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兵动三国 > 第245章:树欲静,风不止

?    第245章:树欲静,风不止

    洛阳城,大将军府中,自何进死后,朝廷便再没封过大将军,大将军府也就空了下来周琛进城后,以前的住处不好安排,便索性住了进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大将军府议事厅中,周琛坐在主位上,看罢郭嘉的飞鸽传,递给一旁的荀攸,禁不住叹了一声气

    魏齐秦吴四国的反应,没有出他们君臣的料想,但是却是他们最不愿以面对的

    目前情况下,无论舆论对大周如何有利,对四国动大战,都是得不偿失

    大周实在需要时间修养和整备他也需要对大周的军政等制度,进行全面详甄地调整和再分可是时势从来不会因为人的要求,就停下来

    事情展到这种地步,大周若是退让,或者只是雷声大雨点,对四国做些表面上的威慑,那对刚刚成为天下霸主的大周,绝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个人的声望,也会随之骤减

    相反,魏齐秦吴四国尝到甜头,以后就会加紧密的团结合作,对抗大周,让他加束手束脚

    “君上,郭尚建议君上召开诸侯会议,会盟诸侯,继续威慑四国但是如果四国还不退让,或者继续不作回应,那除了全面大战,便无法收场了”

    荀攸见贾诩和刘晔都看完了信,深感事情变数太大,忙提醒周琛

    周琛微微点点头,目光自荀攸、贾诩和刘晔身上扫过,郑重道:“如今只有三位在本公身前还请三位不要有所顾忌,尽管谈谈中国看法本公是不想动过二十万大军战役,但事情到了这一地步,已经不是我大周君臣和百姓所能控制天下大势,逼迫着我等只有开战,才不会使我大周受到损益如果是这样,那纵然局面再是艰难,本公也只能号召大周奋力开战”

    周琛这一表明态度,荀攸、贾诩和刘晔顿时感觉形势严重起来

    周琛是用兵大家,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对战机的把握,绝对不是他们所能比拟的这表明周琛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此次没法成功削弱四国,为大周谋得该得的利益,哪怕硬着头皮,也必须动大战

    三人明白了周琛的心思,还是荀攸第一个开口道:“君上以为臣来看,形势再是艰难,也不会过半年之前,诸侯联盟八十万大军威胁我大周时的局面

    君上担忧的是,战争对大周百业拖累太大,对百姓生活影响太深不利于我大周日后动统一天下的大战但是,一旦君上真的调遣我大周所有兵马,为臣认为国必然慌乱

    魏齐秦吴四国同盟,到时必然会产生裂痕因为他们谁也不敢,谁也不想先面对我大周的大军兵锋,最先毁灭何况,我大周刀兵一起,赵国、晋国,其他各诸侯国必然不肯错过机会,他们不用我大周运作,就会找准机会,对各自的敌人进行打击

    到时有了晋伯吕布牵制秦国,有了赵候袁绍牵制魏国等于我大周凭空多了两路兵马如果主公再派人出使雍国和越国雍伯韩遂和越伯士叟,相信也会趁机会,去攻夺秦国和吴国的

    那时秦国西面大散关就会受到威胁,吴国西南会稽方向也会受到越国牵制我大周负担就会大大减轻

    届时,我大军佯作四面出击,却只攻一国为臣认为,半年时间,灭去一国四国同盟,自会瓦解到时,主公是选择继续大战灭国,还是给幸存的诸侯国割地求和机会,让我大周获得修养生机的机会,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主公手里了”

    “公达所说可行若是无法回避,主动动大战,当需有主攻方向”

    周琛微微点头,对荀攸的看法,很是赞同,迫不得已,也只能如此

    “君上,为臣认为,现在还有机会,迫使四国退让郭尚让主公召开诸侯会议,未尝便没有这样的意思以为臣看来,不但要召赵侯、晋伯、燕侯、雍伯、越伯五国来会盟,还应该让魏候、齐候、秦候、吴候都来会盟这样君上才能在诸侯大会之上,对四国施压迫使四国诸侯认错这不但加证明了君上是诸侯霸主,还能大涨我大周威望到时,天下人自然都只知有大周,而无大汉”

    刘晔微微思索,一针见血的指出诸侯会盟,大周可以获得大的声望

    “子扬说的好外交和军事都服务与政治我们必须抓好这两手外交胁迫和军事打击,一个都不能软能用最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自然最好诸侯会盟之事,便交给子扬全权处理”

    周琛点点头,深以为然,忙对刘晔安排了任务

    “谨尊主公之令”刘晔忙接下任务

    贾诩还在沉思,见周琛目光转向他,并未急着开口,又思索了一阵,目中精光一闪,又恢复平静,便开口对周琛道:“君上,为臣认为,当今之时,主公只要用一计,便立刻能使四国主战之心瓦解”

    “文和就别卖关子了,就全说出来两军对敌,不分善恶只要对我大周有利,什么计谋和手段都可以”

    周琛以为毒士贾诩的计谋比较狠毒,以为贾诩怕引起他反感,忙免去他的担忧

    “君上,其实也别并非什么阴谋诡计而是离间之计”

    贾诩见周琛误会,微微一笑,又道:“君上可派大量细作,在魏齐秦吴四国煽动百姓,大力宣扬此次事件让四国百姓知道事情真相,借题挥,让百姓们明白,是四国君主蓄意使用阴谋伤害君上,有意挑起天下大战而非我大周以势压人,只要四国认罪,赔付损失,大周自然不会动战争

    如果操作的好,为臣认为,此举绝对可以瓦解四国百姓战心主公若是再让秘使暗中贿赂、游说四国大臣,瓦解四国朝堂战心朝堂、民间互相影响国人心不稳,自然不敢轻言大战”

    “妙此计耗费,而成效大作为外交和军事两个正面手段的补充,确实可以挥奇效此计我会立刻写信给奉孝,让他操作”

    周琛对贾诩的计策也很满意,说话间,就举笔写好暗信,让人拿出去放飞鸽传

    冷兵器战争时期,受到信息、交通、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奇谋妙计,对于战争的影响特别大

    特洛伊木马之计,使得希腊联邦攻破了久攻不下的特洛伊之城

    白起用谣言,诈称唯独怕赵括,骗的赵过换了主帅廉颇,致使长平大战大败十万赵国精锐被俘虏活埋,一度能抵抗秦国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王翦灭赵,使用离间计,让赵国国君害了李牧,一战而灭赵

    古典军事史上,不知有多少奇谋妙计,扭转了历史的进程

    周琛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对此甚为看重别看大周如今雄兵百万,国土横跨华夏中部东到东海,西到青海,占据天下一半土地和人口但如果当时王允的计谋成功,他被貂蝉毒死,大周很可能就会立马分崩离析

    他的儿子周恪还不到五岁,他又封了四征大将军和南、北、中三将军,他们都是各领数万雄兵,镇守一方

    除此,还有四个水军都督,三大海军都督这些掌握雄兵的将军和都督,到底有多少人,会继续效忠周恪,那是在难以估计

    周琛想到这里,就深感局面的危急

    自他到地方从政,组建军队,征讨四方直到董卓之乱,他一直被战争车轮推着前进,从来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好好思量,改革完善并巩固他的基业

    再这样下去,他真的怕,被某人的奇谋妙计抓到漏洞,给他一记沉重的打击

    周琛和荀攸、刘晔、贾诩商讨完毕,三人告辞而去,去处理事务周琛便静下心来,趁着有些空闲,便细细的梳理、分析起大周如今的各种利弊来

    政治制度现在问题不大,国府、**院、监察院相互制衡,各自负责,地方大员,除了与魏国接壤的几个郡国的太守,拥有兵权,其他都没有,一家独大,尾大不掉的情况不会出现

    但一些典章制度和法律条文,都是很不符合他的要求这方面,要求比较多,他也没有时间,充分的去细细完善和添只能等战争停下来,国内局面稳定,才能去增减颁布各项律法条文

    军事方面问题就比较多,兵部权利太,如今相当于参谋部四征大将军等将军和都督则权利太重

    征西将军张辽、征南将军赵云、征东将军文聘、征北将军徐晃、南将军黄忠、中将军周瑜、七大水军都督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选用的也都是忠义之人,不可能背叛他

    目前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最怕的就是,一旦有事,他们威权和强大实力,他们属下的难免就会进行怂恿和挑唆,时间一长,难免就会产生危险

    这方面各朝各代都难以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插耳目,控制粮草供给,时刻惕励,从根源上消除这些大将军心生异心的可能

    共和国建国之后,总参和国防部互相制衡,虽然可以起到制衡作用,但是却造成了人员冗余,军队派系林立等危害什么都是没有两全之事,既想马儿吃得少,又想马儿跑得快天下自然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周琛一时不禁大感头痛:“嗯或许,国安和中情局那样的部门,设置一个,可以多少起些作用当然,还是要完善调兵制度,多少兵马需要什么虎符和印信,等等都要明文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调兵一定年限,就应该调换主帅等等”

    周琛一边仔细思考,一边将要点记下来转眼之间,就过了五天时间,这时文聘对齐国东莱动攻击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周琛立刻行动起来,准备在洛阳进行策应

    ps:抱歉,上一章错误曹操应该是魏候天下只有大周是公国

(https://www.tbxsvv.cc/html/4/4253/109570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