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网游竞技 > 离乱青春 > 之青春的思量97

?    进入六月,滨河市的天气越来越热,除了上大课的时候大家被迫去大教室刷脸上课,其余时间大抵到图书馆或是在宿舍里做作业查资料。《现代文学作品选》眼看要结业考试了,结业考试需要准备一篇文艺评论。各科作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若是写一篇像样的文学评论势必要阅读原文,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出对作品独特的文艺评论。

    公元2044年6月6日傍晚,趁着吃饭前走路间隙,我有手机拨通了我娘的手机。电话那头我娘说:“儿子,你已经有几天没给我打电话了,忙啥呢。”我说:“准备复习考试了,每天都很忙。有时候晚上十点才下课呢,今天晚上从八点-十点就有大课,这也是学校考虑白天天气太热,错时安排的。”我娘说:“你们那里现在就很热了吗。”我说:“是啊,每天晚上电风扇吹的都是热风,脸上的汗从来都不断,毛巾擦得都能拧出水来。”我娘说:“那你们就经常去冲冲凉。”我说:“也就是管一会的事,没到宿舍呢,汗就又出来了。”我娘说:“注意预备些防暑的药品,多吃些西瓜啥的。”我说:“藿香正气水,我总预备着呢。西瓜吗,一个人买一个吃不了。”我娘说:“你就跟宿舍的几个人和着买,大家一起吃啊。”我说:“娘,你不知道,我们宿舍那几个中原省的人,很会过日子,他们从来不跟谁和着买东西吃。即使是吃了半牙儿西瓜也要明算账,给钱的。”我娘说:“那你要是想吃了,就到买西瓜的地方自己买半个西瓜。”我说:“这是不用你操心了。倒上有件事你要跟我爹说一声。”

    我娘说:“啥事要我事先跟你爹说一声啊。”我就把《现代文学作品选》要结业考试了,需要准备一篇文艺评论的事情跟我娘说了,并且把我现在很忙,没时间看原文为理由,想请我爹给我做一篇《呼兰河传  》的文艺评论。我知道我父亲那人很认死理。他是不愿意替任何人当枪手的,何况那个要求代写的人还是我。我爹经常教育我做事要诚信,做文章也要仔细,不能弄虚作假。正因为这些原因。要请父亲代笔还真的需要动一番脑筋。娘听了我这些话,对我说:“等我跟你爹说一声。”那边听娘跟爹说这事情呢。

    果然,爹开始没有同意。我听电话那头爹说:“让他自己插电脑,看书。”我娘说:“儿子功课紧,又没有电脑,没有时间看书,你就帮帮儿子吧。”后来听我爹说:“有一个条件,我代笔也行,但是儿子一定要把我的文章熟记。”我娘说:“你爹说了,说文章这东西不比数理化。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爹写好了,放到他空间里,七天后完成。”我说:“也不用太着急,6月20日前写完就行了。”我娘说:“你还有别的事情吗。”我说:“没有了,替我谢谢我爹。”我娘说:“那就挂了吧。”我说:“好吧。我也到餐厅了,再见娘。”我娘说:“再见。”挂了手机,我进餐厅吃晚饭。

    6月12日晚上,我没事看我空间,发现我爹在我空间留言板上的留言:儿子,文艺评论已经写好了,放在我空间了。有空你过来取。你取走后告诉我,我就把这篇文章删除了。我用手机给父亲回复:老爹,辛苦你了,我马上上电脑把它拿过来。

    沈哥:“我先用下电脑。”正在网上跟他对象聊天的沈哲说:“好的,你下来吧。”

    我从床上下来,沈哲迅速的跟他对象关了视频。麻利的打了拜拜两个字发了过去。见到对方发过来拜字后,关了聊天对话框。沈哲站起身来说:“再续,你先用吧。”我说:“不好意思,打扰你跟嫂子聊天了。”沈哲说:“没事,我俩经常聊天。也不在这一时,你先用你的吧。”我说:“有u盘吗。”沈哲说:“有的,你若是需要打印,就先存在桌面上就行了,一会我帮你考到u盘  里去。”我说:“行。”

    沈哲电脑上,我上了qq,点开父亲的空间,发现父亲今天下午五点发的《呼兰河传文艺评论》。我从前到后通读了一编,原文是这样写的:《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一本童年回忆录。她在这部小说里,不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实生动地勾勒出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她用素描的手法,朴素地描绘出东北农村那种富有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她鞭答了那些愚昧保守但又自得其乐的农民身上的弱点,歌颂他们之中那些勇敢善良、追求自己幸福的人们。除此之外,她还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我国农村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盲目地反对革新和大多数人的甘愿当看客,以及喜欢虐待违反传统习惯的人与事,非常轻视做人的基本权利而可笑地敬鬼神。她一方面描绘出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另方面又留恋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小说自发表之后近现代多位名家如鲁迅、矛盾、金庸等都曾经给予了极高评价,著名作家矛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斗转星移,如今再读《呼兰河传》,释卷与书案之上,想必呼兰河的日人民已经过上了文明民主的新生活,想必正在为中国的腾飞梦而不懈努力着。时光能改变一切,然而萧红所铸就的一座文化丰碑却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远了留在了呼兰人们的心中。透过作家朴实无华的简练文笔,有一种时光穿越感。我们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旧中国的困难生活,通过看这部作品对旧中国的百姓苦难的根源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呼兰河传》尾声时这么写的: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1942年年仅31岁的萧红因为医疗事故病逝于香港,葬于香港浅水湾。王朔似乎说过,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出过两位语言大师,一位是鲁迅先生,另一位就是这位英年早逝的女作家萧红,拜读《呼兰河传》  之后感觉评价不过。

    《呼兰河传》  是作家萧红的一部成熟的艺术作品,奠定了萧红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就这部小说的体裁归属学界一直有着争议。有人说是小说,有人说是散文诗。有人说是长篇叙事诗。读完全篇之后,我个人认为此部小说体裁更接近于情景剧,也就是更接近剧本。小说第一章-第二章交代一个大的社会背景,这个背景就是1911前后的呼兰河边的呼兰县城。第一章主要交代的是呼兰城城内的街道,风景。重点描绘了大水坑的故事。第二章主要描绘了呼兰人民的精神生活,比如看野台子戏、放河灯、扭秧歌等,这是文化背景。

    第三章描绘的是我的家和家里寂寞的祖父和寂寞的我,这就把背景局限到我家及其周边邻居的范围之内。从我家  ...

    的寂寞,寂寞的祖父和寂寞的我的童年,从而引出胡家童养媳,二伯、厨子老王和冯歪嘴等三出剧情相对独立不同下层百姓的痛苦生活。

    小说的第四章-第七章是小说的重点章节。感觉这四章作家不分主次,用力均等的描绘了作家周围的几位邻居家的生活,刻画了老胡家的婆婆、童养媳、二伯、厨子、冯歪嘴和冯歪嘴家的媳妇等众多低层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他们每家虽然都有各自不幸,然而又是旧中国呼兰乃至整个旧中国不幸的百姓的缩影。通过几乎是平均用力的描绘,着力的刻画了作家身边的家人以及邻居的群像。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越听越悲凉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尾声则交代了剧中人物的后来去向,更似剧本了。

    因此说  《呼兰河传》从体裁上讲跟剧本更接近。

    看完了父亲的文艺评论,感觉父亲写的很好,遂从父亲的空间复制过来这篇《呼兰河传文艺评论》放到沈哲电脑的桌面上来。站起身将电脑的使用权交给沈哲,我心里压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上了。

    ps:

    《呼兰河传》评价大家看看是不是够专业水平呢。

(https://www.tbxsvv.cc/html/52/52446/1365102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