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2章朝鲜使者来下
从大殿内出来,众人脸上都有些讪讪,沈飗努了努嘴,低声对走在自己身边的孙如游感叹道,“看起来,皇重的还是两位老臣啊”
孙如游侧身看了沈飗一眼,面无表情的应道,“叶老和方老本就德高望重,又都是资政会资政,留下来商议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资政会被皇上专门授予了对外战和权,沈飗又如何不知只不过沈飗自认是皇帝亲近之人,又将接任辅职位,却被皇帝一视同仁的赶了出来,面子上挂不住罢了主动和孙如游说话,只是想趁机拉拢一下可没想到孙如游油盐不进,沈飗只好尴尬的笑笑,紧走几步去和别人闲聊
解经邦一直在冷眼旁观着沈孙二人互动,见沈飗吃瘪走开,心中不由得一阵好笑却有意的上前几步,和孙如游并肩站好
“孙大人,”解经邦拱了拱手,“孙大人刚才在大殿内仗义援手,解某感恩不尽”刚才在大殿内,孙如游借着给解经邦讲述朝鲜来使之机,又将骆养性、曹化淳两人获罪的缘由挑明,使得解经邦能够判明形势解经邦何等聪明,又怎会不知道这是孙如游有意卖好,就故意上前和孙如游讲话,好让沈飗死心
“不敢当,孙某也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孙如游急忙避让其实孙如游和解经邦并没有多大交情,只不过孙如游立身方正看不得沈飗谄媚君上的行径,这才权衡利弊倾向解经邦不过,若是有好的选择,孙如游也不会如此快的表明态度
两人客套了几句,解经邦就有意提起了朝鲜之事这是解经邦明白,若想结成牢靠的政治同盟,除了相同的利益之外,那就是有相同的政治理念这一点,有时候还要比相同的利益要来的牢靠
“对朝鲜之事,鉴湖兄如何看待?”功夫不大,两人的关系就密切了许多,解经邦已经开始亲热的称呼起孙如游的号来,而不再是冷冰冰的官职相称呼
孙如游十分干脆,“孙某觉得,朝廷应当出兵征讨,并改立君,使朝鲜上下明白君臣之别……”
“朝廷应当出兵征讨,并改立君”大殿内,方从哲也在说着同样的话
“我大明以礼制立国,最重上下尊卑、君臣之义可朝鲜却妄自尊大,肆意弑君,朝廷若是不兵惩戒,必定会使得纲常混乱故此,朝廷出兵,势在必行”方从哲郑重的说着,可心中却不停的在叹气,他刚刚从辅位置上下来,自然明白大明现在的家底
朝廷这些年虽通过买卖爵位进项不少,可花钱也厉害,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都是需要花钱的再加上刚刚改革了宗藩制度,虽说改革后每年能节省下上百万两银子,可那是明年之后的事情了而今年,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朝廷还要多支付一笔银子安抚宗室,要时刻准备笔银子来作为平叛费用至于军队,特别是最精锐的那几支军,也要时刻做着平叛准备
银钱上、军队上捉襟见肘,政局上也不是十分稳定辅位置空着不说,朝廷还正准备着开海,这又是个牵涉甚广,极其考验执政智慧的事情
仔细想了半晌,方从哲不由的一阵哀叹这个朝鲜,也太会寻找时机了,竟然在节骨眼上给朝廷添乱,要是换个时间多好
想到时间问题,方从哲是火起朝鲜国变是在去年三月,那个时候朝廷政局尚算稳定,若是朝廷那时候就得到朝鲜国变的消息,完全能抽出手来处理此事至于开海、改革什么的都可以向后推延可锦衣卫却愚顽不灵,对朝鲜生的变故茫然不知……
“这个骆养性,真的该杀”方从哲咬牙想到
听方从哲说出兵势在必行,朱由校就是一闪神他虽极力提倡大明走出国门,参与到瓜分世界当中去,可也并不是个盲干之人且不说大明本身问题多多,但就朝鲜本是大明藩国,处在传统势力范围之内这一点,朱由校就提不起大举出兵的念头
“朕想要做的,是南洋,是大6,是中东,还有大洋洲”朱由校不耐烦的翻了翻白眼,心中暗暗的想到,“我在自家的后院里面折腾什么啊?”
看出了皇帝的一丝丝不耐烦,叶向高悠悠的开了口,“皇上,臣也赞同出兵而且,臣以为,朝廷要以泰山压顶之势,迅将朝鲜叛党压碎,才能弘扬我大明国威”
朱由校愣住了
刚才大家都在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闭嘴不说现在周嘉谟他们出去了,你们倒是都强力主战了?
“这是怎么回事?”朱由校用疑惑的眼神看向王安,希望从王安那里得到些线索
看出了皇帝眼神中表达出的意思,王安微微点头,“万岁,还是认真听两位先生说说”王安迟疑了一下,“其实,老奴也觉得应当出兵”
朱由校一下子就气乐了,喝,现在你们三个一起挤兑我是不?
朱由校坐直了身子,等候着三个人讲述出兵的真正理由
“陛下,老臣一直有一事不明,”叶向高三人对视一眼,最后由资历最老的叶向高说道,“皇上设立资政会议、评议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主张开海的目的又是什么?”
朱由校愣了愣,对叶向高突然提起此事有些不解,但想了想,还是照实回答道:“开海,自然是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找耕种的地方而设立资政会议、评议会议,一方面是兼听则明,另一方面则是和士大夫共天下”
叶向高点了点头,“皇上圣明,实乃臣等之幸”说罢,叶向高却突然话锋一转,“那陛下可知,这开海也好,设立议会也好,都有个致命之处?”
致命之处?朱由校心中一紧,身子不由的向前倾去,“愿闻其详”
叶向高喟然长叹,“这也是臣入资政会议后一直苦苦思索的地方,也亏得王公公和方大人,”叶向高转身和两人点点头,又接着说道:“也亏得两位提醒,才集思广益想出了其中的致命弊端”
“议会也好,出海也好,虽都是难得的善政,可都容易使得纲常混乱、上下不分”叶向高解释道,“议会好比以前的清议,可清议只能是清议,虽能让朝廷碍于物议有所收敛,却并没有实际约束能力可议会却不同,若是议会不配合,乡党们集合起来和地方官作对,那地方官必定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必定会有不法之徒控制议会,挟制民意来抗衡君权”
朱由校听得出神,这不是后世君主立宪国家的现状吗?不过,也正是我的目的所在
朱由校正在暗自得意,却又叶向高接着说道,“……如此太阿倒持,必定使得纲常混乱,君主性命堪忧”
朱由校只觉得脖子后面一凉,顿时想起断头台上的那一个个列国王室来强行扯动嘴角,朱由校笑道,“叶老,出海呢?它又有什么致命弊端?”
“说起出海,却有两大弊端,”叶向高接着说道,“其一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统治不易其二则是各地风俗迥异,我华夏子裔迁徙过去后,会入乡随俗虽不说化为蛮夷,却也有分崩离析之嫌……”
“这个好办,”朱由校接口说道,“至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点,朕决定恢复分封制,将6续宗室封往海外,也好开疆辟土若有能独立在海外开疆辟土之人,只要对朝廷恭顺,朕也不吝册封至于风俗变化这点,”朱由校却有些尴尬,“还需要诸位爱卿帮忙,帮着将圣人之学广为传播”
叶向高三人齐齐摇头,皇帝改革宗藩制度时,下手极其狠辣三人那时候就有些纳闷,难道皇帝就不为后世子孙考虑考虑?到了现在才明白,原来皇帝是打得分封海外的算盘
叶向高和方从哲对视一眼,十分有默契的不予置辩毕竟,一旦向海外移民,册封皇子就会是最佳的治理选择而本土少几个强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少几个鱼肉百姓的荒唐宗室,也是对朝廷、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当然,叶方两人也知道事情轻重,在皇帝没有正式宣布之前,也不会在外面肆意张扬
迟疑了一下,方从哲说道:“皇上说要将圣人之学广为传播,以保证炎黄苗裔不沦为蛮夷,臣自然赞同但是,”方从哲故意停顿了下,吸引了皇帝的注意之后,才道,“朝廷要宣传礼仪纲常,方能使万民齐心,江山永固”说到‘礼仪纲常’的时候,方从哲还特意加重的语气,提醒皇帝注意
“朕明白了”朱由校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仨人极力主张出兵,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可仔细想想,朱由校也不由得暗暗点头在设立议会,扬民主的同时,提醒提醒大家注意‘君为臣纲’这个道理,对自己、对大明还是很有好处的……
(https://www.tbxsvv.cc/html/5/5066/151723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