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网游竞技 > 万里山河 > 第六十七章浴血积石 一

?    此时,吐蕃石堡城前,唐军大队列阵待命,只听呼呼风声卷动着旗手手中飘扬的五彩旌旗,猎猎作响。只是数万唐军此刻却是悄没声息,各营早已排好各种进攻和防守阵形,只等李佑一声令下,便一跃而前,大有旦夕间夷平此城之势。

    李佑登上高处,看着脚下唐军盛容,心中豪情油然而生。只见他把手一挥,原本宁静肃穆的唐军大阵轰然而动,只见脚步声中,门旗挥舞,数队唐兵手执长盾,冲在最前。接着,便是紧随而上的陷阵营士兵。只是今次唐军虽然数倍于先前围攻乌海城之时,但因那山道狭窄,最宽处也仅三骑并行,最窄时不过两人并肩的距离。所以,唐军纵然人数再多,一时倒也无法展开。

    只是眼看唐军逐队进入石堡城守军箭石射程之内,但却不见敌人射击,只见淡蓝的天空中飞舞的都是唐军弩箭。想来是那吐蕃人技艺不精,箭矢射程不够,又或是为唐军箭雨所压制,一时无法反击。但无论如何,如此现象总是好事。按这般进展,恐怕不需一天,便可将此坚城拔下。

    想到这里,李佑心下不再犹豫,随手便召过令兵,言道:“你去传令后军,将那三具床弩一并搬上阵前,移近射击,只要城门一破,此城当不在话下。”说着,颇具自信地望着正接近城墙的唐军队列。

    只是随侍在侧的陇右道石城镇将高秀岩却出言提醒道:“殿下,那床弩移动不便,若放置过前,只怕吐蕃人箭石之下,此物不保。”

    李佑听罢,却笑道:“高将军不必担心,本王看那吐蕃人不过如此,论起箭矢之利,怎能与我大唐相比!何况,山道狭窄,若不打开城门,只要敌人凭墙而守,我军伤亡必重,至于城池也未必能下。而且我军新胜,正是锋锐无匹,加上床弩轰击,说不定便能一鼓作气夺下此城,如此大好时机,焉能错过!”

    那高秀岩见他这般说道,也不便再说什么,而且城头敌军确实没有反击之象,此刻便是他这般谨慎之人也以为那吐蕃军是以逸待劳,固城坚守。

    众将见他俩不再说话,一时倒也无人再生出意见,只是一个个伸着脖子,朝前观战。

    没过多久,却听隆隆声响,三辆小车从唐军队列中破阵而出,两人长,手腕粗的巨箭在几个五大三粗的军士合力下,被抱起装在了弩机槽中。

    随着旗手令旗挥下,“砰”的声响,长箭离弦而出,飞过前边的唐军步兵头顶,一头撞在看起来相当厚实的城门上,惹来唐军一片喝彩之声,士气大作中,众军加快步伐,朝着城墙推进而去。

    待到唐军行至离城五十步时,陷阵营的士兵们立即排阵而出,前队扛着云梯,后队紧紧跟随,朝石堡城拼命跑去。

    也就在这时,只听“呜呜”的号角声响,原本一片冷清的城头上登时涌出无数吐蕃士兵的身影来。随着城上吐蕃军官的怒喝,弓弦声响处,霎那间,箭石如飞蝗般射向唐军大队。于是,数息之前还健步如飞的唐军将士转眼间便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一时竟然尸横遍野。原本就颇为狭窄的山道,此时竟被尸体隔断了交通,一众后队的唐兵们只得翻过战友的尸体,冒着箭雨,奋力向前。

    黑齿岩刚挥刀劈掉一支飞箭,口中大喝一声,正要随着前边士兵爬上云梯,却猛的被人撞了个趄趔,一头碰在城墙上。坚硬的青石将他的头盔磕了个凹槽,抬手一摸,黑齿岩刚暗道侥幸没事,心下却不由火冒起来,只道又是哪个刚入伍的新兵干的好事。

    只是他一回头,才发现撞他之人正是另一名先锋官—陇右军播仙镇守捉将张守瑜。原来他二人同为此次攻城的先锋官,因见众军未及城下,已然伤亡惨重,两个都是一般的心思,知道此刻若不亲自率兵,奋力上前,众军惊惶之下,立有溃败之险。当下便各自抄起兵刃冲上阵去。

    而这石堡城前本来就狭小无比,两人所辖之军原本各择一面城墙,但真正到了城下,才知自己错的离谱。原来那石堡城被两山夹于其中,虽然为方便往来,曾拓宽数丈。但自从吐蕃占领之后,考虑到地利之便,就弃之不顾了。到了日前闻知唐军将要攻城,那吐蕃又填土置木,将城前空地拦得已然所剩无几了。

    张守瑜还未冲到右墙下,就被兵士裹着推到了黑齿岩刚负责的这面城墙下,二人就这么撞到了一处。

    他们见了各自一惊,却也没工夫说话,当下只略微点了点头,那张守瑜便掉头朝右边跑去,边跑边怒吼着聚拢阵形逐渐散乱的唐军士兵。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但城下唐军却没有丝毫进展,血肉之躯在巨石檑木之下,简直如同泥巴一般不堪一击。青石垒成的墙跟下,处处是血肉模糊,在点起的火把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目,人声呼喊嘶叫中,一切仿佛瞬间凝固起来,在巍峨的山城下,一曲悲歌怆然谱成。

    不远处,李佑正抬眼看着望着被火光映红的城堡,只觉那森森巨石堆积而成的黑影,就像一头怪兽般正无情吞噬着唐军将士的生命。一刻之前,他得知己方床弩居然在敌军投石机抛掷之下,三去其二,边上操作的精锐弩手更是死伤大半。这时,他才悔不听他人言,现在虽然将剩余撤至阵后,但为时已晚,一架床弩显然派不上什么用场。而之前围攻乌海留下的一具冲车也因山道过窄而无法使用。唐军攻势虽然依旧猛烈不输之前,但李佑及身边诸将都知道,恐怕入夜以前,是无法趁己方新锐而一举克敌了,短暂的胶着之势已然形成。

    只是他们所不知的是,此刻八万吐蕃大军已经在伍如,约如所辖的各个千户所下集结完毕,正在赴援石堡城的路上。

    因为所集之兵来自两如,出发有先后,所以,吐蕃大论倚详叶乐分别以两员大将—马重英和尚结息各自统领一半兵马,分头驰援石堡城,以免误了时机。

    其实,这两人于史书所载,日后都是吐蕃的名将重臣,前者连郭子仪都曾为之忌惮,后者则官至相论之位,却以仇视唐朝,残忍好杀而闻名。

    只是如今二人还不过是因功拔擢的军队将领,其中那尚结息出身吐蕃名门贵族,家里乃是四大尚族之一的琛氏,因为倚详叶乐并非吐蕃望族出身,所以尚族之人常以此对其不礼。而尚结息眼前虽然官儿不大,只因本就性情粗鄙,再加上家中影响,对这主持举国朝政的大论倒有些不以为然。

    但倚详叶乐能官至吐蕃大论,自然也非凡人。他之所以不让二将同领一军,也是为了分化军队权力。那马重英乃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将领,以这人分领一军便能起到监视尚结息的作用。须知,目前吐蕃已经往西北派出五万大军增援连云堡,现在又征集八万人马千里驰援北方石堡城。至于东面,根据与南诏王子阁罗凤达成的密议,总数达十万的吐蕃大军已经集结在南诏国边境,只等其国王皮逻阁一发话,两国联盟一成,十万军兵便如开闸泄洪般涌入南诏境内,继而联合南诏兵马,一同袭向那富饶的巴蜀之地。

    这般筹划原本极为妥当,虽然为唐军突进而不得不派出大军支援,但只要上述两城能抵挡数日,援军一到,不说能立胜敌军,至少也可维持不败之势。而一旦入侵唐朝剑南道成功,无论所获多少,其余各路唐军必受打击,士气跌落之下,退军在所难免。彼时,以逸待劳的吐蕃大军只需临阵一击,便可大破敌军。唐,蕃交战数次,但凡吐蕃军获胜,无不行此妙计,而唐军则损失惨重。只是这个计划却忽略了吐蕃人少的事实。吐蕃国不似唐朝,人口众多,全吐蕃目下所能召集之兵不过三十万。现下已经派出大军二十三万,剩下的那七万人不论战力如何,就是想要集结也非数日便能办到的。

    所以,一旦将领中别有用心者勾结国中贵族,图谋国都逻些,则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倚详叶乐才要将其中一支兵马控制在自己手上,再加上忠于赞普的两万扈从,便是有人怀有异心,他也不须惧怕了。而且,他也不惧唐军人多,从探子消息中得知,李佑所带之兵不过五万人马,驻军大非川分掉至少万人,此后拔乌海,守当地,到如今的进攻石堡城,手中兵力最多不过四万。现下吐蕃两路人马各有四万,自然不怕被那李佑各个击破。

    当然这一切自然不是尚不明国中政情的马重英恩能够知道的,他现下十分清楚的是如果沿途稍有耽搁,那么石堡城立有破城之险。原因无它,只因该城南面高山上有条山间小路,可以直通此城之中,隐秘非常。若不是他无意间游览过此地,倒也当真不会发现。只是他虽曾向大论建议设防于此,但至于到底如何,他却也着实没有把握。

    所以一贯神情泰然的他,如今竟也因疑惑而成暴躁,急切之下,马鞭一打,率领众军急速向积石山行去,打算越过此山之后,便直趋石堡城,将唐军一举逐出此地。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780/95478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