“我相信子义为人,必不会辜负我。我们是打出来的交情,不一般。”孙策派人摆好宴席,插了根竹竿观察日影,跟众人说,太史慈日中之时必回。

    果然,太史慈约好的日中之前回来,真就带着人马回来了。孙策对太史慈的为人是看的很透的,知道太史信义为先,一言九鼎。

    孙策死得早,孙权对待太史慈也很尊敬,委以重任,太史慈的射术很出名,传说他在两军阵前射一个骂阵的曹兵,一箭就把对方的手腕钉在了城楼的柱子上,

    曹操听说了特意派人偷偷给太史慈送了个盒子,里面也没书信,就有一副药材“当归”,希望太史慈能加入他的阵营,为他效力,可是太史慈跟他不是一路人,没答应。

    张辽来打东吴的时候,太史慈中了张辽的诱敌之计,张辽命人在城内放了一把火,然后把城门打开,吴兵以为曹军有内变,跟随太史慈冲入城中,结果周围乱箭射下,

    太史慈身中数箭,被董袭救回。孙权见太史慈身带重伤,非常伤感,就撤兵而回。回去之后太史慈病重,张昭等人来问安,太史慈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说完口吐鲜血而亡,时年四十一岁。这句话成了金典名句,叫人非常惋惜。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977/330266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