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风万里 > 第213章 后续发展

?    第213章后续展

    当朝辅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殴打,这件事情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不出人意外的是,坊间舆论很快就集体站在了方从哲这边

    这固然是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结果,但严格的来说,这也是民心向背的一种体现

    和前朝不同,大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作为皇帝秘机构的内阁,便成了大明的权力中枢,而内阁辅,也因此成了百官之

    同时,现在能识文断字的,能出舆论的,无不人但凡人,就会以入阁为相为最高目标也就是说,内阁辅不但是百官之,还是士林之望

    如今,内阁辅被人打了,那些读人怎不感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哪怕是平日和方从哲再不对劲,纠葛再多,这时候也会出面支持方从哲,以打击宗室的嚣张气焰

    一时间,文臣、武将,甚至还有些勋贵,但凡够些分量,就要去方府去看望方大辅哪怕是平日和方从哲不对劲的,也是放下了过节去转上一转至于给皇帝上封奏章,弹劾一下打人的凶徒,是举手之劳

    就如东林党大佬叶向高所说,“这次殴打方阁老,分明就是不把内阁,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如不严惩凶手,内阁又如何领袖群臣,又如何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我知道这些年来,朝廷财政困难,对宗室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以至于部分宗室的生活陷入困境,可这也不是打人的理由啊况且,皇上、朝廷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宗室应该多些耐心,给皇上、给朝廷点时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当众行凶,殴打朝廷官员”

    叶向高的话还是给宗室留了点颜面,而那些初生牛犊的科道言官,可就是闹破了天他们搜集了宗藩历年来的种种罪证,成功的将大明几乎所有的宗室名声进行了抹黑有甚者,甚至提出了激进的口号,说宗藩与国无益,却虚耗国帑、滋事生非,要求整顿宗藩,将有罪的宗藩全部开革

    就连宗室中也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这些宗室子弟当众殴打朝廷官员,实在罪大恶极,要求皇帝严惩

    可面对众口一致的严惩呼声,朱由校却迟迟没有出声音

    这些打人的凶手确实应当受到严惩,可如何惩处,却让朱由校作了难

    处理宗室事务,按理应当由宗人府全权处置可大明的宗人府却是个怪胎,为了防止宗室借宗人府影响朝政,原本应当由亲王担任的宗人令,却改由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同时,宗人府又归礼部管理,只下设了一个经历司,设正五品经历一人,掌管收公文如此一来,处理宗室事务的宗人府便成了空壳机构

    这要是搁在以前,也无所谓宗室犯罪后如何处置,完全由皇帝的心意决定,是削爵还是圈禁,根本不用外臣质疑,至于各地藩王,是没有质疑的权利

    可现在却不成了

    那些打人的凶手虽然可恶,可他们毕竟是为了宗室利益打得人属于手段错误,但心却是好的正所谓无心作恶,虽恶不惩,朱由校在处置前必须要考虑到宗室的感受而且,这些宗室子弟全部是皇家宗学的学生,都是各王府、各将军府的嫡子当初是朱由校一力保证,才让他们到京城来读的,现在总不能过河拆桥,不理不问

    这样一来,这些打人的就不能严格处置,可要是处理的轻了,又难以向大臣们交代朱由校做起了难

    “皇上,现在案子已经结了,博儿也判了个斩立决,”坤宁宫里,朱由校一个不巧,又遇见了博平伯夫人,不,应该说是博平伯夫人苦苦等了多时,终于等到了皇帝一见到皇帝,博平伯夫人就红着眼睛,向皇帝哀求,“臣妾只有这一个孩子,还请皇上看在先皇后的份上,饶博儿不死……”

    朱由校摸了摸鼻子,想起博平伯一家在这个案子上还算听话,配合着自己整顿了一下京城风气,便点点头,“你让博平伯上份奏章上来,朕批了就是”又想了想,朱由校摆了摆手,“就罪减一等,先保住命再说等过几年,风声不那么紧了,朕再赦免他”

    “臣妾遵旨”博平伯夫人破涕为笑,“臣妾一定严加管束,决不让他再触犯刑律”

    朱由校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博平伯夫人退下,心中却有了个主意

    第二天,朱由校便下了道圣旨,让三法司按照大明律,来判决宗室打人一案

    “皇上,你这不是有意袒护嘛”大学士沈飗苦着脸,对皇帝抱怨道

    按照大明的礼制,宗室的爵位高于勋贵的爵位,勋贵的爵位如公侯伯三等,都是品这样一来,打人的这些宗室子弟的身份地位,就远远地高于挨打的方从哲要知道,方从哲的官职品级也不过是当朝一品,又如何和宗室相媲美

    朱由校没好气的白了沈飗一眼,“谁让你比较双方的身份地位了?无故斗殴是什么罪过?殴打长者又是什么罪过?你就不会按他们都是白身来判罚?”

    沈飗眼前一亮,对啊,这样一来,案子到时好判了不过,沈飗面色古怪的看了皇帝一眼,“无故斗殴杖八十,殴打长者罪加一等若是这样判罚,怕是朝野不服啊?”

    “那你说怎么办?”朱由校有些烦躁,“那些宗室子弟虽然不堪,可他们毕竟是君,要是处罚重了,宗室怕是不服”说罢,朱由校摆了摆手,“就这样定了,杖责时候,记着别打残人了还有,”朱由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让姜旭也好,其他人也好,写份奏章上来,改八议事前免罪为事后减罪,也免得有人唧唧歪歪,说什么‘刑不上大夫’”

    朱由校琢磨着,冷不丁让宗室子弟在众目睽睽下挨打,难免有人说三道四,不如以‘八议’改革为借口,也免得事后耳边不清净

    “臣,遵旨”沈飗犹豫了一下,终于接下了旨意

    打人的事情就这样了结了,可他带来影响却极其深远大臣们见皇帝极力袒护宗室,心不满但碍于案子已经结案,也不好再提,大臣们就将目光转到了《宗室生活状况》报告上,极力反对朝廷拨出银两,改善宗室生活

    比如说户部就提出,说朝廷用度困难,实在没有钱给宗室加俸禄并提出了一个提议,要求将现在的宗室总用度,作为今后的宗室用度总额度也就是说,不管今后宗室人口如何繁衍,朝廷都不再加钱了

    而礼部的官员绝,他们竟然提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五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要求朝廷改革宗室制度,宗室子弟只要繁衍五代,就不再接受朝廷供养,朝廷也没有义务去供养他们

    这下子,可算是撕破了脸皮以至于都察院的御史们收集来宗室犯法的证据,显得是那么的无关重要

    一时间,京城内外的空气极度紧张,在京的宗室和在京的官员都翘以待,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这件事,还是交给资政会和评议会讨论”稍加思考后,朱由校做出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户部和礼部的这两个议案交给了议会处理而不是像宗室所想的那样,严词呵斥后进行驳回也不是像部分激进官员想的那样,郑重考虑后留中

    “皇上这是想彻底解决宗室事务”面对着前来讨教的云良,大学士解经邦解释道为了能和解经邦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云良不但和解经邦叙了乡谊,是拜在了解经邦的门下,成为了解大学士的入门弟子双方成了真正的政治同盟

    “可这样一来,评议会却成了罪魁祸”云良摇头苦笑,显得无可奈何他一心想着让评议会成为自己的立足点,自然不愿评议会受到半点伤害

    “那又如何?”对内阁不用做这个艰难的选择,解经邦感到十分庆幸,对云良说话的语气也温和了几分“皇帝成立这个评议会,就是想着让他生作用而什么样的作用,能让皇上用着舒心呢?”解经邦高深莫测的笑着

    “背黑锅?”云良迟疑了半晌,突然灵机一动

    “不错,”解经邦点了点头,“改革宗藩制度,最大的难题就是祖制,还有民间的议论皇帝不愿自己被人唾骂,自然要找好替罪羊可这世上,又有什么替罪羊比评议会好使呢?”解经邦笑着拍了拍云良的肩膀,“记住了,评议会代表的是民意,是南北十三省的民意不是皇帝想改革祖制,也不是我解经邦,不是你云良,而是民意你,明白了吗?”

    “弟子明白了”云良深吸了口气,郑重的回答道

(https://www.tbxsvv.cc/html/5/5066/151722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