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九十一章:戚刀

?    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户们连忙应道:“回……回皇上,小民们都记下了

    万历看着这些匠户,见他们神情犹犹豫豫的,似乎一脸痛苦,便问道:“怎么?你们没有信心办好这件事么?”

    匠户们面面相觑一番,终于有一个鼓起勇气,带头说道:“回皇上,这火铳该如何制造,以及该制造多少,那是军器局的大人们和兵仗局的公公们决定的,小民们无法……无法擅自决定,如果逾了规矩,是要挨罚的”

    “有这等事?”万历疑问道

    “皇上,”殷正茂说道:“自古以来,京中兵器,都是由兵仗局监督,军器局管辖的,他们所言确是实情不过既然皇上开了口要统一制造火铙,微臣回京后告知下去,自然可以实行”

    万历听了,只觉得有些不对劲,兵器种类繁多,需要改造创的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难道要自己一一去现,再告诉殷尚,再通过那些官员,然后才让工匠们开工?怪不得各地匠户工艺参差不齐,原来他们长期受到上级压迫,自己没有权利改造创,让外行的人管理内行的人,这样子生产出来的兵器又怎么会好?

    “兵器的制造,本来就应当是匠户们的事情,怎么能受他人牵制,依朕看,以后这军器局官员,都在匠户中择优选任,原先的官员,交由吏部改任他处至于兵仗局的太监,朕自有安排”

    “皇上这样做恐怕不妥,”殷正茂说道:“匠户们都是匠籍,依照我朝祖制,他们是不能出仕地”

    “匠籍?入了匠籍,便有这么多限制么?”万历心中暗自感慨:不能出仕,又是不能出仕,明朝有多少人不能出仕?孔子说“有教无类”,世人尊孔重儒为何这一点公平却做不到呢?

    “这匠户制度自何而来具体又是如何都说与朕听听”

    殷正茂说道:“皇上,元朝人户分为三等,分别是民、军、匠,太祖皇帝建国后,承袭元制,除民籍外,军籍、匠籍都不能出仕亦不能擅自脱离原籍我朝匠籍,据微臣所知,约有十四万人,他们世代承袭,不准分户,若是京城匠户,则归军器局管辖,若是地方匠户则归各地都司卫所管辖另外各地地方匠户,每过三年,都要到京城中服役三月称为轮班,后来嘉靖皇帝看匠户逃亡者太多,故恩赐地方匠户,可以缴银代替轮班,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匠户来京了皇上刚才说的召各地匠户进京,恐怕还要额外许之以利才行”

    “怎么?莫非他们以前来京轮班,朝廷没有给他们薪俸么?”

    “回皇上,没有”

    殷正茂说得干脆,万历听得心惊,不由得看了看身后的这些匠户,问道:“朕问你们,你们平时养家,靠的是什么?”

    “皇上,”一个匠户说道:“小民每月可向工部领米十一斗、盐半斤”

    “每个匠户都是这十一斗米么?”

    “是的皇上”

    “那如果你育有三子,又不能分户,整个家还是只领这十一斗米么?”

    匠户说道:“如果……如果一户过四口,小民将多出来的孩儿卖于他人就是……”

    万历大为惊讶,想不到匠户的生活这么穷困,竟然要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万历看了看戚继光、殷正茂等人,现他们也在看着自己,似乎想看看自己是作何反应

    “传朕旨意,”万历缓缓说道:“匠籍既然是元朝所制,又使匠户困苦,让其不能用心,那又留之何用?即日起,废除匠籍限制,全国匠户,可以转为民籍,可以分户,可以出仕,但是为了不使能工巧匠流失,以后凡是留匠籍者,朝廷给予地禄米一律加倍,并且要按其家属多寡加以补给匠户可以担任军器局官吏,由工部按其手艺择优选任,所有地匠户,依然是世袭制度,子承父荫,莫要使手艺失传”

    “皇上,”殷正茂说道:“增加禄米,自然是皇上地恩惠,但是这做官……请恕微臣直言,匠户大多不识字,恐怕不能胜任啊”

    “不识字?”万历心中恍然,看来匠户们跟武官一样,历来受文官压制,无法进学,想让他们一辈子只能做这下等的活计,世代受他们欺凌

    们生活窘迫倒也罢了,可是没有了他们,科技要如何又怎能强大起来?

    “这有何难,人本来也不是天生就识字的,不会的可以教嘛,传朕旨意,以后在京中专设一堂,供匠户子弟免费进学”

    场中之人,大多是武官,对劣质兵器早就深恶痛绝,匠户的地位高了,显然对他们也有好处,听到皇上这么说,都是面露喜色

    戚继光说道:“皇上此举甚妙,但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戚将军请说”

    “皇上,匠户们不识字,所以他们的技艺,多半来自祖传,微臣兵戎多年,深知这种流传方式危害甚大既然皇上要开学堂,可先命人将天下匠户的经验技巧集册成,再统一传授,一来不至于失传,二来也可以使匠户与匠户之间有所交流,不再出现各地匠户手艺参差不齐地情况”

    万历嘉许地看了看戚继光,说道:“不错,既然戚爱卿这么说了,那就按照戚爱卿说的办”

    这种情况是万历最喜欢的了,匠户们世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自然得由他这个皇帝出面消除,日后有大臣问起,就说是要体恤匠户、彰显皇恩但是像这个“科技学院”的点子,在群臣眼中,自然是“奇技淫巧”,自己就不好出面了,现在由戚继光这样的名人提出,自己再来个点头同意,言官们还能有什么说辞?

    匠户可不单单是制造兵器、火器这么简单,实际上他们负责制造的东西非常广,古代没有工厂,也没多少私人的手工作坊,大到宫殿、战舰,小到锅碗瓢盆,都是哪来地?显然都是这些匠户们生产出来地,说白了,他们就是工人加科技员

    从今往后,匠户们将拥有合法的地位,将有系统的培训系统和研究系统,以古人地智慧,势必将创造出比历史上的明朝多、辉煌的科技,十年后、五十年后,那时候的大明,将是怎样的一番气象?

    万历将火铳交给了林庆,让他送还回去,又仔仔细细地看着眼前的蓟州兵,自己在这里站了也有好一会儿了,整个车营依然没有出什么声音万历看着那弗朗机炮、虎蹲炮,跟神机营中军所配置的,没有什么差别,不过,蓟州步兵手上拿的刀,万历却是出来没有见过

    “戚将军,你军中所用的刀,似乎也与众不同,取把来于朕瞧瞧”

    “是”戚继光亲自从士兵手中取过一把戚刀,交给了万历,说道:“皇上,这是微臣当年在福建与倭寇的对阵中,为了对付倭刀,特意铸造出来的以前士兵们用的腰刀,实在太短了,而且刀背宽厚、刀刃不利,只能砍,不能削,与倭寇对战,人还没近前,就先要受其所创微臣军中的这种刀,用精铁制成,每一把都包过钢,锋利无比,砍、削、刺皆可,即使不用来对抗倭刀,也是步兵们最好的兵器了”

    万历摸着那透着寒光的刀身,问道:“包钢?大路抽出你的绣春刀来”

    肖大路会意,抽出了刀,双手并举,刀刃向上,万历挥起了戚刀,对着竹春刀用力砍了下去“锵”的一声尖响,几点火星冒起,肖大路手臂一沉,随即说道:

    “哇,皇上好臂力”

    以上砍下,以动对静,自然是挨砍的吃亏,万历白了肖大路一眼,说道:“拿来朕看看”

    将两把刀仔细比较起来,万历现,戚刀安然无恙,绣春刀上却缺了一个小口,看来,自己虽然不知道这“包钢”技术具体是什么技术,但戚家刀之名流传于后世,果然不是盖的,这么好的武器,不加以推广,岂不可惜?

    “戚将军能从倭刀中习得长处,防制出此刀,实在难得朕觉得,实际上不管东夷南夷,他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当取其长处以自用,像嘉靖年的倭寇之患,一定不能再生了”

    这时,戚继光忍不住说道:“皇上,请容臣一言,微臣所制的这种刀,虽然是看到倭刀才改造出来的,但是不管是倭刀还是此刀,其实都是仿制于唐朝的唐刀,并非是倭人所创”

(https://www.tbxsvv.cc/html/5/5774/177864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