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孔子十九世孙,建安七子之一,从小就很有才名,孔融四岁时候,他住在山东老家,那边产的烟台梨滋味不错,那个梨跟鸭梨雪梨不是一个味道,
很绵软,很好吃,孔融兄弟几个在厅里围着梨一起吃,梨个儿有大有小,孔融呢是他们家老幺,最小的孩子,他哥哥给他挑了个大个儿的,叫他吃,孔融很有意见,
不吃,反而拿了个最小的。把大个儿的让个哥哥吃,父母奇怪地询问他,你干嘛不挑好的吃呢?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
这个事儿后来传开了就写进了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十兄弟之间互相谦让,尊长爱幼的美德。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
他对门人说:“我是李老师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果然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老子叫李聃,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难道还能跟孔融说我小时候很笨,所以现在很聪明。李膺很佩服孔融的机智。
孔融跟祢衡相交,孔融当时已经四十岁了,不惑之年,祢衡只有二十来岁,弱冠之年。孔融对祢衡的才识很是折服,所以不管他年纪大小,跟他结为了忘年交,
还推荐给曹操,结果祢衡被曹操不喜,孔融感觉很对不起祢衡,对曹操的态度更加傲娇了。
当时曹操破了袁绍,曹丕看到甄姬很美就娶了做老婆,曹操看到甄宓是个才女,长得又天姿国色,觉得儿子眼光没错,同意了,还当着群臣的面说,“真吾儿媳也。”
孔融听说了,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指摘曹操把甄姬赐给曹丕是个祸害,后来甄宓被曹丕冷落,跟孔融的比喻不无关系。
孔融是孔子后人,所以交友广泛,也好多人慕名而来结交于他,他曾经说道:“如今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我此生无憾事了。”
但是孔融对于曹操还是很不友好,处处贬斥曹操所作所为,指摘时事,对的错的都看着不顺眼,为曹操所记恨。
终于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被曹操所杀,并抄家满门,
孔融留下一儿一女寄宿在别人家里,他被抄家之后,有朋友来告诉两个孩子叫他俩快跑,俩孩子正下围棋呢,听了也不惊慌,还继续下,别人问他俩,“你们不害怕吗?
赶紧逃跑吧。”但是俩孩子也就十来岁左右,不但不害怕反而对那人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一副大无畏的样子。别人给他们喝了点肉汤,女孩还对男孩说:“祸事来了,
你我兄妹命不久矣,还留恋肉味吗?”哥哥听了不喝了。后来曹操残忍的杀了两个孩子。俩小孩面不改色,引颈就刑,慷慨赴死。
孔融有个朋友叫脂习,曾经在孔融讥讽曹操时候劝谏过他,闹得不欢而散,孔融死了,没人敢给他收尸,只有脂习发送了他们一家。并因此获罪,押入大牢。
后来脂习逢上大赦才没被杀害。孔融跟太史慈还有交情,当初打黄巾的时候,孔融被管亥所围,是太史慈为孔融搬来了救兵,才得以解围。
孔融还干过一件事就是看到有人在路边哭坟,哭的时候没掉眼泪,就把人家给杀了。这个事不知道真的假的,又多管闲事之嫌,又衬托了孔融对于礼义的东西比较严格。毕竟是孔子的后人嘛,所以这个事也没人敢说别的闲话。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977/33026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