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信听后说道:“你们没有为难那些人吧?”
“有汉王的吩咐,微臣怎敢,微臣只是命令士兵们把手起来,没有丝毫的无礼。”乔同化赶忙说道。
“那便好,这些人虽然重量级人物,可是也是经验丰富的官吏,只要能归降,本王便不会吝惜官职,那帮本王带话给那些人。”高鸿信说道。
“是,汉王!”乔同化应道。
汉军攻占北京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清被赶出了关外,以后整个天下便是汉军、楚军、吴军三足鼎立了。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汉军实力最强,还占据了北京城,地势上居高临下,大有一举扫平天下的气势。
而楚军稍次之,不过地域也是跨越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实力也不容小觑。
不过此时在苏北地区,额勒登保大军还在,楚军与额勒登保清军的大战还在持续。
吴军实力最弱,只占据两省之地,不过却距离实力最强的汉军要远,因此吴军到要比楚军淡定。
汉军占据京城之后,高鸿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着手首都从西安搬迁到北京。
经历过上次迁都之后,汉军的各级官员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工程浩大,可是到时没有出任何的差错。
后宫诸人、官员来到北京城之后都有现成的住所,都是以前逃往关外的官员的宅邸,高鸿信大笔一挥便分发给了各级大小官员。
这场浩大的搬迁不可能一簇而就,先过来的只是官员与后宫中的人。
接下来汉军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高鸿信的称帝大典。
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因此高鸿信也因循下来,先经过官员的三次劝进,然后宣布称帝。
不过在这之前官员们对国号起了争吵,一方咬定是汉,还有一方则认为不应该沿用以前朝代的国号。
高鸿信有自己的想法,自然不会使用有明显民族主意色彩的“汉”做国号,不过没有一开始便说使用四个字的“中华帝国”,虽然高鸿信觉得这四个字说起来很霸气。
而是定下国号为“华”,并且规定所有对外的文书当中都要使用“中华帝国”的全称,而高鸿信则成为中华帝国皇帝陛下。
百姓平常可以称呼全称,也可以简称“中国”或者“华国”,不做具体限制。
有了高鸿信的命令,再加上“华”字在中文的意思是“荣”,也是汉族的故称。
从阴阳五行上考虑,华可以带包木德,而清代表水德,水生木在合适不过。
众臣都没有异议,国号便定位了“华”。
趁着这个机会,高鸿信还接着制定出了国旗,毕竟现在西方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旗帜,自己不弄一个以后交往也总会不便利。
虽然官员们对这个旗帜不以为然,可是觉得也无所谓,就没有格外反对。
官员们只要拿出国旗的方案便可以了,高鸿信最后选定一版。
不过官员呈上的国旗都大同小异,都是龙旗,区别只是底色与龙的样式。
高鸿信对此很无奈,仔细挑了挑,最终选了一个红底金龙的。不过这个方案上的金龙并不是很复杂的那种龙,而是一条有些抽象的龙,看起来很有美感。
而且高鸿信还在这条龙周围加了两圈的星星,规定一个星星一个省级单位,每一圈最多有十个星星,如果超过三十个,则相应变为三圈。
官员们对于国旗本来就不上心,自然高鸿信说什么就是什么。
高鸿信之所以加那些星星,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汉军每占领一处地盘,建立了一个省级单位便会多一个星星,想想都觉得很爽。
嘉庆十年的正月初一日(1805年1月31日),高鸿信的就任中华帝国皇帝的登基大典在紫禁城举行。
二十五岁的高鸿信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宝座的台阶,就皇帝位。宝座东侧案上陈放着即位诏书和皇帝玉玺,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原则,分班肃立。楚国、吴国,甚至朝鲜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庄严、壮观。
高鸿信穿一身明皇色的皇袍,上面绣着五爪金龙,端坐在龙椅之上。
城外的礼炮大响,九九八十一声过后,高鸿信命边上的太监打开了长长的祭文,宫殿内外的众臣顿时全部跪下。
这篇长长的祭文多是赞扬上天地恩德,以及华军顺从天意之举,小半时辰这段拗口,难懂的祭文才被读完,下面哑雀无声,已跪得双腿麻木,也不知有没有人听懂,直到将最后一句“苍苍者天必佑中华万年,尚飨!”读完。
众人才再次三呼万岁,赶紧起身,祭完上天后,又是一篇祭文,这篇祭文是用来掉念高鸿信地祖先,祭文道:“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掬诚告奠,伏祈灵鉴!”
这篇祭文倒是不长,一会儿就念完,众人免不了又是跪拜一番,接着高鸿信加封高祖高大威为玄皇帝,号德祖。曾祖父高君达为恒皇帝,号懿祖。祖父高胜怀为裕皇帝,号熙祖。父亲高均正为淳皇帝,号仁祖。
宣布正式改元为神武,众人再次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改元之后,大礼就已完成了一半,后面就是对各人的册封,首先加封孔秋柔为中华帝国皇后,赐凤冠霞披以及印信。
接下来册封的就是皇帝的三宫六院,只是高鸿信这个皇帝陛下的后宫少得可怜,只有袁幼荷、贺迎春、王雅莉、吴晓婉和吴晓倩五人。
其中袁幼荷、贺迎春被封为皇贵妃,其他人则被封为贵妃。
虽然大臣们几次请旨选秀,充实高鸿信的后宫,高鸿信皆以天下未平为由不准,他骨子里到底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封建帝王,不想为自己的一已之欢让数千家庭骨肉离散,再说以前汉王府中本身有许多美貌的侍女他尚且没有碰,又何必再增加。
对此大臣们只得想高于氏进谏,高于氏自然希望高鸿信后妃越多越好,有了高于氏的嘱咐,高鸿信也只得推说等登基之后便开始选秀。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502/323810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