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孙无忌从两仪殿出来的时候脸色很难看,李世民还是第一次跟他这么大的火,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够了解他,或者说是他已经变了作为大唐的天子,大唐的皇帝,他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秦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只要损害了他的利益,即是你是他最亲近的人,他也不会放过你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李世民在两仪殿跟他说的话,“辅机,暗卫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别说这两个月没传来突厥的情报是天气变化的问题?”
“你不用给朕解释,朕把暗卫交给你,让你兼任左武侯大将军是因为信任你朕没有别的问题,你就告诉朕,暗卫系统为什么连漠北连降大雪,突厥牛羊死伤惨重,部落生活饥寒交逼这样的信息都传递不到长安?”
“以前做秦王的时候,暗卫系统是对内的,主要针对的目标和对象你自己知道但是,如今我们的敌人是突厥,是草原的枭雄颉利,你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你知道?你要是真知道,暗卫会连突厥受灾这样的情报都传递不到长安城?你这个左武侯大将军是怎么当的?汉王李恪两次遇刺,朕都没有责备你们暗卫,因为你们有自己的任务,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现在,突厥入侵宿州,关于大唐百姓的生死,你们暗卫是干什么吃的?每个月给你们饷银,你们就是这样办事的?暗卫失职,你是让我听之任之呢?还是你自己要做出一个交代呢?”
“我不要你保证什么,你给我回去之后好好的整顿一下,朕不想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生的时候,你们还会像今天这样”
长孙无忌的脑海中不断的闪过李世民的话,李世民真的怒了,他从李世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抹的寒光那种眼神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就像一把刀深深的刺疼了长孙无忌的心然而,这又怪谁呢?要不是自己抽调了精锐人手去调查那件事情,暗卫在漠北的势力不会这么单薄,不至于会连这样的情报都递不到长安自己是太过疏忽大意,没有将精力放在漠北,而是放在了那件事情上可是,李世民那一抹寒光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哎长孙无忌微微一叹,暗卫终究不是自己的势力,由不得自己啊经过今天的事情,估计自己左武侯的位置也做到头了看来还是要培植一个属于自己的势力,以后办的事情还很多,不能总是仰仗别人手里的力量
长孙无忌如此想着,人已经不由自主的走到了东宫门口他抬头看了一眼东宫气势毫不逊于两仪殿的亭台楼阁,想到李承乾的时候同时,他又想到了李泰和李恪,微微叹息了一声李承乾各方面都不如他们两个人,李泰有才,李恪是智计百出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李承乾不管怎么懦弱,怎么无能,可他终究对自己很尊敬,最听还是自己的话
长孙无忌就这么的在东宫门口沉默片刻,默默的离开了皇宫
李恪关于云州急报的内容是从岑文本的口中得知的,并且岑文本还是告诉了他两仪殿讨论的内容和结果最后,在李恪临走的时候,岑文本还跟他说了关于李世民单独留下长孙无忌的事情
李恪回到府中,在房独自沉思起来急报的内容他不关心,因为最终的结果他都知道他关心的是李世民单独留下长孙无忌这件事情
对待长孙无忌,李恪始终都很谨慎对于这个人,他来到大唐之后就开始防范,一直没有松懈,监视他的力度反而因为对他了解越深而有所加强历史上的自己就是因为他而枉送了性命所以,他不相信自己能跟长孙无忌亲近到一起娶他的女儿?长孙无忌肯定会推辞跟他拉关系,把他绑在自己的船上?笑话,恐怕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他跟长孙无忌永远是敌人,不能成为朋友
而对待敌人的态度,李恪从来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了解他的一起只有对敌人真正的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对他的致命一击
在李恪的心里永远藏着一句话,那就是自己今后想要活着,长孙无忌就必须要死除此别无选择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李恪所知道的一些历史知识,他能肯定长孙无忌很迷恋权势虽然,现在的他对于权力看到很淡薄,那是因为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他跟在李世民的身边待的太久了,很了解李世民的性格他知道李世民讨厌贪恋权势,爱慕虚荣的人臣子,即使是他有才华,只要贪恋权势,爱慕虚荣就不会得到特别的重用就像李世民对待侯君集一样,侯君集有才,但终究只能在京城做一个将军,不能统管一方的军政就是现在让他编练军,如果不出长安城,侯君集依然只是一个闲职在京城的大将军而已,没有多大的权势所以,他把自己对权力的迷恋隐藏的很深,不让李世民现如此,李世民会看重他,会加重用他就像贞观二年他请求李世民罢免自己的尚右仆射一样,他这是以退为进,赢得李世民的好感和信任才会在李世民的病故的时候视他为心腹,托孤给他
当初他追随李世民的时候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是一个有心计,城府很深的人起初他只是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等到李家有实力了,有资格推翻隋王朝的时候他果断的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李世民
大唐立国之后,通过李世民实力的不果断增长,他又不止一次的策划给李世民夺取太子之位并且,亲自策划了玄武门政变,让李世民顺利的入住了东宫,然后登基为帝
之后他又干了什么呢?扶持李承乾成为太子,成为了大唐未来的皇帝为什么是李承乾而不是李泰呢?因为,李泰聪慧,不会受他摆布和限制而李承乾懦弱的性格决定了什么都会听他的
但是,后来随着李承乾慢慢的长大,对于他的摆布和训斥开始做出了反抗就是这样时候,他又觉得难以好的控制住李承乾,所以他便舍弃了他,转而支持李治因为,那时的李治岁数还小,他很容易控制即是李治能够登基为帝,他相信没有根基李治容易受他的摆布
李恪想到这里,不由的微微一叹,为李承乾可惜当时,如果长孙无忌能够不舍弃他,始终如一的支持他的话,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智谋,皇位一定会是他的可是,这只是一个如果,根本不能成立,只能说是李承乾的悲剧而已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了解长孙无忌这个人,没有了解长孙无忌支持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突厥,云州,京城”李恪暗自心道,“看来暗卫出了问题,不然怎么对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部相继叛离然后回纥又大败颉利可汗这样的大事都没有传到京城让父皇知道呢?”
长孙无忌掌管暗卫系统,今天在两仪殿单独留下他肯定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但是,李恪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以暗卫的实力不会这么逊色,两这样的情报都传到不到京城那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冰凝的暗卫的人,并且职位不低,常年在江南究竟寓意为何呢?”李恪喃喃道,“江南,扬州”
“扬州?”李恪想到扬州突然惊了起来,扬州不是自己外公最后身死的地方吗?如果,长孙无忌把暗卫的主要力量排到了江南,而且重点的扬州的话,那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宝藏
想到这里,李恪心里的疑惑终于解开了能让长孙无忌如此不顾及李世民怪罪而行事的事情,除了自己的外公隋炀帝当年的宝藏之外,不会有什么别的东西但是,同样的问题又浮上他的心头,长孙无忌寻找宝藏究竟为了自己呢?还是受到李世民的指示呢?
不管是受到李世民的指使,还是长孙无忌的擅自行动,李恪都觉得宝藏的可能还牵扯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也只有如此,杨妃为了保护他才会守口如瓶
“历史上的李恪是因为没有实力知道这个秘密,可我不会”李恪暗自誓道,“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到自己有实力,有资格让母妃可以告诉我宝藏的事情”
PS:今天码的五千字突然丢失,老三很沮丧凭着自己的建议再次码出的文字和上次就是不一样,以至于文推迟到现在,还请友们海涵
(https://www.tbxsvv.cc/html/5/5567/16817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