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风万里 > 第129章 匠户制度 上

?    盔甲厂又称鞍辔局,是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的地方据《明实录》记载,盔甲厂制造、储藏盔甲、兵器、火药甚多盔甲、王恭二厂“旧例每三年总记正造盔甲、铳炮等器一万七千余件”

    盔甲厂作为军事重地,虽称不上闲人免进但除了来这里办事的官差,却也很少有人在这里逗留即便是这里做工的工匠,一到放工,也远远离去,决不在这里多停留半步

    毕竟,这是个生产火药的地方,爆炸事故屡有生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远离为好……

    可这天下午三点,盔甲厂却生了一件奇事……

    英国公张维贤,以及几个御前侍卫急匆匆的赶到了盔甲厂,找到掌厂太监贺尧年、工部监督主事蔡宸恩后二话不说,便责令二人停止生产,熄灭火炉,召集所有工匠在厂门前等候……

    贺尧年、蔡宸恩面面相觑,却不敢反驳,只好依令行事带着盔甲厂上下上千号人,站到厂门口等候可张维贤还是不敢放松,又让贺尧年抽了几十个人,自己亲自带了,去厂里巡视了一遍见没有什么差错,才放下心来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数百精骑,拥着一辆马车,施施然走了过来正在盔甲厂门口等候的张维贤连忙迎了上去

    “启奏陛下,盔甲厂上下已经巡视完毕,并无任何遗漏而盔甲厂工匠,也都全部集中在一起,等候陛下抚慰……”张维贤对着马车奏道

    马车内,朱由校一阵苦笑自己看完学堂后,想起盔甲厂就在附近,便寻思着过来看看可哪想到竟如此兴师动众这又是派人打前站的,又是号令工匠停工的,真是麻烦

    可张维贤当时却说,‘……盔甲厂正在**,爆炸事故屡屡生陛下前来学堂时,就没有通知盔甲厂停工,这已是不应该现在又要去盔甲厂,岂能不小心行事?’……

    朱由校一边回想着前事,一边挑起车帘,从车里走了出来

    张维贤见状,连忙上前,帮皇帝放好凳子,搀着皇帝下了马车远处正在观望的御前侍卫见了,忙大喊一声,“皇上驾到,众人跪拜”自贺尧年、蔡宸恩以下,盔甲厂上千名工匠俱跪伏在地

    朱由校也不言语,在张维贤等人的拱卫下进了盔甲厂可朱由校却不往盔甲厂的衙门里去,而是叫贺尧年、蔡宸恩随了,去仓库里瞧瞧

    贺尧年和蔡宸恩苦着脸,陪着小心,把皇帝先迎到放置盔甲的仓库

    盔甲仓库内,灰尘满地,数千个装着盔甲的箱子高高的堆积在一起,煞是壮观……

    “这就是我大明军卒所用的盔甲?”见仓库里满是尘土,朱由校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头,却被那堆积如山的盔甲吸引了过去

    也不等贺尧年等人回答,朱由校便走到近前,随便挑了个箱子,打开仔细观看

    这是一副绵甲,混体上下不见丝毫金属但抛在地上,却掷地有声朱由校微微一愣,跟前的掌厂太监贺尧年急忙上前解释

    “陛下,此乃绵甲,是刚确定的样式”贺尧年低着头,向皇上回禀绵甲的做法,“……制作绵甲时,需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再加上一层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然后,再在外面套上一层棉布,以作装饰”

    朱由校微微颔,却伸手向侍卫要来钢刀,用力的劈了下去

    却只听见‘叮’的一声,绵甲外层的棉布已经破开,而刀刃却重重的砍在中间的那层夹层上

    朱由校丢下钢刀,捡起绵甲细看,却现外层的棉布并没有脱落,而是紧紧地粘附在夹层上而绵甲外表,却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缝隙

    “嗯,不错”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却随口问道:“这样的盔甲,多长时间可以做一副?”

    “这,”贺尧年一时语塞,却扭头看向了工部主事蔡宸恩

    朱由校眉头一皱,指着蔡宸恩道:“……你来说”

    蔡宸恩连忙上前禀道:“启奏陛下,这绵甲的棉片极其耗时,整个盔甲做下来,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一周?”朱由校一愣,“……需要几个人做?”

    “两个人”

    朱由校颇感惊讶,他仔细想了想,却又问道:“你这里有多少工匠?”

    “启奏陛下,”贺尧年连忙上前禀道,“盔甲厂设掌厂太监一人,贴厂、佥四十人辖匠头九十名、小匠1080人而工部,则派遣主事一人进行监督”

    “才一千多人?”朱由校心中计算了一番,即便是这一千多人都做绵甲,一周时间也不过五百多件一年时间,也才一万多件何况,盔甲厂还负责着其他军械的生产……

    “难道就不能快一些了吗?”朱由校问道

    “启奏陛下,”贺尧年苦着脸,却不敢隐瞒真相,“那些工匠,俱是懒惰成性但凡有些空闲,便跑了出去玩耍奴才费尽办法,也无法使他们加快度”

    “你都用了什么办法?”朱由校怎肯相信贺尧年的说法,便冷冷的问道

    “奴才提高了给他们的赏钱并规定,不完成规定数量,不给他们赏钱可是,”说道那些工匠,贺尧年便一脸无奈“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下去了这些工匠,那颗心根本就没有在活计上……”

    听贺尧年一味的抱怨,朱由校心中是不满

    在朱由校看来,那些工匠做活,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贺尧年没有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是因为他无能

    又想了想,朱由校觉得不能光听一面之词便吩咐道:“走,去听听那些工匠是怎么说的”

    片刻后,朱由校坐在盔甲厂的大堂上,把那些工匠一个个的叫过来问话,想从中找出工匠怠工的原因来可越问,朱由校却越惊讶,心情也越沉重

    一直到了酉末晚上七点,朱由校才结束了问话,下旨回宫

(https://www.tbxsvv.cc/html/5/5066/151713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