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九章:皇上居然要上朝了

?    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官术网  http://www.3dllc.com(--数十万的完结小说免费下载))什么?上朝?皇上要上朝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六月二十日传遍了京城:明天,就是六月二十一日,皇帝就要开早朝了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正德帝淫乐,嘉靖帝练丹,隆庆帝无为,几十年来,朱家皇帝哪一天是正正经经上班的?皇帝不办事,文武百官早就痛心疾,当年海瑞那封惊天动地的天下第一疏,道尽了天下文人武士的愤慨与无奈啊

    现在这个皇帝,听说“年少聪慧,勤奋好学,登基时有惊人之语,有明君之象”,刚刚登基,政乱方平之际,就要开朝听政了六部九卿各级官员马上开动起来,翻档案的翻档案,写奏章的写奏章,纷纷为明日早朝做准备整个朝廷一改往日的慵懒,一片繁荣热闹景象

    ……

    六月二十一日清早,快过五了,五按照现在的说法来翻译,就是凌晨3-5点快过五的意思就是还没到5点在这个时辰,就算是夏至,天也还没亮但文武大臣已经聚合在了午门口,只待五一到,午开大开的时候,就鱼贯而入,上朝去也

    一队巡夜的禁军从东华门顺着城墙拐了过来,看到午门口的情况,尽管事先知道今天开朝,仍然是吃了一惊:大臣们的声响很大,几乎没有人闲着,全部都在高谈阔论着什么,间或夹杂着几句特别高音的话

    百官们是兴奋的,有些任命的官员领了几年俸禄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正式上班,能不兴奋吗?

    等巡夜的禁军走的近了,他们就会现,这些官员也不是随随便便乱站的,而是站的很耐人寻味先,整体上分成两堆,一堆大点的,是文官,小点的那堆就是武官其次,在文官里,又分成了很多小堆,每小堆从三四人到一二十人不等这些文官小堆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有一个人站在中央,而其他人就绕着这个人围成一圈

    官场是复杂的

    ……

    “隆隆”声响起,在十几个太监用力拉之下,巨大的午门开了一个太监喊道:

    “五已到,百官进宫”

    嘈杂声嘎然而止,百官互相礼让了一番,先后进了宫门,从午门到金水桥,再从金水桥到皇极殿,文武百官在微薄晨色中排成了一条前进的长龙

    等万历起床衣洗漱完毕,坐了肩舆赶来皇极殿,再从偏殿殿门走进大殿的时候,文武百官早已经列队完毕

    林庆第一次执行这光荣的使命,所以喊得特别大声: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皆跪

    万历也很有感觉,大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时候尚早,太阳还没起来,殿内光线不足,文武百官谁是谁,万历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熟悉的张居正和吕调阳站在左侧前列,而右边,似乎站的都是六部的尚侍郎万历左右观看,都找不到武官的影子,再往大殿后面看,才现他们都站在远离丹陛的地方,在众文官的后面早知道明朝文尊武卑,今日一见,果然啊,万历心想

    “众位爱卿,今天朕第一次早朝,可有要事,先奏上来”

    “启禀皇上……”

    “启禀……”

    “臣有……”

    这一下之间,竟有好几位大臣一起出列上奏气氛顿时为之一窒,大臣们面面相觑,急切间,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难得的景况

    各自礼让了一下后,终于由品级最高的户部尚杨巍先言:

    “启禀皇上,河南水灾又犯,地方官员早已上奏,请求放赈灾银两,免除灾区两府十六县一年赋税,请皇上定夺”

    “河南灾情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万历问

    “回皇上,河南历来多水灾,所以每当雨季来临,当地官员都事先有所防范,百姓伤亡不多但田里作物未熟,这一遭灾,多半是要颗粒无收啊”杨巍又接着说:“至于水灾原因,自然是黄河泛滥所至”

    万历心想:黄河泛滥……记得这个时代有个治水天才的,不知他在不在朝中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却带给百姓太多的痛楚了

    “就依爱卿所奏,免除灾区一年赋税,放赈灾银两”

    “皇上圣明”

    兵部侍郎汪道昆接着奏道:“启禀皇上,广西、云南一带苗族又起骚乱,理应派兵平乱”

    “什么?叛乱?”万历惊道

    汪道昆回应:“回皇上,并非叛乱,苗族多生活在僻壤之地,大部分都不归入当地县府管制,是以每逢荒年,为了粮食,多与县府有争端生,由来已久”

    “那大概有多少苗人参与争端?”

    “回皇上,约两三百人”

    什么?两三百人?两三百人也要来上奏朝廷,然后等我同意了再派兵解决吗???万历大忿,严声说道:“两省总兵为何不出兵,非要千里迢迢奏到朕这里来?”

    “皇上有所不知,作乱苗人虽只有数百,但住所分散,行踪不定,一般都要派三、五千士兵前去平乱,方有成效军队出征,千人以下的,要该地按察司官员监察无误方可起行,千人以上的,还要上报朝廷定夺”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万历心想,明朝的军事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一个将军还要听一个什么按察司的话,他说打才能打,那还怎么打仗?这种情况势必要改革,不然大明危矣

    “传朕旨意,汉苗两族历来没有什么仇怨,今日不过是数百苗人扰民,当地知府县令今后可学汉蒙,与苗族互通有无,感化边民如果苗人依然作乱,也不用朕批准了,直接出兵就是”

    汪道昆一怔,没想到小皇帝没有直接同意,其实苗人作乱只是表象,大军出征,有军饷可图才是兵部的意图但是皇帝已经开了金口,他只好应道:“臣接旨”

    吏部侍郎魏学曾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准奏”

    “皇上前日刚刚登极继位,为何就驱逐先皇任命的顾命大臣,那封驱逐高拱的诏,究竟出自谁手,微臣恳请皇上明示于百官”

    魏学曾说完就跪拜在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https://www.tbxsvv.cc/html/5/5774/17785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