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在次日的早朝之上宣读了对福康安的追封,还有对和琳与勒保的任命。
福康安的死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反而是福康安被封为郡王这件事无人问津。众人下朝之后,有的忙着安慰福长安,有的忙着恭维和珅,毕竟和琳的任命同样引人瞩目。
湖北,襄阳,此时高鸿信等人正在按照计划进行招兵,这次征召的只是地方上有些名望的读书人。当然大多数读书人都不会理会义军的征召,高鸿信等人则按照原计划开始了拉壮丁的工作。
高鸿信来到了襄阳名士单秉鉴家中,此时单秉鉴正坐在大厅的主座之上,一身夏季常服,不紧不慢的喝着茶水,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等放下茶杯后,单秉鉴开口说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呀,高将军如此年纪就能做出此等大事,真是我等庸人汗颜。”
高鸿信笑着说道:“单先生过奖了,对您的学问我也是佩服的紧呢,以后还得向您多多讨教。”
单秉鉴笑了笑,然后问道:“高将军,今天不会是来讨教学问的吧,有什么事请直说。”
高鸿信听后,便说道:“单先生,那我也不兜圈子了,我今天来是要带走令郎的。”
单秉鉴听后,脸色立马变得难看了起来,低沉着声音问道:“你们的安民告示上不是说不会做扰民的事,更不会强拉壮丁吗?”
高鸿信说道:“告示上的是真的,但是我们又发了一个告示,要求告示上的人必须按时到军营报道,如果按时不到的话可是违反军法的。但是我们鉴于他们目前都不属于军队序列,所以改为由士兵亲自押送入伍。鉴于您在襄阳的名望,便由我亲自带队前来拜访。”
单秉鉴皱着眉头,反问道:“你们这样不怕失去襄阳的民心吗?”
高鸿信笑着答道:“民心只在乎柴米油盐,不再会谁当兵。”
单秉鉴沉默了,过了一会又问道:“如果我不同意你们带走我儿成敬呢?”
高鸿信听后一愣,随后笑了起来,说道:“您一定会同意的,况且您不得不同意。”
单秉鉴听后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奈何呀。”
“先生同意了?”高鸿信听后问道。
单秉鉴略带无奈的说道:“你不都说了吗,我不得不同意。”
高鸿信此时脸上挂满了微笑,接着问道:“那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答应?”
单秉鉴没好气的说道:“既然知道是不情之请你还问。”
高鸿信混不在意高秉鉴的语气,说道:“对于这件事我们真的很抱歉,但是为了我们义军的未来有些事不得不去做。”
单秉鉴听后,沉默了一下,说道:“说来听听。”
高鸿信便直接说道:“我们想让您出任襄阳知府。”
单秉鉴听后脸色大变,立马回绝道:“不可能,投降贼寇可是诛族的大罪!”
高鸿信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说道:“那是在朝廷能消灭我们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把鞑子朝廷推翻了,您只会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况且令郎都已经参加了我军,您还想摘清关系吗?”
单秉鉴听后,哈哈大笑,说道:“你竟然想推翻朝廷,简直白日做梦!至于我儿子,到时就说是你们逼迫的,自然能应付过去,况且你们带走的也不止我一家,我相信朝廷连这点判断还是有的。”
高鸿信没有生气,只是笑着说道:“白日做梦?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当小兵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会自己会成为皇帝。你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而且满清朝廷一向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风格,你觉得朝廷会听你们的冤情吗?”
单秉鉴的笑声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说道:“不可否认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说的那种可能太过渺茫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是不可能将全家人的性命寄托在这么虚无缥缈的梦想之上,而且就算我不答应你们的请求,估计你们也不会杀了我全家的。”
高鸿信听后一愣,好奇的问道:“何以见得?”
单秉鉴答道:“从最近你们的作为来看,你们不是见人就杀,随便拉壮丁的草莽之辈。你们队伍的纪律还是很好的,办事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你们想要取得人心,获取民众的支持。虽然本人没有考中进士,但也是举人出身,并且我对自己在襄阳府的声望还是很有自信的,如果你们杀了我一家老小,估计你们在襄阳要想再获得百姓的支持就难上加难了。”
“单先生看的很透彻呢,不过我一样有办法让先生屈服。”高鸿信自信说道。
“哦,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办法。”单秉鉴好奇的说道。
高鸿信看着单秉鉴微笑着,缓缓说道:“我可以把你一家转移到我们的大帐软禁起来,然后对外宣称单先生已经投降我等,并且决心为我们效力推翻朝廷。”
单秉鉴听后脸色顿时煞白,转而有突然变得涨红,对着脸上正挂着人畜无害笑容的高鸿信喊道:“你们这时无赖!”
“无赖吗,我感觉挺好的,这样即办成了事,有不伤和气。”高鸿信无所谓的说道。
单秉鉴知道高鸿信根本不会计较自己的言语,便接着问道:“那你就不怕我在你们的大营里自杀了?”
高鸿信说道:“不怕,这种情况我早就料到了。首先我们会有人专门看着你们,想要自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你自杀成功了,我也不会立马让消息传出去,而是会等到某一次战斗之后,对外宣称你是被清军杀死的或者中流矢身亡,反正总能让我们置身事外的。”
单秉鉴听后彻底无语了,感觉所有的退路都已经被他们堵死了,早知道自己也逃走了,只不过是舍不得这份家业走的晚了一点就没有走成,悔不当初呀。
高鸿信看着沉默不语的单秉鉴,没有继续说什么,他在等单秉鉴的决断。
等了好久,单秉鉴叹了口气,苦笑这看着高鸿信,说道:“我都答应你们。”
高鸿信笑了起来,说道:“单先生,您真是深明大义,贵公子现在就得跟我的人回军营,至于您可以明天再去府衙见高俊茂高将军,然后就可以开始处理政务了。”
单秉鉴对着外面喊道:“来人。”
这时一名长随走了进来,问道:“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单秉鉴说道:“你去把少爷叫到这来。”
“是。”长随立马走了出去。
不一会从外面进来一名十八九岁的少年,长相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子英气,不像是一个书呆子,高鸿信知道这可能就是单秉鉴的儿子。
这时,单秉鉴开口说道:“成敬,这位是高鸿信将军,你随他去军营报道吧。”
单成敬听后一愣,眉头皱了起来,说道:“父亲,您这时为何,难道您想让咱们家家破人亡吗?”
单秉鉴摇了摇头说道:“你以为父亲不想保全名节吗,不是不想是不能耳。”
单成敬听后立马说道:“大不了以死明志。”
这回还没等边上的单秉鉴开口,高鸿信便开口说道:“可否容我说两句话?”
单成敬撇着高鸿信,问道:“你是何人?”
高鸿信知道单成敬心里可能对自己非常厌恶,但是也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说道:“我是义军元帅亲兵团长高鸿信,高均德是我的叔叔。”
单成敬听后脸色更加的难看,说道:“尔等就不怕来日杀身之祸,我劝你快快归顺朝廷,免得以后身首异处。”
高鸿信听了单成敬的忠告,有些哭笑不得,说道:“我看你年长我几岁,我就叫你一声成敬兄。刚才成敬兄所说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我们非但不会被朝廷消灭,反而可能进一步壮大。”
单成敬对高鸿信的说法明显是不屑一顾,接着说道:“笑话,就凭你们的乌合之众也想与朝廷的大军向抗衡,真是蚍蜉撼大树。”
高鸿信知道得说一些实际的东西,否则看这位老兄就算跟自己回去了,也是一位**烦。于是便说道:“成敬兄,众所周知大清国已经立国一百五十余年了,就是入关也一百多年了。大清经过康熙朝的初期的武力平叛,后期的仁政巩固。又经过了雍正朝的大改革,刷新了已经将要腐化的吏治。到了乾隆朝,平心而论乾隆帝还是很有作为的以为君主,他也明白宽严并济的统治,才能保证朝廷的稳定而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因此在乾隆朝清廷的强盛已经到达了极点。”
单成敬开始听到高鸿信夸奖朝廷,脸上不由露出了喜色,但是心里也觉得纳闷,为什么他会夸奖朝廷。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但是所有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天地至理。现在整个社会所隐藏的矛盾已经初露端倪了,我相信马上就会有一个总的爆发。”
;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502/323786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