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四十八章 黄巾再起

?    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二月,黄巾叛乱再起

    一时间,黄巾军在冀州的常山国、赵国、魏郡,并州的太原郡、上党郡、上郡、西河郡,以及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等地蜂拥而起他们攻城拔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其中以冀州博陵张牛角部势力最大,部众十几万太原黄龙、张白骑,常山褚飞燕、左校,上党孙亲、王当,赵国杨凤等数十股黄巾势力随即围聚在张牛角旗下,聚集五六十万人,他们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各地门阀富豪的坞堡,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力量

    黄巾叛军就象突然爆一样,横扫小半个冀州、大半个并州以及半数的河南之地各郡县官吏豪门望风而逃,汉军不能敌,只能死守城池不出各地黄巾军加起来过了一百万,规模之大,丝毫不逊色于去年张角所起的叛乱

    张牛角是冀州蠡县博陵人,本名叫张焉,字品朴年轻时曾经贩过私盐,做过山贼,武功出众,好抱打不平,为人豪爽讲义气因为他贩私盐时总是带着一个牛角号,一有情况就随时用它通知自己的伙伴,所以大家都叫他张牛角,反而把他的本名忘了他早年就参加了太平道,是教中三十六方大渠帅之一,也是太平道教主大贤良师张角的得意门徒

    张牛角去年随张角在冀州起事,攻烧州郡,屡立大功后来,张角三兄弟相继战死张牛角见曾炩势大,知道势不可为,率领麾下黄巾军逃入了太行山中常山国相和赵国相趁机向朝廷报喜,说是他们平定了境内的黄巾军

    随着曾炩和他的军队收兵北上抵挡鲜卑人的进攻,所有逃进太行山的黄巾军余部开始重集结,实力越来越大由于张牛角在黄巾军中的威望无人可及,部队的人数又最多,自然成为领

    张牛角在太行山的几个月中,和部下们也对黄巾军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大家认为,黄巾军起事之后,在各地大方渠帅的指挥下,各自为战,既不联系,也未能协调配合另外黄巾军部队的人数虽然非常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山野村夫,普通百姓,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缺乏战斗经验,所以导致各地的黄巾军陆续被官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了为可气的就是各地的门阀宗族和豪强们,他们利用门生故吏等各种关系,加上手里有钱财,自己组织军队和黄巾军处处为敌,不但打击和切断了黄巾军的补给,也阻断了黄巾军各支部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黄巾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结过后,张牛角和大家也商议了许多应对的办法比如在太行山上展开练兵,加强各支黄巾军之间的联系

    张牛角和黄巾将领们都意识到,如果一味的攻城掠地,没有稳固的地盘,黄巾军很难生存下去为黄巾军的未来寻找一块生存之地,一直是张牛角考虑的要问题至于其他的什么推翻刘氏天下,重建王朝,他都不是十分感兴趣去年的大失败教训太深刻了自己没有地盘,生存都有危机,还谈什么其他的东西

    现在黄巾军的活动区域基本上处于中原腹地,比如冀州和豫州而这两州都靠近司隶,靠近洛阳,黄巾军如果想在这些地方生存,必将威胁到京都的安全做为大汉国的天子,岂能容忍所以去年汉军为了确保京城洛阳的安全,先动了对颖川黄巾的攻击颖川黄巾军不久就在长社大败,主帅波才阵亡随后南阳,钜鹿的黄巾军也先后被歼灭,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中原这块地方并不合适黄巾军的长期生存展

    经过十几位黄巾军领的反复磋商,最后大家都把眼睛盯在了并州和幽州上这两州处在大汉国的最北端,离洛阳很遥远,尤其幽州,距离是漫长从目前来看,攻打幽州的条件要好一些

    而攻打并州,相对来说要困难的多先并州与多个强悍的胡族相邻,胡人年年寇边,不利于黄巾军展其次并州军队有一定的数量,实力也很强劲,第三,并州河西,河东的黄巾军目前尚处于展初期,无法形成配合

    但是现在幽州是曾炩的地盘,他们不可能攻得下来,只好将舍掉最好的选择,转而攻打并州

    张牛角定了行动计划先全面开花,攻占常山、赵国、魏郡,吸引冀州曾炩的主力部队,为部队筹集足够的粮草然后佯攻钜鹿,以绝对主力猛攻并州,争取在夏天来临之前,拿下太原郡、上党郡和西河郡,为明年占据整个并州打下扎实的基础

    过年过后,张牛角一面派遣各位黄巾军小帅到各地相机起事,一面派遣部队陆续下山,黄巾军开始展开军事行动,他们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们的坞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张牛角带领黄巾主力在魏郡展开行动,褚飞燕率军攻打常山国各地州郡,杨凤则率领大军,在褚飞燕的配合下,迅占据赵国各城张牛角计划在三路大军实现战略目的之后,合力扑向钜鹿郡,牵制征北将军曾炩的军队,方便其他的黄巾军不对占领并州各郡

    朝中的一帮子士族大臣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的叫嚣着要杀光这些反贼

    天子也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全国之内又是蚁贼四起可是,朝廷的一点精锐北军却是正在西疆和西凉叛军对垒,天子此时面临着一个无兵可派的窘境

    天子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年底时曾炩所说的那些话当时,他还将信将疑,但是,此时这黄巾叛贼再次掀起叛乱,已经非常明显的说明了曾炩的那句话的正确性

    可是,知道了又怎样,天子不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知道了,他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改变因为这些人都是皇亲国戚、列侯贵族、门阀大族,都是大汉朝的顶梁之柱当然,这里面,还离不了天子自己

    老百姓为什么造反?当然是没有活路了为什么没有活路?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要饿死了老百姓终年忙忙碌碌,为什么不但没有吃的穿的还会饿死呢?

    本朝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每年粮食消费约谷150石左右,加上食盐和衣服费用,全年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约需240石左右,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他们就不免要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不要说维持来年的耕种了现在一大亩田大约可年产粟3石,一小亩可年产粟2石左右,也就是说,耕种百亩土地的五口之家,全年可收获粮食200石左右但是本朝不少农民家庭占有的土地实际上都不足百亩,一般只有几十亩甚至几亩,一年只有一百多石或者少的收入,扣除各种租税之后,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生存

    皇亲国戚,列侯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各人的封地租税封邑越多人口越多,租税也越多,有的列侯每年租税收入就达千余万石至于诸侯王的收入,是惊人,上亿石的比比皆是而官吏们以谷物定秩禄,三公秩万石,九卿中二千石,郡守二千石,万户县令六百石,县丞、县尉四百石门阀富豪们占有的土地,多者达数百顷,甚至千顷以上,他们的收入远远比官吏要高而且这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的就加不可计数了和贫苦百姓的最高收入相比,一个小小县丞和他们之间最小的差距都有四五倍

    土地土地都给有钱有势的权贵们抢去了他们在城里有大片的房子,在乡里有数不清的田地他们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而农民在丧失了自己的土地之后,多数沦为有钱人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还是他们的“奴隶”,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大汉国不允许有奴隶,但他们和胡人的奴隶有什么区别?家主要他们死,他们还能活吗?

    本朝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朝纲日趋腐朽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横征暴敛,敲诈勒索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高达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了百姓的头上若是碰上灾年,就惨田中颗粒无收,大批农民没有收入,只好四处流亡,造成饿殍遍野的惨状,连京师洛阳都有死者相枕于路但是有钱人呢?他们不劳而获,照样过着豪华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

    因为国家财政枯竭,所以经常削减百官俸禄,借贷王侯租税,以应付国家的急需先帝时期还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当今天子加变本加厉,他的**彩女都有数千人,衣食之资日费数百金,所以他拼命的搜刮钱财,无所不用其极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既然可以用钱买官,贪污就成了合法行为,官吏一到任,就尽量搜刮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为了刮钱,灵帝还规定,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交各种租税贡献时,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宫中,谓之“导行钱”又在西园造万金堂,调司农金帛充积其中,作为他的私藏他还把钱寄存在小黄门、中常侍那里,各有数千万

    皇帝都这样,何况其他王侯大臣?

(https://www.tbxsvv.cc/html/5/5048/151155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