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孟昶在蜀国作乐,这边的宋太祖已经平荆南,兵威所加,无不摧折。一日早朝,李昊奏本:“臣观宋主,不类周汉,将来必定统一海内,为陛下之计,不如谴使朝贡,免起战端。”
孟昶犹豫不答。王昭远上前奏来:“蜀道艰险,宋兵焉能飞渡?何必称臣入贡,自损威风呢?”孟昶闻此言,也觉得朝贡有损威风。但是宋兵已经势不可挡,总要早作防范,遂召来大臣们商议,张庭伟献计策说可以联合北汉,夹击汴梁.孟昶觉得此计可成,于是修书一封,遣赵崇韬,携了蜡书,由间道弛往太原.
哪知道赵崇韬是个卖主求荣之辈,他见孟昶荒于朝政,沉迷酒色,荒淫无度,知道蜀国必亡,如今,宋朝兵力旺盛,天下归心,君明臣贤,将来必定统一天下。他名义上带着蜡书去太原,实则去了汴梁见宋太祖。打开一看:“早岁曾奉尺书,远近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泊传吊乏之佳音,实动辅车之喜色。寻于褒汉,添驻师徒,只待灵旗之济河,边遣前锋而出境。”
宋太祖大喜,正苦于没有理由出征,此时正合心意。于是派忠军节度使王全斌前去征讨蜀国。临行前特别嘱咐不得打扰蜀主全家老小,不论男女老幼都不得为难,都带到京城来。
宋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势如破竹,孟昶也派王昭远任大将军,韩保为副将前去应战。这位大将王昭远,史书上说他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平时谈起军事滔滔不绝,一套套理论,一个个战例,讲得眉飞色舞。孟昶见其聪明过人,就委以重任,让他统率后蜀军队。
可是,王昭远只会纸上谈兵,带兵打仗远远不行。更可笑的是,王昭远自诩诸葛亮,平时煞有介事,昼察风水,夜观星象,举止甚是造作。孟昶的母亲李太后见他这样,非常担心,就劝孟昶不要让王昭远当主将,以免贻害国家。孟昶不以为然,认为王昭远谈起军事来头头是道,好不容易碰到这样一个“诸葛亮”,他怎能浪费人才?
这时,宋军已经大兵压境,宰相李昊送王昭远出征迎敌。王昭远跨上战马,对李昊夸口道:“我此次统军前往,定能击败宋军,打到中原,显示一下咱的威风!”于是三军开拔,直指剑门关,猎猎军旗,迎风飘扬,军队的士气很高。
大军刚行至三泉寨就见宋军蜂拥而来,韩保、李进出去与宋军先锋史延德大战,可惜宋军士气勇猛,那些蜀军被杀的败逃而回,军中的三十万担粮食也丢了。宋军一路大捷,王全斌准备偷袭剑门,此乃蜀国的咽喉,王昭远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碰到王全斌,吓得发呆,抱头鼠窜,还是被宋兵给揪了出来,用绳子套着脑袋,就象是牵了一只猴子,哎!堂堂一个蜀国大将就这样了。真是悲哉!可笑这个“诸葛亮”,三战三败,很快成了宋军的俘虏。
孟昶闻之大惊,赶忙调兵遣将,并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拿出宫中所有财宝,征得一支大军驰援。可是,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根本没有战斗力。统帅是太子孟玄喆,根本不懂军事,只见他带着数万兵马,浩浩荡荡地缓慢前行,竟用一顶绣辇抬着他的爱姬随行,还带上乐师和乐器,一路吹吹打打,竟像婚嫁队伍一般。说荒唐,真荒唐,大军一路走来,歌声不断,路人见了,都窃笑不止。
那太子平日也学孟昶的样子只知道饮酒作乐,从不习武,哪里知道打仗的事情,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真是哪里还有个行军的样子,刚走到绵州听说剑门失守,就吓得报头逃回来.
兵败也是在意料中的事情,这么多年,由于孟昶的挥霍,好好的一个富庶的蜀国应是给他搞的民不聊生,贫困交加,百姓也造就厌恶了这位只知道享乐的皇上了.皇上荒于朝政,有良心的臣子被他的行为弄的寒心,受到奸臣的排挤,如今围绕在孟昶身边的无非就是一些只知道如何享乐的庸臣.到战时,又怎能有一个真心卖命的人?
孟昶闻之又惊,当下心中忐忑,于是急令左右出谋划策。一名老将说:“不必惊慌!宋军远道而来,必然不能持久,我军目前至少还有14万大军可以投入战斗,请调兵坚守,以克敌军!”孟昶心中稍宽慰,叹息道:“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将士效命之时,但眼下虎狼之师兵临城下,京师已成孤城,谁愿临危受命前去破敌呢?”
议来议去,竟无一人堪当此任。这时宰相李昊站出来了,但不是出来请战,而是建议孟昶投降。这个李昊,最会起草降书,前蜀王衍投降时,降书就是他写的。有人干脆趁夜间在他家门上写了一句“世修降表李家”,也真够大胆和幽默的了。
孟昶叹曰:“想朕父子在此建国四十年,如今却没有一人为我所用,呜呼唉哉?”其身凄凉至极。现在才想起来用人,也太晚了,若平日里多关心些政事,如今也不至于此呀?
情势所迫,孟昶只好跪地请降,双手送上降表,时为公元965年。孟昶降宋,后蜀灭亡。可叹他在位31年,最终还是把一个富甲天下的后蜀交给了宋朝。而自宋朝发兵汴梁开始到后蜀灭亡,前后不过66天。
至此蜀国亡,王全斌等进驻蜀国,他们又将如何对待蜀国的臣民及嫔妃呢?欲知花蕊夫人命运如何,且听下回细说。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718/327041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