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吕氏皇朝 > 第四百零六章 改制 一

?    第二天,我自然要去上朝了怎么说现在我们也是正式的朝廷了,不开早朝像什么话走进朝堂,除了刘辨还没到,其他人都到期了百官分文武立在大厅的两边,在龙椅的下手处,刘辨设置了两把太师椅,一把是给我这个丞相的,另一把是给吕布这个大将军的

    吕布早就坐在椅子上了,他看见我便对我一拱手说:“大哥,陛下还是挺念旧的,连我都搞了一把椅子坐坐”

    “废话我的兄弟能差么?”我做到椅子上,麾下文武自然的排成两排

    这时候,刘辨在一个宦官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我赶紧示意吕布站起来,等刘辩坐下后,我带着百官向刘辩行礼道:“参见陛下”不过,我们只是弯腰行礼

    刘辨看大厅上都是自己人,他笑道:“行了吕卿就不要这样多礼了,这里都是自己人,坐至于诸位就要委屈一下了”其实刘辩坐在龙椅上也很难受,虽然他以前也坐过龙椅,但是那个时候的他根本不明白龙椅的意义后来刘辨经过数次危难,早已明白这张龙椅的危险与可怕,所以他坐在上面,怎么都不舒服

    我坐在刘辩下手对着大厅上的人说道:“军制,我们就按照我在草原上用的实行,下面我安排一下我们洛阳朝廷的政事原本大汉的朝廷制度,我们就不用了那种制度实在有些麻烦这样,我们按照朝廷官员的职能,分成几大部,各管各的政务,你们觉得如何?”

    “主公还是试着说一下,仅仅是这样,我们如何能明白”贾诩知道我有我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洛阳朝廷中,只有贾诩的资格最老了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再说,如果就我一个人在那唱独角戏,也是很无趣的

    我笑着对贾诩点点头,然后看向刘辩和戏志才,他们也在等待我的下文于是我拿出一本拟好的折子递给内侍,让他呈给刘辨后,我说道:“众所周知,朝廷无非是对国家进行管理我们大汉的官职,什么三公九卿,司徒、太尉之类的,实在让人费解所以我干脆把朝廷设立成农、礼、工、商、刑、兵、吏、户几个专职部门来分门别类的管理百姓和朝廷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几个部门不相统属,主管官员地位相同,若是有矛盾则有丞相来调停,当然最后结果要经过陛下同意”

    “吕卿的话我有些明白了”刘辩也处理了很长时间的政务,他笑道:“朕和戏先生一起处理政务的时候就现,大汉很多官员的职权是重叠的,吕卿是想把官员的职权划分的加细致合理了,朕说的对么?”

    “陛下圣明”我赞许的看了一眼刘辩,说实话,刘辨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我那时候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最少比野心勃勃的刘协强很多现在我和他相处快十年了,我真的把他当作弟弟看虽然这么说,吕布可能会吃醋,但是在我心中,刘辩和吕布的地位差不多现在我看到刘辩慢慢的开始展示他的才华,真心的为他开心

    刘辨被我一夸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他笑道:“吕卿还是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个部门具体的职责我们洗耳恭听”

    我笑道:“既然如此,我就简单的为大家讲一下这些部门的大概职权农部也可以称为民部,主要是管理农田、户籍方面的事,就好像以前的大司农,最要的任务还是对于农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展,来提高百姓的种植水平,毕竟民以食为天礼部就是管理祭祀、礼仪的部门大汉是一个中央之国,巍巍大汉还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朝廷的礼仪,宣传我汉人的礼制,若是有外国使节来访,就由礼部接待,所以礼部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外交工部最好理解,主要就是做器械的开与研究,其实不光是器械,还有其他高深的科学,比如说式武器的制造、最科技的研究铸,这些都需要工部来做而且,工部是我们大汉常规部门中,唯一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部门,绝对不能让其中的资料泄露刑部主要就是行使廷尉的权利,我决定在全国各个地方成立法院,而法院的主管叫做法官,他的任务就是对百姓的纠纷经行审理、调解,对重大罪犯经行审判,最后将死刑犯报给刑部,只有刑部批准后才能执行死刑说到刑部,就要兵部,我说的兵部,并不是管理士兵的,而是管理差役的部门如果可以,我想叫他公安部或是警察部这个部门专门是负责侦缉的,比如说,洛阳生了杀人案件,就由兵部来侦办,兵部的人员自然可以从退伍的老兵中挑选当然兵部必须要在各个地区分别设置各级兵部才能运转,关于分设各级兵部的事,等以后再说吏部就是管理官员升迁和选拔的部门,还要对官员的清廉方面进行考核户部就是对国家运转所需要的费用进行管理、预算,比如说每年官员的俸禄、朝廷各项花销,都归户部计算,然后分配,而且税收方面也归户部调停所以户部和刑部、兵部一样,都要逐级设立至于商部,自然就是管理国家商贸方面的事,这样大家明白了么?”

    郭嘉问道:“主公,你这样划分是很细致,可若是真照你这样划分,县令、太守、刺史这一类的官员岂不是没有事做了?”

    “怎么会没有事做?国家出台的法规、政策就需要这些人去宣传,还有民心民意也需要他们去调查,甚至各地的灾害情报都需要他们来申报,我只是把他们可以鱼肉百姓的权利给拿了出来”中国自古到清代,职权都很混杂很多时候一个县令,民生、律法一把抓,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而导致同样的事件、同样的法条,在不同的地方判决不同为了遏制这种事情继续生,我干脆把后世类似于三权分立的东西拿出来,也许思想不能在汉代用,但是这些方却是可以用的

(https://www.tbxsvv.cc/html/5/5358/174094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