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浮世狐影 > 第十一章 幽冥汉剑

??

    她无声无息的飘过来,原来是个侍女,不过还是把我吓的咯噔一下。我暗自嘀咕,刚才逛了半天明明一个下人也没看见,怎么现在却突然出现?就好像凭空蹦出来的一样。

    那侍女手捧方盘,上面端着一个青铜觯,跪在食案边为我们斟酒。我趁机仔细的打量她。

    她身穿一件米白色的鱼尾曲裾,头扎汉式坠马髻①;脸被铅粉涂得惨白,没有一点血色;蛾眉点唇,微施面靥。——汉代女子涂粉时,连嘴唇也一起敷成白色;然后用“朱砂唇脂”重新点画唇形,点唇时只在嘴的中间一点,俗称“樱桃小口”;而蛾眉是将眉毛全部拔掉,再用眉笔在额中描出粗粗的短眉;面靥(古称“的”)是在面颊酒窝处施以红点。这种面妆在汉唐十分流行,现在日本艺妓脸上还能看到。要是平时,这种打扮也没什么不妥,但可能是恐怖片看多了,按照我的理解,女鬼都是脸白白的,所以这个女子让我看着很不舒服,总觉得她身上透着几分鬼气。

    她眼睛里布满红红的血丝,也不看我,只是面无表情的低头瞪着前方,这种感觉就像个死人在发呆。老者倚着凭几②,也看着她……酒杯斟满,侍女起身朝我们60度鞠躬,然后翩翩退去,那小碎步走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像飘走一样……这女子难道会轻功?

    ……不……不对!……这是鬼走步?

    难道这女子是鬼?

    我一下子汗珠子就出来了,连忙低头装作擦汗,偷偷朝身后探去。只见那侍女刚走到偏殿的门边,突然慢慢变透明,然后一下子消失了。

    这下可把我吓傻了,脑袋瞬间一阵眩晕。如果这女的是鬼!那我面前的老人又是什么?难道也是只千年恶鬼?你爷爷的,这下完了,进了鬼屋了!

    这时,老人双手举起盛满酒的羽觞(椭圆形平底矮杯,两侧有弧形耳,似羽翼,故得名),一个“请”字。我浑身冰凉,不敢推辞,忐忑的捧起羽觞杯。我看着身前的一桌酒席,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似得恶心,听说鬼设宴都是用一些石头、青蛙变的食物,这要是吃进肚子里,简直无法想象。我举着杯子,实在不敢入口。正在这个时侯,只见老者仰首酣饮,那羽觞杯独有的外形正好挡住他的视线,我灵光一闪,趁机赶紧将酒泼到身后。

    米黄色的酒水一沾地,立马变成了一滩绛血。

    随即,我连忙装出一副喝完酒的姿态。老者饮完,瞪着阴森的鬼眼,仔细的打量我。

    我被他看的头皮发乍,赶紧转移视线,心知这样不是办法,如果不早作打算,迟早得栽进它手里。可是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如何对付得了这两只恶鬼?正一筹莫展之际,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其实早在我刚进入大厅时,我就留意到,在老者右手边不远处立着个剑架,上面摆着一把黑漆漆的汉剑③。

    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这把通体乌黑的汉剑,长约80厘米,黒木所制的剑鞘与剑珌(鞘末端的装饰配件)连接位置有明显收腰;剑格(护手)上刻着恐怖狰狞的鬼纹;而圆柄顶端的剑墩(首)呈圆盘状内凹,同剑珌一样,上面都印着神秘的地火纹。——整只剑造型古朴、简约庄重、浑然大气,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宝贝。

    看来此剑定是这老鬼的配剑;能被鬼看上的东西,想必不是俗物。再结合其表面的冥纹,说不定,极有可能是一把阴间的鬼剑;这种剑听说只有鬼才可以佩戴——若能把此剑夺到手,或许,可以杀掉这只恶鬼;纵使杀不掉,也可以拿来防身护命。

    我心中狂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打定注意,立马端起铜觯给自己的羽觞杯满上。老者看了我一眼,有些迟疑……

    再次举杯,我端着酒偷瞄它,等待时机。果然,那羽觞再次遮住其视线。机不可失,此时不动,更待何时?当下甩掉酒杯,将食案猛力一掀,砸到老者身上!趁他不及反应,我一个大步跳到剑架旁;将剑身抽出,双手持剑④,回身一个横劈过去,老者人头应声落地。整套*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我见大事以成,激动的难以言表,整颗心都快蹦出来。

    老者的人头在地上滚了几圈,愤怒的看了我一眼,而后化作一阵绿悠悠的青烟,消失了。这么容易就搞定了?我难以置信的抖着握剑的手。

    人死灯灭,片刻功夫,四下就黑做一团。我虽吃惊,却没那么怕了,毕竟才杀了一只恶鬼,有宝剑在手!心里也有了些底气。我连忙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好心态。

    当务之急得弄个照明工具,不然自己两眼一摸黑,只能在这错综复杂的地宫里瞎转悠。我想了想,身上的背包里,小电筒早就没电了,我不抽烟,又没有火机,唯有一条镁棒……我一拍脑门,瞧我这榆木疙瘩,怎么把它忘了;镁棒可以点火,脚下的木榻、草席又都是可燃物,把它们拆了,点燃制成火把,不就行了?

    我急忙蹲下来,把身后的背包取下。在黑暗中,不敢大意,一只手紧紧攥着宝剑,时刻提防着周围,一边拉开包的拉链,寻找那根镁棒。这只镁棒是逛军品店买的,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在老板的连说带骗下花了20块钱人民币,虽然不贵,但是买过来就后悔了,因为实在用不到,平时都是用火机,谁会使这劳什子。放在背包里都快两年了,几乎就把它给忘了,现在突然想起来,也是个意外。不管怎么说,现在这个可是救命的玩意,我急的在包里上下摸索,终于在一个夹层中找到。

    镁棒就是打火石,是一根5厘米长的镁合金棒,并用细绳连着一块金属刮片。在野外,用刮片用力摩擦镁棒,可瞬间产生高温高亮火花,点燃易燃物,这小东西在野外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比如低气压,低氧、潮湿、大风的环境,比火机可靠多了。

    我用金属片将镁棒的氧化层刮掉,对着地面用力一擦,周围一下被银白的火花照亮,借着瞬间的亮光,我倏然看到脚底的木榻、草席、软垫和屏风、剑架等物,居然都已经碎成了齑粉,不禁心中一凉。

    我方才明明还曾坐在上面过,为何只一会功夫,竟都化成灰了呢?我心有不甘,朝着镁棒又连续滑了十几下,借着忽闪忽灭的白光,居然惊喜的发现了刚刚被我掀飞到一边的矮食案。

    谢天谢地,幸亏这个食案表面髹漆⑤(涂漆与器上。中国一万五千年前,就开始使用漆器)。隔离了与空气的接触,避免了氧化腐烂。有了这个木案做原材料,制个火把应不成问题。不过转念又想,那屏风、剑架等物分明也有髹漆,却为何独有食案完好保持下来?不过现在也管不了那许多,这种几千年的东西,只要稍微有些掉漆、缺口,就会慢慢氧化,直至完全腐烂消失。

    细看之下,这个食案其实非常精巧别致;体形低矮,简约庄重。汉朝受秦制影响颇深,也十分流行黑与红色,此案的髹饰既是:黑底红绘,再配入些许淡绿色。色彩艳丽,漆质光泽诱人,是个非常难得的珍贵文物。只怕在当世之中,能保存如此完好,留存下来的漆案,也就仅此一只了。这么把它毁了,实在心疼。

    可如果不拆,没有火把探路,我的小命非得栽在这地宫里。左右权衡,还是自己的性命要紧!索性一咬牙,挥起手中的汉剑就朝食案砍去。

    好家伙,没想到这把汉剑如此锋利,本来以为食案的木材肯定十分坚硬,没想到剑身一碰,就像砍瓜切菜一样,一下子就将它劈开。我大为吃惊,这时才发觉握剑的手已经冻的冰凉,这剑……好冷!就像一把冰剑,甚是阴寒,不愧为阴间之物。

    我没多想,继续挥手,将食案劈成一根粗粗的木棍;而后削掉一些碎木屑撒在木棍顶部,作为引火“火绒”。再从镁棒上刮下一些镁屑撒在火绒上(这样更易燃)。最后朝镁棒用力一擦,高燃的火花瞬间点燃火把,冒起红红的火焰,照亮石室。

    火光亮起的一瞬间,突然看见一个人影站在我旁边,然后瞬间消失。我猝不及防,一哆嗦,影子长什么样,也没看清,只感觉它好像只有躯干、没有头,还穿着现代的衣服。等我稍稍冷静下来,忽又隐隐的听见,大殿左手边的后殿里有动静。

    那声音断断续续,“咚咚”响!似乎是敲击木板的声音,很闷很诡异,像是从木箱子里面发出来的?有人被锁在箱子里面?我突然像被电打了一样,难道是许木雅和石头?

    当即,我将剑鞘别在腰后⑥,右手提剑,举着火把,就朝后殿走去。里面的声音还在继续响,我这次留了个心眼,不能再像之前那么冒冒失失了。走进去一看,呆了,那声音原来是从一个巨大的棺椁中,传出来的。

    这时,棺椁里的声音一下子停了,然后,“咚咚咚”响得更加剧烈,似乎就要推开棺盖跳出来!此情此景,即诡异又刺激,我只觉浑身发毛。倏地心想:难道是刚才那个老鬼的真身在这里面?这下糟了!我抢了它的宝剑,毁了它的家具,最重要的是还把它给杀了!如此深仇大恨,它岂能饶我?趁早走为上策!

    我心惊胆战的退回到大殿,先用火把认清了方向,提着汉剑,拔腿就跑。我一路经过偏厅,再穿过一条廊道……我自认为方向感还是较强的,虽然这地宫错综复杂、百转千回,但我来时却迷迷糊糊地将路记得十有八*九,只要我努力的回想,就一定能走出去……

    (此处是对本章涉及的部分汉代知识的简介——方便大家对正文的理解。不喜可略)

    ①曲裾:深衣是自周至秦汉十分流行的传统汉族服饰。

    坠马髻:又称堕马髻,汉代垂髻的一种。梳发方法是将长发中分,再与脑后渐渐合拢收束,与背部挽髻,结丝绳,再留出一缕从髻的一侧垂下;状如马肚,堕于脑后。汉代还有许多更为复杂的髻式,不过普通妇女日常家居,多以简单方便的椎、垂髻为主。在整个秦汉时期的妇女发式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②单足凭几:样子就像单足小板凳,专为凭依所用。几面扁平,中部微向下弯曲,两头稍窄,似梭形。秦汉时,人们都是跪坐,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下肢会受到压迫,导致血液不畅而麻痹;所以需要倚在凭几上,减轻上身对下肢的压力。顾,凭几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是辅助用的家具。

    ③汉剑:是汉代的剑。其外形与先秦的青铜剑、铁剑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汉剑是用“百炼钢”锤炼制成的钢铁剑。

    汉剑有四面、六面和八面剑之分。

    四面剑身短而宽,薄而轻灵,一般是单手短剑;

    八面剑身长而窄,厚而沉重,是双手长剑;适合硬砍硬刺,招式并不复杂,讲究招沉力猛,破甲碎骨。

    六面剑介于二者之间。

    ④汉剑都是圆柄,长剑的柄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必须双手持握才能保证砍杀的准确性。

    握法:剑锋上下朝向,右手握在剑柄前方,左手则握于后。左手的虎口处务必贴近右手的腕根,使之形成两手一正一反(即手心朝向相反)。

    ⑤髹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1976年河南安阳发现一个15000年前的漆器棺材。

    ⑥汉代钢铁剑最长可以达到1.4米,所以剑身不利拔出。顾汉人喜欢将长剑置于腰后。而且要将剑口斜在身子左侧——这样用右手抽剑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二点之间的间距,才能将剑拔出。(实物可参考秦始皇兵马俑?青铜立车俑的背后佩剑)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112/317097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