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1796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埋伏

??对胡克家高鸿信是想要收为己用的,现在义军的地盘不断扩大,有许多地方因为没有做够的官员而只能实行军官,许多的军官同时有管着民政,这种现象不是高鸿信想要的,如果这种现象一直延续,最终肯定会导致主弱臣强,最终使义军四分五裂。

    安排好胡克家之后,高鸿信便开始处理重庆城的事务。

    重庆城刚刚攻克,事情牵头万绪,还要耗费高鸿信许多的精力。

    不过高鸿信心中已经不着急了,在重庆城中获得了许多的粮草,短时间内不用在为粮草担心了,而且如今有了重庆城作为根基,高鸿信也可以安排大军想周边扩张,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到那个时候就该清廷着急了,义军在四川的腹地站稳了脚跟,整个四川的局势也就崩坏了。

    等福宁收到重庆被义军攻克的消息时,已经是数天之后了。

    福宁没有想到义军当中竟然有火炮,重庆竟然这么快就被攻克了,而他围攻瞿塘关,还没有丝毫的进展。

    现在无疑是义军占据了上风,福宁此时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围攻瞿塘关顿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现在对于福宁来说赶忙将义军赶出重庆就成了当务之急,否则后果福宁都无法承受。

    当天福宁便匆匆率军南下了,而瞿塘关上义军看着仓皇退去的清军,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之声。

    乔同化见清军就这样退走了,便知道肯定是高鸿信已经攻克了重庆。

    现在瞿塘关已经没有了清军的包围,乔同化也送了口气,而他接下来便要开始向周边扩展,着重向东。

    现在高鸿信在重庆抽不出身,而被清军围困的四川义军也不能见死不救,因此乔同化打算在占领整个夔州之后,便进入东乡所在的绥定府,击溃围攻的清军。

    福宁撤走的时候,知道在夔州留有兵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带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因此乔同化轻而易举的便占领了真个夔州。

    进入绥定府与清军大战,乔同化便不能小觑了,毕竟在绥定府的清军为数不少,因此乔同化亲自率军进入了绥定府。

    “将军过了前面那道山谷,便没有山地了,前面一马平川,半天时间便能赶到东乡前线。”情报司在绥定府的负责人池东光指着前面对乔同化说道。

    乔同化看着前面的山谷,以乔同化看来,前面的山谷很适合作为伏击之地,心里不由谨慎了几分。

    池东光也了解这里的地形,知道这里适合伏击,自然能看出乔同化的想法。

    “将军,谷地两边的山峰,我已经派然查探过一边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池东光开口对乔同化说道。

    “嗯,还是让士兵们再搜一搜吧,小心无大错。”乔同化说道。

    “将军说的是。”池光东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与乔同化唱反调。

    山谷两侧的山峰上有不少士兵在搜索这,当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后,便发信号大军便进入了山谷。

    大军不断的前进,知道就要快出谷了人没有丝毫的动静,乔同化心里便松了口气。

    可是也就在这时,却从大军的后面传来了喊杀之声,乔同化顿时大惊,朝着后面看去。

    只见从山谷入口之处涌来大量的清军,不断想义军掩杀而来,而山谷狭窄难行,义军因此都拥挤到了一起。

    乔同化知道自己中了清军的埋伏,清军这次埋伏有些出人意料,并没有在常见的山谷之处设埋伏,而是在山谷入口前一段埋伏,等义军进入山谷之后便蜂拥而至。

    义军陷入危机之中,向来时的方向走已经不现实了,而往前走肯定也有清军阻拦。乔同化知道此时他要做出选择,否则整个大军都有可能折在这里。

    略一思考,乔同化便下令让大军向前冲,现在义军的整体队形是朝前的,如果现在转身向后,只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冲出包围圈的机会将更加的渺茫。

    乔同化率领这大军朝着前面的出口杀去,当大军冲到谷口之时,从谷口出冲进了大龄的清军,挡住了义军出谷的道路。

    “弟兄们,跟我杀呀!”乔同化知道,现在是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就算是死伤再大也得往前冲。

    此时,在远处的山峰之上,一位清军将领,正看着想出口处拼杀的义军。

    “襄阳乱匪的战斗里果然强大,看来的德楞泰大人并没有夸大其词。”这位将军便是清军在福宁耍浚离开东乡之后负责围剿四川义军的总兵杨遇春。

    “是呀,这种情况下,他们只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便反映过来,随后便抵挡住了我们在后面的进攻,真是不可小觑呀!”他身后的副总兵万崇兴听后说道。

    “这也更说明襄阳义军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看来以后真要对他们格外的关注了。”杨遇春说道。

    万崇兴从加入军队开始便跟着杨遇春,一路升迁之后,他也一直作为杨遇春的副手,不过他心中并没有什么不满。在万崇兴看来,以杨遇春的才能做一个总兵已经是屈才了。

    福宁之所以将围剿四川义军的众人交给杨遇春,并不是没有目的的,福宁对杨遇春的才能也很了解,否则也不会对他委以重任。

    杨遇春字时斋,是四川崇庆州(今四川成都崇州市)人。六岁入家塾,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中武举人,次年拣选入伍。后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及贵州、湖南苗民起义,深受福康安的赏识。

    后来额勒登保接人剿匪总理大臣,杨遇春因为才能出众,被额勒登保所倚重。

    本来额勒登保悲伤剿匪打算让杨遇春也北上的,正好福宁回四川剿匪,因为将领缺少,便找到额勒登保要调杨遇春入川。额勒登保考虑到杨遇春本身便是四川人,如果会四川剿匪的话,本身便有不少的优势,因此便同意了。

    福宁自然知道杨遇春的才能,平时对杨遇春也不会摆上司的架子,有什么事情也会与他一起商量。

    ;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502/323802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