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岁365日平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二十四个节气[8],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很大。二十四节气系统是我国旧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和顺序是: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9]古人最初把二十四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例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中,惊蛰是二月节,春分是二月中,节气和中气相间,其余由此顺推[10]。
jZruhJRU6oHwww.Xunshuba.com寻*书*吧
我国人民为了方便记忆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二十四节气歌\”,下面这一首流传较广: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rtujyD7ZRH3f3taNcFZfwww.Xunshuba.com寻*书*吧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83RpzAcJUAAawww.Xunshuba.com寻*书*吧
由于风俗习惯的关系,古人一年有许多节日。下面把一些主要节日按月加以叙述。
4MteaIBTF5Qp49Bn1cNwww.Xunshuba.com寻*书*吧
元旦这是正月初一日。
jkSqAr12mL6r6YN2www.Xunshuba.com寻*书*吧
人日这是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按即杜甫):\”人日题诗寄草堂。\”上元(元月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春社。又,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05sFhN7OYWF4zOwXiJBwww.Xunshuba.com寻*书*吧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但依照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所以元稹《连昌宫词》说:\”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kqGhqSjJKEzua9www.Xunshuba.com寻*书*吧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杜甫《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48]。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初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杜牧《七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元七月十五日[49]。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50]。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行为。
LnWAoSBIgNYczwww.Xunshuba.com寻*书*吧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5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52],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ndz3qEPC8Xwww.Xunshuba.com寻*书*吧
注释:[1]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天之间,现代测得是29.53日。
zLR3ezgHo7ZEbJwww.Xunshuba.com寻*书*吧
[2]注意:《尧典》这里说\”岁\”,不说\”年\”,这是用\”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例如冬至)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使之和\”年\”有分工,\”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所以《周礼春官大史》说\”正岁年以序事\”,岁年并举。
Bpjq1IhUlMwww.Xunshuba.com寻*书*吧
[3]这一点,下文还要谈到。
n0iv6LpFwow6itsOwww.Xunshuba.com寻*书*吧
[4]仲春,旧历二月。
OA4Ozgda4zwww.Xunshuba.com寻*书*吧
[5]蟪蛄(huigu),一名寒蝉。旧说,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所以说不知春秋。
7kxT0OQXecwww.Xunshuba.com寻*书*吧
[6]见杜预《春秋序》。旧说春秋犹言四时(《诗经鲁颂宫》郑玄笺),错举春秋以包春夏秋冬四时(杜预《春秋序》孔颖达《正义》),似难置信。
NSQptJMxvlDXeAwww.Xunshuba.com寻*书*吧
扶风2014/6/258:26:38第1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4)
ZU0UM0H8Mu5Z2XXAUgwww.Xunshuba.com寻*书*吧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5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52],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www.xunshuba.com寻书吧小说网
(https://www.tbxsvv.cc/html/46/46008/1498636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