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若只如初
&nb)
等闲变却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
----唐教坊曲
在印度,中华民国政府就如前文所述的和美国、英国政府,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地开展驻印军的训练有半年了。
转眼间,到了1943年。其实随着驻印军训练的开展,反攻缅甸很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在1942年4月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让中华民国接受援华物质的生命线被日军切断后,盟国只能通过喜马拉雅山东部的“驼峰航线”运送物质支援中华,这条空运路线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等危险状况,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况且空运的运量毕竟有限。
所以,早在1942年7月、10月,蒋介石和史迪威都先后提出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目的在于收复整个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
不过,这两个计划都因为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反对而胎死腹中。丘吉尔认为:“对英国而言,放弃一百个缅甸也不会比放弃一个印度重要。”老丘只担心日军在缅甸站稳脚后,会不会对印度构成威胁,而绝不会去“为中国人看守缅甸的大门。”而中华驻印军新建,兵力和训练都不足,没有英军配合,不可能孤军进攻,老蒋只能放弃了反攻计划。
安吉纳姆方案
到了10月下旬,英国佬经不住史迪威的软磨硬泡,同时,主要是因为德军在欧洲战场上攻势日减,已是强弩之末,英方终于决定腾出手来,好好教训一下日本猴子了。
英美双方达成协议:经蒋介石认可,由美国负责修筑一条公路,从利多夏经胡康、孟拱河谷至密支那;中华军队则经胡康河谷,进攻孟拱和密支那,而且最多只能打到密支那;(生怕中华军队染指缅甸中部和南部)英国投入7个师的兵力参战,3个师作为后备队,3个师进攻亲敦江,1个师去打阿恰布。
计划制定好刚不久,正在逐步实施着,可到了1943年2月2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德军保卢斯元帅及9万人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大势已去。在1943年5月12到25日,美英首脑及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会议代号为“三叉戟”,英方单方面废止了安吉纳姆方案,抛出了一个“长袍”计划。
长袍计划
此计划就是绕过缅甸,进攻荷属印度,收复新加坡。因为德国的威胁已经不大,英国人自然觉得重新收复缅甸,还不如重新去控制咽喉要道处的马六甲海峡更划算。
茶碟计划
英国人出尔反尔很让罗斯福觉得难堪,不得已,老罗提出了一个茶碟计划:要求继续推行打通中印公路的局部反攻作战,只是由中华军队为主,而少量的英军为辅。
这个计划当然又被英国人晾到了一边,但是不管计划怎么改变。自从1942年10月的安吉纳姆方案定下来后,史迪威就在忠实地执行着。老史自己发下去的作战计划简明扼要:“我们必须通过一个耗子洞,而且还必须得一边前进一边打洞。这个耗子洞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胡康河谷,其终点是叫做坚布班的山脊;第二段是通往南北铁路干线的孟拱河谷;第三段是缅甸中央走廊的开阔地伊洛瓦底谷底。日军在缅甸最北部的重要驻军和空军基地密支那就位于孟拱河谷以南40英里,在铁路线一侧,从密支那向南连接这通向中国境内的旧滇缅公路。”(1)
其实老史说的这些地方都是山高林密、河流纵横、无路可行的地方,不仅仅是路难走,日军更是依托天险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以逸待劳地等待着盟军。
但是,迎难而上正是每一个优秀民族的风骨。
1942年11月份,美军第四十五工兵团、第八三三航空工程营和中华驻印军工兵第十团先后调到利多,由美军阿鲁-史密斯上校任总指挥。于12月10日开始了破土动工推进之工作,一开始,美军运来的筑路机械并不多,只有少量的D4型轻型推土机和军用卡车。中国工兵和英国政府招募的印度民工用铁锹、锤子、斧头、十字镐、手推车等手工工具披荆斩棘、拉土埋石,艰难地向前修筑着道路。
(1)见美国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版第600页。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2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